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甘肃产珠子参的生药鉴定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针对甘肃不同产地五加科植物珠子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明确珠子参的药用原植物,并区分珠子参与竹节参的异同。根据文献记载及实验研究,确定几种不同产地珠子参的区别与联系。得到将植物名称和药材商品名称区分的科学性依据。
详细介绍:
采用文献查阅、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方法对不同产地珠子参及珠子参与竹节参进行比较研究。明确珠子参的药用原植物,并区分珠子参与竹节参的异同。发现不同产地珠子参在性状方面较为相似,来源和显微鉴定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谓珠子参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得出结论:1)珠子参不宜做原植物名。2)不同产地珠子参性状特征具很大相似性。3)初步确定珠子参与竹节参为同种药材。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珠子参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针对甘肃不同产地五加科植物珠子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明确珠子参的药用原植物,并区分珠子参与竹节参的异同。根据文献记载及实验研究,确定几种不同产地珠子参的区别与联系。得到将植物名称和药材商品名称区分的科学性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珠子参在《中国药典》(05版)中为植物名,但《中国植物志》(第54卷)中无珠子参的植物名,只是药材名或药材商品名。最终为统一区分植物名和药材商品名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实验研究,确定珠子参与竹节参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些将植物名称和药材商品名称区分统一的可行性建议,并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针对甘肃不同产地五加科植物珠子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明确珠子参的药用原植物,并区分珠子参与竹节参的异同。采用文献查阅,标本比对,原植物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方法对不同产地珠子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珠子参在性状方面较为相似,来源和显微鉴定有很大的相似性。结论:1)珠子参不宜做原植物名。2)不同产地珠子参性状特征具很大相似性。3)初步确定珠子参与竹节参为同种药材,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资源保护和开发新药资源提供参考意义。

获奖情况

在2010年甘肃中医学院举办的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优胜奖。

鉴定结果

结果可为今后珠子参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54卷) 科学出版社,1978.3 [3]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8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 [5] 中国药物大全编委会编,《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 [6]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全国中草药汇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9 [7] 兰茂 《滇南本草》 云南人民出版社,1977.10 [8] 中国科学院昆明研究所编,《云南植物志》 科学出版社出版,1979.3 [9]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编,《秦岭植物志》中国科学出版社,1981.1 [10] 宋立人,《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珠子参为我国的名贵特产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又名钮子七、珠儿参等,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大叶三七、秀丽假人参、羽叶三七的串珠状干燥根茎。珠子参始载《本草纲目拾遗》,在昭参项下记有:“土人入山采根暴干 ,色微黄 ,形似白及 ,长而有节者 ,其味微甘而苦 ,颇类人参。人参补气第一 ,三七补血第一。叶同而功亦等 ,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 ,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 ”。珠子参的本草研究,对其产地已经具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对原植物尚有许多争议。《中国药典》(05版)珠子参项下对其植物来源描述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或羽叶三七的干燥根茎,但查阅《中国植物志》(第54卷)后发现,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中没有珠子参这个植物种名,珠子参应为药材名或药材商品名。 珠子参作为药材商品,其原植物来源不止一种,因同一变种的植物有几种不同形态的根状茎,同一种形态的根状茎可能来自不同变种的这一事实认识不清 ,因而对原植物的认定不甚确切。目前市场上多有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发生,通常将大叶三七(变种),秀丽假人参(变种),羽叶三七(变种)等植物的串珠状或竹鞭状根茎(竹节参)的混合物作为珠子参进行销售。本作品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