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证据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文检索文献所得样本量大、查全率高、思路设计很有创新性且有较强的临床推广性和参考价值。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更深层次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依据。
详细介绍:
1.系统检索国内外最权威数据库,运用目前被公认为指导临床研究最合理的方法学:循证医学五级标准删选高质量证据和RevMan软件统计结局指标,保证了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2.纳入与排除标准科学可信,保证了最后证据的客观性。 3.系统评价/meta分析,是以某一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进行文献检索从而定性与定量合成,而本文提出了临床上最为关注的六个问题,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较meta分析更为高级。 4.运用RevMan提取客观指标总结规律,使临床研究更客观化。 5.结局指标更为规范依据了判效指标的WHO分类(四个水平) 病理生理:如实验室、影像学指标 病损:症状体征量表 生活能力:ADL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前两个指标客观性较好但与病人关系较小,后两个指标客观性较差但与病人关系较大,实用价值更高,所以本文在选用结局指标时更注重后两个指标的统计研究。 6.将自建库至2010年末所有针灸治疗VD的文献纳入,查全率高,目前国内外无此类型文章。 7.依据实验基础研究作为客观性理论证据与临床研究的实用与推广性紧密结合,使本文临床参考价值更大。 8.目前针灸治疗VD的研究多为实验基础机制研究,而本文着重临床研究,未重复他人的工作。 9.本文综合各国及部分地区的中医药临床实施情况,较为全面的提出了临床最为关注的六个常见问题并将临床常用的干预措施进行比较给出合理的推荐证据(例如港澳台地区不允许中医师在临床上使用穴位注射、神经活素静滴、埋线等,第一个问题就提出了单纯使用针灸与假针刺对照)。

作品图片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证据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证据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证据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证据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证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评价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2.系统检索PubMed等七大数据库。纳入任何形式的针灸疗法与空白、安慰剂、西药对照,针灸疗法加另一疗法与该疗法(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优先选取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循证医学五级标准从高到低选用能够回答相应临床问题的临床证据,采用RevMan5.0.20软件统计整体功。等结局指标。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样本量大,将国内外七大权威数据库建库至2010年末的所有临床研究全部纳入,然后分级删选证据,解决了寻找证据难的问题。 2.运用五级标准对证据进行了分级严格评价,结论简单明了,方便了一线临床医生的应用,能够作为制定指南和决策的可靠依据。 3.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类的文章多以举病例或病例评述为主,而本文删选归纳临床研究并对其进行了高质量的二次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VD 的患病率为324/ 10万,约有VD患者420余万人。 2.VD多为脑血管病引起,一旦确诊后均无手术机会,针灸作为安全性和价格更占优势的疗法能更好的为其所用,具备科学性和推广的必要性。 3.在提出的6个问题中采纳了几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同时注重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保证了临床的参考价值,具备推广条件。

学术论文摘要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方法:系统检索PubMed等七大数据库。纳入任何形式的针灸疗法与空白、安慰剂、西药对照,针灸疗法加另一疗法与该疗法(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优先选取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循证医学五级标准从高到低选用能够回答相应临床问题的临床证据,采用RevMan5.0.20软件统计整体功。等结局指标。 结果:纳入11篇文章,其中系统评价/Meta分析1篇;A级证据1篇;B级证据8篇;C级证据有1篇。1篇系统评价显示:针灸在改善整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西药;2篇B级证据显示不同刺灸法在疗效方面优于常规体针组;1项A级证据表明针药组在改善智能状态、提高认知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疗效方面均优于药物组;1项B级证据表明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 结论:目前有限的临床纳入研究证明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是肯定的,针灸或针药并用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临床研究大多样本含量低,研究标准混乱,证据强度低,待今后更多研究。

获奖情况

1.已刊登于SCI源期刊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Volume 6 Number 3 January 2011,2011;6(3):193-199. doi:10.3969/j.issn.1673-5374.2011.03.006. 2.获得期刊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3.该文已被SCI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copus数据库等收录。

鉴定结果

成果属实,论文原文及获奖情况已上传。

参考文献

[1]彭唯娜,赵宏,刘志顺等.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4,24(5):297-301. [2]张雪朝.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0,13(4):557-558. [3]黄泳,陈静,Win Moe Htut等. 百会、人中、神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比较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3):11-14. [4]刘军,彭晓虹,林大东等.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8,(4):197-200. [5]赖新生.针刺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4):201. [6]陈振虎,江钢辉,赖新生.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00,16(12):18. [7]Hugh MacPherson phD.Acupuncture Research: Strategies for Establishing an Evidence Base[M].Churchill Livingstone,2007. [8]周永红.中医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11(6):542. [9]王永炎,张伯礼主编.血管性痴呆现代中医临床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周文泉,于向东.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及思路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728-2729.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由于国内外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础机制研究和临床病例研究较多,本专栏不对引文作一一例举,经研究者分析总结一般规律后作如下汇报: 1.本文全面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2010)、Embase数据库(1986-2010)、Cochrane 图书馆(-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79-2010)、维普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0)、万方数据库(Wanfang,1998-2010),关于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论文未发现类似本文的思路及写法。 2.目前国内外针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措施(包括针灸和西药)研究集中于基础性机制探索,而像本文将两者甚至更多的干预措施进行比较并给出推荐证据应用于临床研究还没有出现。 3.本文在构思方面充分尊重临床实用性与推广性并依据最新客观、科学的基础机制研究作为理论证据,保证了本文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参考价值,而此亮点在检索当前国内外数据库(截至2010年)还未发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