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义务教育均衡化目标下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研究——基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调查
小类:
教育
简介:
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是为解决城乡师资配置不合理而制定,作为一种新生制度,其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此次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长阳县教师交流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长阳县教师交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如交流教师选拔机制不合理、民族地区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存在差异性等问题。基于此问题,该调查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特点,提出了保证制度连续性、确保交流教师享有待遇的制度化等建议,以促使该制度更好地实施。
详细介绍: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的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仍存在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必须突破城乡教育悬殊这一重要瓶颈,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的力度。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教育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近阶段,我国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而制定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取得的成绩斐然。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作为一种新生制度,其提出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作品通过访谈、文献搜集、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长阳县城乡教师交流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发现教师交流制度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该作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特点,从不同层面阐述了长阳县在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所面对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长阳县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教育主管部门取得的成效 1.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工作 2.对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关注度得到提高 3.基于交流时间而制定的交流补贴相对合理 (二)支援学校取得的成效 1.教师交流的实施具有全方位特点 2.交流教师对交流制度有深刻认识 3.交流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一定提升 (三)受援学校取得的成效 1.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2.改进了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3.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长阳县教师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教师交流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城乡教师交流制度连续性不强 2.对交流教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合理 3.交流教师选拔机制不尽合理 4.保证教师交流发生的硬性政策规定不足 5.交流教师被许诺的回报落实不到位 6.城乡教师交流方式比较单一3 (二)城乡教师交流中存在的个性问题 1.民族地区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存在差异性 2.交流教师生活环境偏差 3.城乡交流教师承受工作、家庭双重压力 4.存在交流教师“有去无回”现象 三、对完善长阳县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建议 (一)基于政策角度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创新性措施 1.保证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连续性 2.发挥城乡教师交流的多方协作性 3.强化城乡教师交流的法律监督 4.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配套政策 (二)立足于制度层面完善城乡教师交流的创新性对策 1.提高学校进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 2.确保交流教师享有待遇的制度化 3.实行多元化的城乡教师交流方式 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实践进一步表明,知识已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农村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制度改革与创新,积极探讨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的差距。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宜昌市教育局教师管理科曹丰科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吴大银副局长,所到学校领导、参加交流的教师,以及学校指导老师老师孟立军教授、毕正宇副教授、彭庆军老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作品图片

  • 义务教育均衡化目标下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研究——基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调查
  • 义务教育均衡化目标下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研究——基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调查
  • 义务教育均衡化目标下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研究——基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 城乡教师交流制度虽增强了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但该制度作为一种新生制度,其提出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本思路: 1.发现师资配置不均衡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2.经多种调查方式了解长阳交流制度的现状。 3.根据收集材料,分析现状得出成效与问题。 4.针对交流中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1.教师交流制度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 2.资料来源真实可靠,为作品提供实证支持。 先进性: 1.作品运用实证研究法,进行了实地考察。 2.作品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实施过程 中差异性问题,弥补了前期成果的不足。 3.作品针对发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独特性: 调查地点具有民族教育特色且为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实施典型地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基于长阳县教育现状,从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层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对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分配不均衡问题,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化,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长阳县所具有的少数民族教育特色,从政策连续性、待遇规范性、交流多样性、监督强制性、多方协作性等多维度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作用,从而促进农村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作品摘要

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是为解决城乡师资配置不合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而制定的。该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城乡间教育壁垒,增强了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长阳县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表现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基于交流时间而制定合理的交流补贴;支援学校注重全方位的教师交流,锻炼并提高交流教师的专业素质;受援学校积极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等。对于长阳县教师交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共性与个性两方面来分析,共性问题表现为:城乡教师交流制度连续性不强;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合理;交流教师被许诺的回报落实不到位等。个性问题:民族地区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存在差异性;交流教师生活环境偏差等。通过对成效与问题的分析,对完善长阳县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总结出以下建议:基于政策角度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措施主要有:保证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连续性;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配套政策等。立足于制度层面的对策:提高学校进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确保交流教师享有待遇的制度化;.实行多元化的城乡教师交流方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3月召开调查会,调研小组与宜昌市教育局、长阳县教育局有关人员就长阳县城乡教师交流实施过程进行过座谈。 2011年4月召开调查成果汇报会,调研小组与我校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就此次调研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讨。 2011年4月在中南民族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鲍传友,西胜男. 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问题及其改进——以北京市M 县为例.教育研究,2010(1). 2. 叶忠,王海英.教师城乡交流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科学研究, 2009(2). 3. 瞿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策问题研究:教育公平的视角.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 幕文胜,王海燕.关于城乡教师相互交流问题的几点思考.决策探索,2007(5). 5. 杨习虹,杨勇.失衡的天平:对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性透视.新学术,2008(3). 6. 许发梅.教育均衡与城乡教师交流.现代教育论丛,2008(12). 7. 贾建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问题及其改进.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课题研究报告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 袁桂林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最早源于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60年代趋于完善。该制度于日本已实施40多年,为日本实现基础教育的公平、提高师资素质以及改善事实上存在的薄弱学校状况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日本已经发展成一种很完善的制度。 2003 年,我国借鉴该制度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正式启动。以下是不同学者对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研究。 1. 范诚梅,龙洋(《对建立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思考》.教育探索,2006,07)指出: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不足, 教师聘任制度缺失等问题。文章结合农村教育现状对教师交流制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教师聘任制,制定定期流动制等制度性保障,这是一项从教师管理制度本身提出的建议,应加以重视并完善。 2. 杨习虹,杨勇(《失衡的天平——对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性透视》.新学术,2008,03)从分级办学体制的角度分析了城乡教师交流。在该体制下,教师资源配置上城乡施行不同的待遇与配备标准,这种城乡有别的师资标准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农村教师的“隐性缺编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互动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本文建议的提出有利于制度本身的完善。 3. 叶忠,王海英(《教师城乡交流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09,02)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别核算了交流教师、交流学校的成本与收益,总结出只有实施制度的各方在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4. 鲍传友,西胜男(《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问题及其改进——以北京市M 县为例》.教育研究,2010,01)以交流教师为切入点来考察交流教师的产生、任用、考评和激励,并通过对交流教师对政策的满意度的调查,评价该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为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提供参考。 目前对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研究仍存在缺陷:一方面更多人关注的是共性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不够全面;另一方面缺乏对该政策的实证研究。 该作品基于对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调查,为该制度提出对策建议,不仅弥补了专家学者对民族地区实施该政策研究的缺失,而且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