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社会学视野下的“偷菜”热
小类:
社会
简介:
“农场偷菜”作为网络游戏,近年风靡网络,制造了网络游戏的新奇观,成为社会中瞩目的焦点。同时由“偷菜”引起的社会问题也逐渐见与各新闻报刊,文化部也屡次要求对“农场”局部进行调整,以降低因“偷菜”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深入透过对“偷菜”现状的客观分析,多层次的探讨和透视“偷菜”背后公众普遍存在的精神空虚以及价值迷失的问题,并提出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偷菜”这一现象,及提出相关看法和意见。
详细介绍:
团队介绍: 我们小组成员有:黄玉婷、王俊、周余梅,来自历史与社会学院2008级社会工作专业,本次参加挑战杯比赛我们会运用专业的社会学知识和理论去剖析和探究“偷菜热”的现象及深层次的原因。 项目任务主要分配: 黄玉婷(组长):性格开朗、待人友善、组织宣传能力强。全面负责此项目,包括任务的分配,进度的安排,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同时也参各部分工作。 王俊(组员):写作水平高、责任意识强,主要负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问卷制作及调查,个别特访,承担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及其相关工作。 周余梅(组员):集体意识浓厚,沟通能力强。主要参与问卷的发放、收集、录入,以及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同时也参与报告的部分撰写。 作品撰写目的:通过对“偷菜”现象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并正视“偷菜”现象的实质问题,正对其利弊,从而正确把握“偷菜”和生活之间的度,以便处理好个人心理、行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作品主要内容: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整体上对偷菜问题进行描述,第二部分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以及社会上出现的有关偷菜新闻讲述偷菜现状及其问题引发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讲全民偷菜的原因,四部分讲述了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去理性的看待偷菜问题,五部分是针对偷菜的影响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作品的科学性和独特性:“偷菜”现象的迅速蹿红以致相关专家对其研究不足,而网上一些媒体以及论坛对该现象的评论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科学性不强。而我们的这个项目却是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实践以及具体的数据分析得来,并以社会学的角度来阐述“偷菜”现象,因此,从撰写方式上具有科学性,从内容上具有独特性。 作品的应用前景及意义:农场“偷菜”的玩家有一亿多人,占中国网民的1/3,其涉及的游戏群体包含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玩家在玩这款游戏的同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会忽略了其中具有的负面影响。如此庞大的群体如果用之不当,则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的危害。通过对“偷菜”现象的调查,我们可以正视“偷菜”游戏的利弊,从而处理好生活、工作以及娱乐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群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8月,调查问卷期来临了。此次调查共2000份问卷,有效问卷1948份,主要调查方式有:网上调查问卷(1000份)、实物调查问卷(800份)、实际走访(200份)。此图为小组成员在重庆师范大学发放、填写问卷的情景 总结和反思是成长的关键。为了把握小组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工作进度的适中性以及解决成员间的分歧等原因,我组成员经常聚在一起探讨近期小组相关工作,此图为本小组成员探讨问卷录入工作的相关事宜

作品图片

  • 社会学视野下的“偷菜”热
  • 社会学视野下的“偷菜”热
  • 社会学视野下的“偷菜”热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偷菜”迅速蹿红,对多数阶层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对“偷菜”现象的调查分析,正视“偷菜”现象的实质及利弊,从而正确处理个人心理、行为以及社会的关系。 基本思路:想要透视“偷菜”的本质,首先就要对“偷菜”群体的阶层分布及其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其次结合社会上已经发生的 “偷菜”的正负面影响,找出“偷菜”现象发生的原因及本质。最后通过对其原因和本质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偷菜”现象的迅速蹿红以致相关专家对其研究不足,而网上一些媒体及论坛对该现象的评论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科学性不强。而我们的这个项目却是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实践以及具体的数据分析得来。因此更具有科学性和参考性。 先进性和独创性:“偷菜”热是近两年才火的社会现象,人们刚刚认识到其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存在危害,但这种认识缺乏理论性和可参考性。而我们的项目将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独特视角出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农场“偷菜”的玩家有一亿多人,占中国网民的1/3,其涉及的游戏群体包含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玩家在玩这款游戏的同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会忽略了其中具有的负面影响。如此庞大的群体如果用之不当,则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的危害。通过对“偷菜”现象的调查,我们可以正视“偷菜”游戏的利弊,从而处理好生活、工作以及娱乐之间的关系, 对于社会群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由开心网开发的“农场偷菜”作为网络游戏,近年来风靡网络,制造了网络游戏的新奇观,成为社会中瞩目的焦点。同时由“偷菜”引起的社会问题也逐渐见与各新闻报刊,文化部也屡次要求对“农场”局部进行调整,以降低因“偷菜”造成的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偷菜”问题,专家学者褒贬不一。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深入透过对“偷菜”现状的客观分析,多层次的探讨和透视“偷菜”背后公众普遍存在的精神空虚以及价值迷失的问题,并提出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偷菜”这一现象,及提出相关看法和意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4月在重庆师范大学的项目评选中获得学校“三等奖”

参考文献

【1】王权. “孤独的狂欢”:网络“偷菜”行为的传播心理学分析. 今传媒. 2010年07期 【2】投稿纠错评. 论新闻晨报. 2009-11-10 09:27 【3】美国女子玩偷菜游戏,不堪儿子打扰将其杀死. CNbeta. 2010年10月29日 【4】“全民偷菜”徘徊于虚实间. 搜狐新闻. 2010年10月19日13:59 【5】网上“偷菜”不过瘾,带女友偷割香蕉落网. 东南网. 2011年01月12日10:10 【6】文化部规范SNS游戏用词“偷菜”改“采摘”. 湛江新闻网. 2009年12月18日 【7】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364 【8】张莉卓. 偷菜游戏的大众文化解读. 电影评介. 2010年08期

调查方式

我们的调查分为网上调查,实际走访,实物问卷、个别交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等多种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了两个水平阶段: 概念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专家学者针对社会上一些“偷菜”问题进行评述,这些评述主要解释“偷菜”的原因及预测的结果,没有强有力的依据,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 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专家学者往往是通过分析具体的由“偷菜”引发的社会现象,这些分析由于有了具体的实例,有了一定的说服力,但因为个案太少,导致问题的分析过于片面,没有透视“偷菜”背后的本质。 因此,本次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大量的调查上,结合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案例透视“偷菜”现象的本质,从而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个人心理、行为及社会的统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