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重大救灾行动之方案研究——基于成都市高校灾难救援志愿服务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者之中的重要分支,具有组织性强、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等特点,对我国灾难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为充分了解高校青年志愿者在灾难救援中的志愿服务情况,课题组向成都市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2000份,回收1900份,有效问卷1890份,结合实地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方式,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灾难救援行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详细介绍:
历次的灾难救援,志愿者群体都作为重要的辅助力量受到世人关注,团中央在团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把青年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探索新的社会动员机制。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者之中的重要分支,具有组织性强、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等特点,对我国灾难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课题组向成都市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2000份,回收1900份,有效问卷1890份,结合实地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方式,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灾难救援行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问卷的数据整理和分析中,课题组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在灾害救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志愿者素质不足、权益缺乏切实的法律保障。志愿者组织建设不足:缺乏资金物资、信息渠道不完善。并针对志愿者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志愿者法律保障、搭建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想。 基于志愿行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课题组成员还对灾难中高校青年志愿者的行动设计了具体方案:构建了应急志愿服务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规划了应急志愿服务行动的启动过程,规定了应急志愿者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其他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不断完善志愿者组织体系,强化志愿者个人素质,加快我国高校应急志愿服务的体系建设。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为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重大救灾行动规划详细的行动方案,以切实有效地指导救援志愿服务的工作开展。 思路:1设计与题目因果紧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关调查;2根据各高校的情况,对各高校的志愿者及相关负责人进行针对性访谈交流;3根据问卷调查中的问题与访谈结果进行交叉分析,总结高校青年志愿者在灾后服务中的主要情况和问题;最后依据分析结果,设计大灾中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调查法:发放问卷2000份,访谈高校的志愿者组织管理者,采用文献查阅等方式;统计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先进性: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志愿服务的号召。以先进视角并结合调查情况,提出搭建高校志愿服务应急体系的崭新视角。独特处:以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为切入点,着眼于志愿者组织内部和外部因素,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志愿者在灾害救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行动方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价值:有助于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指导志愿者高效开展工作。 意义:针对应急志愿者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志愿者法律保障、搭建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想,希望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强化志愿者个人素质,加快我国高校应急志愿服务的体系建设。作品具体方案:构建了应急志愿服务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规划了应急志愿服务行动的启动过程,规定了应急志愿者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其他保障措施,具有社会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作品摘要

历次的灾难救援,志愿者群体都作为重要的辅助力量受到世人关注,团中央在团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把青年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探索新的社会动员机制。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者之中的重要分支,具有组织性强、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等特点,对我国灾难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课题组向成都市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2000份,回收1900份,有效问卷1890份,结合实地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方式,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灾难救援行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问卷的数据整理和分析中,课题组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志愿者在灾害救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志愿者素质不足、权益缺乏切实的法律保障。志愿者组织建设不足:缺乏资金物资、信息渠道不完善。并针对志愿者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志愿者法律保障、搭建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想。 具体行动方案:构建应急志愿服务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规划应急志愿服务行动的启动过程,规定应急志愿者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其他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不断完善志愿者组织体系,强化志愿者个人素质,加快我国高校应急志愿服务的体系建设。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肖伟,陈永革.四川灾后重建社区志愿服务法治化的比较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6):113-124. [2]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西南财经大学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应急研究报告[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512-513. [3]傅辰渊.志愿组织的“磁场哲学”——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例[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5):76-78. [4]苏锋.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赈灾模式创新研究[D].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杨伟超,陈伟哲.汶川地震志愿者的角色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3):139-140,76-78. [6]周明宝.抗震救灾中的社会动员及灾后民生重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5):62-63. [7]许棣泰.论志愿者行动的文化价值——以“5.12汶川大地震”志愿者行动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9,(6):110-112. [8]朱健刚.汶川地震救灾中的NGO合作方式[J].中国社会工作,2009,(25):23-25. [9] 彭晓伟.近年来我国志愿者组织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0] 符崖,田婧.高校志愿者社团建设创新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基于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03) .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会议、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统计报表、图片、照片、文件、 集体组织、 书报刊物、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由于近些年来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国外已有多篇关于青年志愿者管理系统的文献,但是大都集中在常规志愿服务环境下的运作模式,鲜有涉及在重大灾害情况下的青年志愿者管理方式方法。而探索如何在非常规状况下需要调动整个社会力量加入志愿者组织进行救援,怎样开展志愿者工作无疑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国内目前同时也有多篇关于建立应急机制的文献,但是大部分是以政府机构为对象的研究,而鲜有以青年志愿者一类社会团体为对象的研究。显而易见的是政府机构的所具有的建立应急机制的人力物力基础和社会团体如高校青年志愿者有较大的不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方式,组织形式,操作模式等也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以政府机构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参考价值相对较少,现实中政府机构的应急方式也不太适用于社会团体。由此可知,目前能够将志愿者管理系统和重大灾害的救援应急机制联系起来的文献很少,现实中也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而将两者联系起来的研究是在两个均各自具有相当意义的研究领域的精彩交叉,同时这也是一次有益的具有高度现实意义和高度创新性的有益探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