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六部门信用体系构建的县域借贷市场效率改进--来自湖北省英山县的启发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根据2009年7月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结合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基本分析法,对以“银行-微小企业+农户”为主的县域借贷市场上的借贷行为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了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提出了一个以“银行—微企+家户”借贷关系为核心的六部门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并提出了诸如引进竞争、规范担保等中介机构、完善现有征信管理、加强法制建设等优化借贷市场效率的具体措施。
详细介绍: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区域发展水平差距等具有重要意义。资本是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生产要素,然而较差的县域信用环境阻碍了资本的形成,例如银行体系内滞留的大量居民储蓄存款找不到适合的放款对象,造成了大量的资本效率损失。县域信用环境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辖区内借贷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惜贷”行为。在“信息不对称—惜贷”螺旋的作用下借贷市场有朝垄断发展的倾向,进而严重损害市场效率。文章首先分析了湖北省英山县的经济、金融及信用建设概况,并进行了相关评述,肯定了其信用建设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其信用建设的不足:借贷市场趋向垄断化、县域借贷主体融资极为困难等。因此应从优化借贷市场竞争、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严格金融司法、完善现有征信体系和开发适合县域的理财产品等方面入手使县域信用环境趋向优化,使借贷市场效率得以提升,以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品图片

  • 基于六部门信用体系构建的县域借贷市场效率改进--来自湖北省英山县的启发
  • 基于六部门信用体系构建的县域借贷市场效率改进--来自湖北省英山县的启发
  • 基于六部门信用体系构建的县域借贷市场效率改进--来自湖北省英山县的启发
  • 基于六部门信用体系构建的县域借贷市场效率改进--来自湖北省英山县的启发
  • 基于六部门信用体系构建的县域借贷市场效率改进--来自湖北省英山县的启发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文章首先对英山县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其建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以六部门为基础的信用体系的改进模式,旨在寻求一个可以使县域内因借贷行为优化所带来的总福利提升的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改进信贷市场效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首先论文的撰写基于前期对湖北省英山县信用体系建设实践的周密调研,实事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推广意义。其次论文运用到了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知识,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了垄断市场的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再次论文的建议是提出了一个六部门的信用体系模式,清晰地阐释了信用体系各部门之前的相互联系,合力凸显,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我国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提高居民收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对县域借贷市场上的效率损失进行了简单的定性分析,提出了效率改进的具体措施,对于地方信用体系构建以及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形色各异的信用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英山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入手分析,提出了一个以“银行—微企+家户”之间借贷关系为核心的六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的改进模式,旨在寻求一个可以使县域内因借贷行为优化所带来的总福利提升的长效机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为原创作品,未曾公开发表,也未曾获得任何奖项

参考文献

[1] 田俊丽.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农村金融体系重构[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兰武亮.江西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求实,2006,(9). [3] 郭乐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比较及思考——基于宁波特点分析[J].征信,2010,(6). [4]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课题组海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海南金融,2009,(1). [5] 谢小蓉,谢小英,李江,杜金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基于实践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0,(10).

调查方式

1.实地发放问卷 2.与金融机构领导座谈 3.翻阅统计文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国内研究简述: 一、宏观层次:以各项法律、法规、组织制度建设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者注重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认为失信惩戒是提高个人、企业、政府信用的突破口,对其提出直接的信用标准,实施强制性管理。 兰武亮(2006)对江西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农村贷款难问题归因于信用制度的缺失,提出六点构建思路:1.健全信用组织。2.完善信用法规。3.建立征信机制。4.规范信用市场。5.严格惩戒机制6.找准切入点。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课题组(2009)根据海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海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征信系统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 二、中观层次:以信用评级及征信系统的完善为和核心的信用体系建设 谢小蓉等(2010)基于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小额信贷实验项目“扶贫经济合作社”(简称扶贫社)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实践中,信用评估体系和信贷风险处理体系是形成农村金融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此观点代表了一部分研究者的观点,他们以中观层次上的信用体系为研究重点,集中加强对信用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郭乐琴(2010)指出宁波市“以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位一体’的内容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工作稳步推进。” 王卫华(2010)指出青海省将建立信用乡、镇、村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目标。 三、微观层次:以单个执行主体为研究对象的信用体系完善 一是针对贷款主体。田俊丽(2006)关注的是农村的信贷配给问题,针对贷款人(主要是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配给标准和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思路是:运用机构观和功能观相结合的方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多层次信贷需求,构建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其他形式农村金融组织各有定位、功能互补、产权明晰、监管有力、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的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针对中介机构。王静(2004)就如何提高涉农经济组织信用的问题从信用担保体系、担保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借助借助专业化的信用担保及信用评级机构可以打破涉农经济组织经常陷入的信用与交易恶性循环“陷阱”。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