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医患纠纷处理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首先敏锐地回应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针对了当前非常严峻的医患矛盾问题;其次,本课题研究拓展了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多学科机制,实现了医院管理与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再次,课题研究可以不断总结和深化国内外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相关实践与理论经验,并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能够探索出中国特色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详细介绍: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标: 在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能够坚持“以患者为本”、“接纳、尊重患者并与患者同感”、“注重与患者双向沟通达致良好关系”的基本理念,贯彻医学基本伦理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精神,通过协助病患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协助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调和医院内外关系、辅助医学伦理教育、开展医疗社会服务研究、促进医疗服务团队建设等策略,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医患矛盾问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与医疗秩序,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 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认为社会工作作为现代医疗团队的一份子,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一种制度设置。医务社会工作始终坚持现代医疗伦理的基本原则,秉持 “以人为本”、“接纳、尊重当事人”、“建立良好关系”以及“保密”的价值理念,通过“促进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矛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达到“保护病患合法权益并促进其健康,加强医患沟通并促进医院人本管理,以及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文献分析总结国内外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经验,从中提炼出相应的经验借鉴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2)调查分析我国目前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中医患双方的心理及社会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会工作介入的需求,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分析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的基本理念、组织框架、人才队伍建设、运作机制、方法技术、具体实施及其示范工程。 2.主要创新点 随着当前我国医患矛盾以及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和复杂,对其有效应对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参与和介入。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强调社会工作在预防和处置医患矛盾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构建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组织框架、人才队伍、具体运作、方法技术以及介入领域等机制的分析,探索中国特色的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并通过深入调研以及行动研究来实现这一机制的实践与检验。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从社会工作、沟通学以及医院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将采取深入医疗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结合医院管理的理论分析、制度分析、比较分析、文献分析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本研究最后还将采取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题成员亲身参与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具体实践方式来进行实地检验,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 (1)问卷法:我们将在对整个项目进行清晰的分析和理解后,制定一份关于医患矛盾中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研究的问卷,让广大市民及医务工作人员进行较好的评价及建议。(2)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医患矛盾及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研究的文献,从中摘取有用的信息对我们的研究进行补充和分析。(3)比较分析法:我们将通过一些医疗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以此来对比线目前我们所遇到的医患矛盾,并提出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访谈法:通过我们对一些医务人员和病患者之间的访谈,我们从他们那里可以直接的了解到当前医患矛盾的重点及核心,并且可以和一些社会工作者在怎样让社会工作介入到里面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促进两者快速的结合。 可行性: 就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而言,深入研究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矛盾的预防和处置机制,首先有利于积极发挥在医患矛盾预防处置中的社会工作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其次,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医患矛盾预防处置的多学科机制和多力量整合机制,保证医患矛盾的处置具备更广泛的学科基础和社会基础;第三,有利于发展和提升当前医疗社会服务的质和量,能够丰富医疗社会服务的当代使命,健全医疗社会服务的组织架构,培养和训练适应医患矛盾预防处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理论相关的运行体制,拓展医疗社会服务的服务领域和平台,提升社会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技术水平和方法技术。所以,我们认为在研究医患矛盾的时候介入社会工作将大大提升医患矛盾解决的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我们小组成员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先前准备。在自身“医疗社会工作”开课的同时,我们借助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去医院、社区等地方具体的了解了人们对现行医疗环境的一些认识,让大家说出自己对怎么样建立一个较好的医疗环境、减少医患矛盾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我们对“陈家桥医院”,“人和医院”,“桥东社区”等地方进行了实地的考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资料,这将大大的提升我们展开研究的水平。同时,我们还积极的参与了刘斌志老师关于医疗社会工作的一些研究,如“刘斌志.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精神救助[J].中国卫生,2008(3)”、“ 刘斌志.和谐医院视野下医疗伦理与价值冲突的社会工作出路[J].中国医院,2008(4)”等论文,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对医患矛盾和社会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结合我们对现在重庆市一些地方医疗环境的了解,我们认为此课题有着比较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能够较好的帮助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可以促进社会工作扩大自己的工作领域,加深大家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可以有利于医患矛盾的解决。 4.进度安排 (1) 2010年3月—2010年6月,经验总结与借鉴阶段: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以及咨询等方法,了解国内外医患矛盾的现状、问题及其预防与处置中的实践与理论经验,并加以理论总结。 (2) 2010年7月—2010年8月,实地调研与分析阶段:通过到相关医疗机构以及医学研究中心进行问卷、访谈等实地调查,了解医患双方的现实需求及其存在问题,并评估社会工作介入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010年9月—2010年11月,理论探讨与实验阶段: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理念与内容、组织与队伍、方法与技术、运作机制及其具体策略,并在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实验研究。 (4)2010年11月—2011年1月,经验与理论总结阶段:通过相关的文献分析、理论归纳以及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我国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

作品图片

  • 我国医患纠纷处理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能够坚持“以患者为本”、“接纳、尊重患者并与患者同感”、“注重与患者双向沟通达致良好关系”的基本理念,贯彻医学基本伦理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精神,通过协助病患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协助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调和医院内外关系、辅助医学伦理教育、开展医疗社会服务研究、促进医疗服务团队建设等策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随着当前我国医患矛盾以及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和复杂,对其有效应对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参与和介入。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强调社会工作在预防和处置医患矛盾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构建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组织框架、人才队伍、具体运作、方法技术以及介入领域等机制的分析,探索中国特色的医患矛盾预防与处置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并通过深入调研以及行动研究来实现这一机制的实践与检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组相关成员在前期社会工作的学习、实践以及初步研究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文献回顾与分析,提出了从社会工作角度介入我国医患纠纷的预防和处置,积极响应了国家大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精神,深化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过程,并积极结合社会工作实践以及社会服务的过程,通过采取相应的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以及行动研究,以重庆相关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田野,完全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内取得预期成果。

作品摘要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作为职业助人的现代医务社会工作正在蓬勃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是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理念在医疗实践中的体现,其具体功能和价值突出表现在为病人提供以人为本的社会心理服务,帮助病人及家属解决非医学专业问题,促进医务人员与病人的沟通,解决医患之间的纠纷冲突。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医疗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发展的新途径。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2月在医学与法学杂志上发表

参考文献

[1] 安民兵.论医疗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方法及其前瞻[J].卫生软科学,2006,(12):578-584. [2] 郭永松,等.医务社会工作改善医患关系的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09):205-230. [3] 沈瑞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途径--医疗社会工作[J].医学与社会, 2007,(05):58-62. [4] 唐文.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41-42. [5] 莫藜藜.医务社会工作[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0.135-137 [6] 唐文.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学科),2006,27(5):41-42. [7] 刘斌志.社会工作视野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策略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4):1-5+21. [8] 郭永松,等. 医务社会工作调解医患纠纷的途径与方法[J]. 中国医院管理,2009,(3):20-21. [9] 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56-258. [10] 刘斌志.社区医务社会工作:现实意义及其具体实施[J].中国卫生统计,2008,(1):108.

调查方式

cnki上检索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社会工作介入医学领域得益于医学社会学的发展。自16世纪英国的“施赈者”在医院里做救济贫病的工作以来,1885年罗查理(Sir Loch, Charles)爵士及蒙地非上校(Colonel Moutifore)有感于医院病人的实际需要,经过详细研究后向英国上议院提出报告要求设立医院福利工作者。1893年,美国纽约亨利街的贫民区,开始有邻居探病和提供医疗护理救助服务的福利工作人员。在不断的探索与服务过程中,1894年纽约The Post Graduate医院首先聘用社会工作者在小儿科服务,专门的医务社会工作正式诞生。医务社会工作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从社会与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医疗服务过程中病患、医生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医疗团队的一份子协助病患及其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达成最佳的医疗效果。医务社会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以其“以患者为本”的理念体现其人本性,以其具备社会工作与医疗服务的双重知识基础体现其综合性,以其作为医疗服务团队的一员体现其专业性,以其协调医护人员、病患以及医院管理三方和谐关系体现其服务性。这些基本特点使得医务社会工作得以迅速运用于医疗服务领域,1905年麻省州立医院正式成立医院社会服务部,历经20世纪30年代的一般医疗与精神科服务、50年代注重患者的社区康复和心理与社会适应、70年代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以及80年代的注重档案管理以及责信制度。到20世纪末,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开展“出院计划”成功适应了医疗预算削减以及成本效益核算制度。2004年,美国大约有11万医务社会工作者活跃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保健与心理卫生机构、疗养院所、康复机构、残障救助中心、家庭保健中心、精神科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工厂及学校卫生保健室以及一些私人开业诊所等,其具体人员包括了各类从事医疗社会服务的主管、社会工作者、助理人员以及秘书等,他们在构建和谐医院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病人和家属争取健康照顾的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说是倡导者、教育者、增进能力者、中间人,更是一个引导者;在直接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服务工作中扮演着照顾者、治疗者、劝告者、支持者以及协调者;在协助医院管理的间接服务方面也扮演着行政者、研究者和咨询者的角色。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