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潘多拉的魔盒:3G时代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与影响——基于全国1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以探究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模式与影响为目的,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东、中、西部五省十市的2000名未成年人,共采集有效样本1714个,结果发现:(1)手机不良信息呈现线上和线下的双重传播模式;(2)青少年文化背景特征与其接触手机不良信息的内容与途径密切相关;(3)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的行为和心理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影响。
详细介绍:
本作品以探究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模式与影响为目的,运用定量与定性(包括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调研了从东、中、西部五省十市的2000名未成年人,共采集有效样本1714个,结果发现:(1)手机不良信息呈现线上和线下的双重传播模式;(2)青少年文化背景特征与其接触手机不良信息的内容与途径密切相关;(3)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的行为和心理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影响。建议有:(1)推行手机用户实名制。(2)实行手机内容分级制。(3)加大校园周边商店监管。(4)密切监控手机色情网站的域名变更。(5)研发青少年特制上网手机。(6)正视普及青少年性教育。(7)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作品图片

  • 潘多拉的魔盒:3G时代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与影响——基于全国1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探究3G时代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与影响,力求为培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而提供思考路径及现实依据。 基本思路:1、从传播学的角度,概括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模式。2、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了解青少年使用手机接触不良信息的动机及影响,总结手机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样本采集上,本调查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全国10座城市共发放2000份问卷,有效回收1857份;在数据的处理上,使用的是SPSS17.0统计工具。 先进性:归纳出当前青少年群体主要接触的手机不良信息内容及其传播渠道,并深入探讨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的负面影响。 独特性:构建出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模型;②概括出青少年中文化弱势群体接触手机不良信息的规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3G时代手机不良信息传播模型有助于信息部门掌握青少年接收手机不良信息的渠道,进而实现针对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的手机信息监控与治理。 本调查所总结出的手机不良信息的内容特征,有助于手机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现实指导意义:结合青少年文化背景特征(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对青少年接触手机不良信息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针对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的干预治疗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以探究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模式与影响为目的,运用定量与定性(包括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调研了从东、中、西部五省十市的2000名未成年人,共采集有效样本1714个,结果发现:(1)手机不良信息呈现线上和线下的双重传播模式;(2)青少年文化背景特征与其接触手机不良信息的内容与途径密切相关;(3)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群体的行为和心理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影响。建议有:(1)推行手机用户实名制。(2)实行手机内容分级制。(3)加大校园周边商店监管。(4)密切监控手机色情网站的域名变更。(5)研发青少年特制上网手机。(6)正视普及青少年性教育。(7)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项目为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3G时代手机不良信息接触与青少年行为影响相关因素研究》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匡文波. 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 国际新闻界 , 2006,(07) . [2]匡文波. 手机媒体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探析[J]. 信息网络安全 , 2007,(10) . [3]匡文波,高岩.新媒体环境下西方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侵害的策略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0,(01). [4]黄薇莘. 国内WAP手机视听网站的监管难点与对策[J]. 现代电视技术, 2009, (02) . [5]曹丹,杨清. 大学生与手机互联网——福州市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与素养调查报告[J]. 东南传播, 2009, (01) . [6]上海市:破获特大手机WAP网站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J]. 信息网络安全, 2009, (11) . [7]熊四皓. 手机信息安全风险增大 安全保护工作须加强[J]. 信息网络安全, 2009, (11) . [8] 黄海峰. 手机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安全产业链处于转型期[J]. 通信世界, 2009, (40) .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人员介绍 5、个别交谈 6、亲临实践 7、图片、照片 8、书报刊物 9、统计报表 10、影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传播学领域国内研究水平概况: 理论层面:“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网络媒体的许多特性(包括不足),也延续到手机媒体之中。现阶段,手机信息传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虚假信息、不良信息、信息垃圾的传播问题⑵侵犯个人隐私问题⑶信息安全问题。”在形形色色的手机媒体新难题中“拇指过劳病”与“手机上瘾症”引起了学界较为广泛的关注(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手机媒体负效应》,2006)而这类对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研究多停留在信息的监管和技术的评判上,对于特定受众的影响分析并未上升到理论层面。 二、心理学领域国内外研究概况: 在心理学领域,国内外对大众媒体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攻击行为和性行为两个方面。 主要的研究角度:①关注于青少年在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系列任务与问题的重要性。②将青少年视为一个心理碎片的阶段,这些碎片在对潜在自我的探寻中相互连接。最后,多少被人们意识到的是,青少年构建他们自己的不断发展的视野、态度、信仰、行为,并通过它们定义每个人。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学界对手机不良信息的传播现象已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成果还不明显。国内学术界对手机媒体本身和手机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都没有一个明确清楚的定义,手机不良信息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式建构到文本分析都亟待摸索和尝试。对青少年这一群体的集中关注十分鲜见,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关于青少年对于手机媒体的信息接收和受众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和肤浅。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