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福利院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报告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研究采用田野研究法、测量法和访谈法,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福利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从几方面探讨了福利院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策。
详细介绍:
一直以来,社会上大多数人将目光投向福利院硬件设施的改善,希望通过对福利院硬件设施的升级和完善,表达对孩子们的关怀,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治疗和康复,使他们感到幸福和快乐。遗憾的是在人们善良的关怀下,福利院孩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多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人格发展不健全、社会心理失衡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两百万以上的儿童生活在各地的福利院,这些儿童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人际关系对个体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福利院特殊的环境又使个体的人际发展与正常环境不同,为更好地理解和帮助福利院儿童建立、改善、维持和谐健康的同伴关系,研究者从自我意识、养育方式、特殊的生活环境三个方面 ,对福利院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人际关系状况,并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探讨解决措施,以帮助福利院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化进程,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旨在导致他人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它一般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 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来分,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攻击(源于愤怒的情绪,目的是给他人造成痛苦或伤害,并以此乐。)和手段性攻击(也存在伤害他人的动机,但伤害是为了达到其它目的,而不是给他人造成痛苦)。从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来看,前者比后者要严重得多,它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来分,可以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习惯性攻击性行为(个别幼儿由于多次发生攻击性行为而又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因而养成某种习惯,频频发生,成为习惯性攻击性行为。)和偶发性攻击性行为(某个幼儿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两次攻击性行为,大多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属于这一类)。前者是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而后者则只是一般的行为问题,只要我们能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本研究采用田野研究法、测量法和访谈法,对福利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品图片

  • 关于福利院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报告
  • 关于福利院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报告
  • 关于福利院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探究环境、养育方式、自我意识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寻找相应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策; 基本思路:关注实际、实事求是、力求实用、坚持科学的原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作品以事实为依据,呈现真实数据,采取合理的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内容阐述有逻辑,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文字明了、流畅,研究效果表达准确。 先进性:准确的把握社会动脉,关注孤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敢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多角度全面综合地看待问题。调查研究结论有实用价值。 独特性:视角独特、紧跟社会、综合调查研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对于福利院儿童的教育抚养方式具有启发的作用,对福利院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维护、改善及发展的作用,对于社会更好关爱福利院儿童具有引导的等作用。 现实指导意义:对社会、教育部门及福利院加强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对于非福利院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亦有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本研究采用田野研究法、测量法和访谈法,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福利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利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人际关系紧张。研究者从儿童自我意识、福利院养育方式及早期的不良体验等几方面探讨了福利院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0月在池州学院优秀调研论文评选中,荣获优秀调研论文称号

参考文献

1 凌辉 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 ,12: 50-52 2 苏林雁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国心理卫生,2000,增刊:306-310 3 沈鉴清 吴惠娟 陈红卫 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和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4 程毛凤 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心理护理 ,湖北黄石福利院 5 郑全全 俞国良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

调查方式

走访、人员介绍、亲临实践、集体组织及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国内外对于福利院的心理健康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同类研究只有沈鉴清 吴惠娟 陈红卫 《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和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周海咏《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李实 魏玉平 李剑华 万丹《福利院孤(残)儿童社会化水平及其归因分析——以武汉市儿童福利院为例》()等少数文章。而对于孤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儿童早期不良体验、养育方式、自我意识的综合调查研究更是鲜有涉及,本作品是在前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了大胆的初探,也显示了本作品的独特性和首创性的精神。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