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倾听——农民视角下的集中式居住对其影响及可行性方案探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进行的“合村并居”行动,它正以一种新的形式改变着农村的面貌。它是一场以农民的居住方式为主要内容、涉及农民世代生活方式的变革。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南大留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农民的视角首先从实证方面来探索集中化居住对农民生活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其次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些变化影响作出简要评价;再次针对该村集中化居住实施的过程提出笔者对于合理有效的集中化居住实行的对策构想。
详细介绍:
项目简介: 项目课题名称:“倾听——农民视角下集中式居住对其影响及可行方案探究” 调研时间:2010年7月1日-19日 2011年1月14日-23日 项目调研地点:肥城市王瓜店镇南仪仙村 石横镇南大留村 项目调研团队:青春的力量 调研主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针对肥城市南仪仙村和石横镇南大留村的集中化住房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一系列调查访谈,从运动受众者——农民和运动执行实施者——村委会两个主体来了解该运动的具体实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此的反响、满意度,并根据调查结果将二者进行对比以从中发现当下“集中化居住运动”实施的不足与可供借鉴之处,并借用社会学专业的知识对其产生的具体影响作出理论上的分析,并企图通过对比对集中式居住具体的实施方案作出初探,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

作品图片

  • 倾听——农民视角下的集中式居住对其影响及可行性方案探究
  • 倾听——农民视角下的集中式居住对其影响及可行性方案探究
  • 倾听——农民视角下的集中式居住对其影响及可行性方案探究
  • 倾听——农民视角下的集中式居住对其影响及可行性方案探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从集中化居住的实施过程满意度及实现集中式居住后农村居民的是英雄黄匡计所面对问题等方面着手,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实现集中式居住的真实想法和利益诉求,力图针对其遇到的问题,吸取所调研社区的实现教训和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集中式居住实施方案,为减少可能导致的矛盾和冲突,切实保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先进性:1.我们的课题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主,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进行。 2.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先进性,调和社会矛盾。 3更好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农村建设理念。 独特之处:1.具有热点性。 2.具有现实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意义: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集中化居住政策也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广泛推广,只有通过实地调查,才能够全面认识此项政策对于农村的发展所产生的长远影响。而我们的研究,正是立足于实地调查,从农民生活状况、住房赔付问题、对土地的认识\情感问题、职业变化等细微处着手,考察农民的真实诉求,以寻求一个能够真正有利于农村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方案。

作品摘要

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进行的“合村并居”行动正成为在农村发生的继农村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第三次变革,它正以一种新的形式改变着农村的面貌。它是一场以农民的居住方式为主要内容、涉及农民世代生活方式的变革。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南大留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农民的视角首先从实证方面来探索集中化居住对农民生活带来的经济、政治、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其次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些变化影响作出简要评价,探讨集中化居住过程之中出现的一系列优点与缺陷;再次针对该村集中化居住实施的过程提出笔者对于合理有效的集中化居住实行的对策构想——集中化理想类型。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晓山.《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2.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99. 3. 科恩:《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4. 陆学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 5. 张峰:农民利益诉求与新农村社区建设;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6. 李芒环: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7(13) 7. 张晓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思考——以华南某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19卷第4期 8.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网站: 中国社会学网 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网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照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集中化问题,国内学者各抒己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农村建设中关系问题的研究。张晓山等学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处理好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改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二是对该建设的意义、内涵和目标的研究。林毅夫从涵义出发,建议新农村建设既是手段也是目标的结论。 三是对建设中政策措施。张松涛认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并以人为本。有学者认为,要注重实现管理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并未形成共识,只有邱晓华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中,提出了新农村的评价指标,对前期农村建设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数据描述,并提了少许建议,但并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模型。 国外除了韩国在30年前的新农村运动外,并没有国家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但马克思早就强调要注重城乡和谐发展,恩格斯也曾阐述马克思提出的“城乡融合”理论。 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方面,国外主要有单一指标法如人均GDP法,恩格尔系数,和指标体系如物质生活质量综合指数(PQLI)、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现代化国家十项标准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