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一种基于GPRS的社区移动医疗系统设计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一种基于GPRS的移动医疗系统由生理参数监测仪、智能监测终端、GPRS通信模块、GPRS网络、Internet公共网络、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社区(或医院)服务中心、社区(或医院)局域网等构成。
详细介绍: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慢性疾病在中青年人群中的肆虐和衍生,人们健康意识和保健要求的日益增强,所有这一切都正在推动医疗模式从以症状治疗为中心的模式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1]。而医疗仪器的发展也开始从复杂的、应用于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转向既适用于医院又适用于家庭和个人的小型穿戴式装置。另一方面,一些特殊领域和行业,如航空航天、深水作业和运动员训练等对穿戴式医疗仪器也有很广泛和迫切的需求。 目前,国际上对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移动医疗所面向的应用需求日趋广泛,对穿戴式检测技术在医疗监护环境下的应用正在成为各个国家中的学术机构和企业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已出现融合社区网络技术、并与家庭健康监护设备相结合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3],使人们可以随时享受到社区医疗服务。

作品图片

  • 一种基于GPRS的社区移动医疗系统设计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了满足普通人群和相关行业的这种需求,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不断加大对穿戴式医疗仪器的研发力度。穿戴式医疗仪器具有生理信号检测和处理、信号特征提取和数据传输等基本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对人体的无创监测、诊断和治疗。它一般具有可移动操作、使用简便、支持长时间连续工作、智能显示诊断结果、异常生理状况报警和无线数据传输等特点。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实现对被监测人的健康检测。由智能监测终端从便携式监测仪采集心电、血压、血氧、心音和体温等人体的生理参数,并进行加密、压缩处理后,以数据流形式发送到GPRS 通讯模块上,并通过GPRS 与中国移动基站进行通信。社区或医院医疗服务中心通过Internet访问Web服务器,就可以浏览到各个被监测人的详细信息,或通过服务器相关软件,就可以实现对被监测人的健康监测管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GPRS技术的优越性,近年来,关于GPRS在移动医疗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GPRS可实现便携式监测,GPRS通讯技术可实现与监护中心的远程无线通信,在开发面向家庭、社区以及农村医疗的新型远程医疗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供社区规划性的信息系统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的理想途径,也是实施全民健康保障的基础。

学术论文摘要

社区居民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是建立社区移动医疗系统的动力源泉。目前,基层的社区医疗不能有效地实现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有效监测与管理。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它引入了分组传输和分组交换的概念。利用GPRS可实现穿戴式生理参数检测和通讯,且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永远在线、按流量计费的特点,在开发面向社区的新型移动医疗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穿戴式检测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移动医疗成为可能。随着相关装置性能的改善和小型化,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以及相关装置与无线通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移动医疗系统和服务将在未来十年中将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并提供较传统远程医疗系统更为方便多样的服务。 基于GPRS的移动医疗系统可以使患者在享有极高自由度的情况下接受全天候生理参数的监测,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根本上减少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有利于推动医疗模式由治疗向预防转化。 本文主要对基于GPRS的生理参数监测技术做了概述,并提出了基于GPRS的移动医疗系统的组成,最后自行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的移动医疗系统。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早期医疗”乃发展方向[EB]. [2]鲍淑娣,张元亭.远程医疗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5):1-3 [3]滕晓菲,张元亭.移动医疗:穿戴式医疗仪器的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5):330-338 [5]林家瑞.微机式医学仪器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5-51 [6]刘翔,朱士俊,李信春.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难点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2004,8(6):8-11 [7]GPRS简介 [EB]. [8]钟章队.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9]李鹏.IP网络服务质量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3 [10]陈广飞.基于GPRS的无线移动医疗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4,12:7-8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以社区为范围的卫生服务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公认的医疗服务模式。随着全球信息化社会的通近,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将信息服务引人卫生事业这个庞大且运行复杂的机器中,试图利用信息这种软性资源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或驱使卫生服务向良性运转方向迈进。 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社区健康信息系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强劲的经济实力固然是其良好的建设基础,但其创建这一体系网络的思路显得尤为关键且极有借鉴意义。其基本思路是重视全科医学的发展,重点培养全科医务人员,借创建信息管理系统之机,重组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流程,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构建目的,让社区卫生服务各业务职能依附在信息系统之上,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透明地向社区人群提供信息化卫生服务,例如,国外建立的唯一社会医疗保障号体系方便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社区人口统一编码。从社区居民一出生就赋予其这样一个号码,可以动态跟踪每个人不同时期的健康信息,这一过程可能非常长(以至于穷尽人的一生),利用计算机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就可以方便地分析后代的遗传性疾病的潜因和来源。 美国对慢性疾病的控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1965年至1975年间冠心病患病率下降了40%,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下降了50%;1969年至1978年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减少了80万人;1978年至1983年间高胆固醇人数下降了2%,高血压人数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美国最著名的家庭健康管理系统是由PAMF基金会推出的PAMF online建康服务(PAMF在线健康服务),这个系统主要为注册会员提供基于电子病历(Electro Medical Record,EMR)的个人健康档案查询、医疗处方更新、药品自动预订就诊预约以及健康咨询等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由于健康管理的核心是疾病的前期预防和诊疗,在60年前,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学者就开始了对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研究并建立了一系列数学预测模型,这些预测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地预测疾病的发病率,从而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和诊疗。从国内的现状看,人们己经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并且有许多社区已经开始实施适合国内实情的社区健康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已经开发成型的信息系统软件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今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