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三峡库区“返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基于巫山、云阳、万州地区的探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调查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研究了“返流”移民的生产和生活现状,以及因移民返乡带来的公共安全及就业压力等问题,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对策与建议。
详细介绍: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云阳、巫山、万州地区的三峡库区“返流”移民。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0份,通过对受访者在问卷中关于“职业状况”、“收入状况”、“生活设施的拥有状况”三个问题回答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筛选,得到有效问卷 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将90 份合格调查问卷数据录入EXCEL软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报告基于“返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及心理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分析了移民“返流”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针对移民自身在努力改变生产及生活现状这一问题上给予建议,从而提高“返流”移民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希望在政府及移民的共同努力下,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将库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稳定新库区。

作品图片

  • 三峡库区“返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基于巫山、云阳、万州地区的探究
  • 三峡库区“返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基于巫山、云阳、万州地区的探究
  • 三峡库区“返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基于巫山、云阳、万州地区的探究
  • 三峡库区“返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基于巫山、云阳、万州地区的探究
  • 三峡库区“返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基于巫山、云阳、万州地区的探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以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返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原因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促进“返流”移民稳定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既有利于深化人们对“返流”移民问题的认识,又有助于为政府解决“返流”移民问题提供某种程度的借鉴与参考,进而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次调查的资料收集以家庭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人采访的方法。在“返流”移民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于云阳、巫山、万州三个地区的“返流”移民家庭进行等量抽取,获得了详实、客观的调查数据,该数据真实、有效、科学。选题对象主要针对在当前学术研究中涉及极少的三峡库区“返流”移民。运用多个学科理论的研究方法,并从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展开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报告全面、透彻的分析了“返流”移民的生产生活及心理方面的现状,并提出解决“返流”移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于移民自身素质提高有益,也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希望在政府及移民的共同努力下,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将库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稳定新库区。

作品摘要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产生了数百万的三峡移民,他们背井离乡,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有的人却选择回到接近原来居住的地方,这种现象被称作移民的“返流”。本次调查的资料收集以家庭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人采访的方法,对于云阳、巫山、万州三个地区的“返流”移民家庭进行等量抽取,获得了详实、客观的调查数据,针对“返流”移民的生产和生活现状,以及政府面对移民返乡而带来的公共安全及就业压力等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返流”移民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从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展开分析,从而深化对“返流”移民问题的认识,据此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对策与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4月,重庆三峡学院,关于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会议,院系推荐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汪雁,风笑天,朱玲怡.三峡外迁移民的社区归属感研究[J].学术季刊, 2001, (2). [2] 皮海峰,林畅.三峡移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5). [3] 皮海峰.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思想稳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 2004, (6). [4] 皮海峰.三峡移民思想稳定状况研究[J].江汉论坛, 2004, (7). [5] 黄东东.落地后能否生根——已安置三峡农村移民的调查与思考[J].调研世界, 2009, (5). [6] 王进.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社会整合过程中的文化融合[J].江汉论坛, 2006, (3). [7] 徐亨兴,吕信东.关于新阶段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 2009, (21). [8] 徐素环.三峡库区外迁移民问题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 (5). [9] 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Z].国务院令第299号. [10]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 2004(28号).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辅以个人采访的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三峡移民为工程性非自愿移民。相比以年轻人或有专门技能的中年人为主、为寻求新发展或生活质量提高的机会自主进行人生选择的自愿移民,非自愿移民群众乃至移民迁建单位对国家的依赖性更强,期望值更高。同时,三峡工程移民实施过程中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库区生产力重组、经济结构调整、移民实施管理等,都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国际上对非自愿移民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银行是最早关注非自愿移民的国际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英国国际发展部、日本协力银行等双边国际合作组织也都积极关注非自愿移民,制定了有关政策。世界银行聘请的社会学家迈克尔•M.塞尼主持起草了世界银行有关移民方面的两个重要政策性文件《开发项目中的非自愿移民》(世界银行技术文件第80号)和世界银行4.30导则《非自愿移民》,塞尼的研究对中国非自愿移民研究影响很大,其主要中文成果包括《移民与发展:世界银行移民政策与经验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等。 我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开始对三峡库区移民领域进行调查研究。这十几年来,我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对三峡库区移民的安置,社会适应性及劳动适应性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三峡移民课题组的系列成果主要围绕移民社会适应性展开研究,如风笑天主编的《落地生根—三峡移民社区归属感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重庆大学雷亨顺教授对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工作进行多年深入调查研究,他的著作《可持续:中国三峡库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对三峡库区移民的历程、时代背景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对近几年出现的“返流”移民现象,虽然有学者呼吁要重视这个问题,但学术界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专业学术成果的研究很少。选取这一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群,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来分析“返流”移民的生产生活现状以及返流后对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