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团队成员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以及实地走访充分了解了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抽取湖南新化两所小学各31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对实验组施加以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学习管理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考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此外,对4例特殊个案进行个体心理咨询。结果表明,团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方式能有效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详细介绍:
农民工子女现已成为中国社会中一大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特殊的成长背景使他们比一般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更多的困惑,生活和学习均有诸多不适,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当前,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已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干预研究,对湖南省新化县99名农民工子女中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各31人,其中对实验组被试31人施加了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考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3个月内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此外,还对需要制定特别指导计划的4例个案进行了个体心理咨询。 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改善农民工子女的自责倾向、人际焦虑、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个体心理咨询能弥补团体心理辅导的不足,除了能有效改善农民工子女对人焦虑、自责倾向等心理问题,还能够对团体心理辅导中未见明显效果的学习焦虑进行有效改善。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者结合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果,从专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者对教育部门和相关决策部门提出了针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解决建议:建立贯穿全程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援助平台;建立农民工子女与心理志愿者的长效联系机制;建立以农民工子女为服务对象的多层级心理援助网络。

作品图片

  •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研究
  •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研究
  •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研究
  •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和思路:目前对农民工子女的援助多以物质捐助和知识教授为主,缺乏专业的心理干预。鉴于此,本研究不仅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还对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分别抽取湖南新化两所小学各31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对实验组施加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考察干预前后被试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并对4例特殊个案进行个体心理咨询。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本研究前期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专家评价等方法制定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案;采用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了解农民工子女在前后心理健康水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并非单纯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问题上,更注重的是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能为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及操作方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意义:当前农民工子女问题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而对农民工子女的援助多以物质捐助和知识教授为主,缺乏专业的心理干预。从农民工子女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并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心理干预模式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建议,为构建“和谐中国”、“幸福中国”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此外,研究者还在湖南省望城县格塘乡对此心理干预模式进行了应用。

作品摘要

本研究采用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干预研究,采用等组实验设计在99名农民工子女中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各31人,其中对实验组被试31人施加了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考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3个月内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此外,还对需制定特别指导计划的4例个案进行了个体心理咨询。 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改善农民工子女的自责倾向和人际焦虑、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个体心理咨询能弥补团体心理辅导的不足,除了能有效改善农民工子女对人焦虑、自责倾向等心理问题,还能够对团体心理辅导中未见明显效果的学习焦虑进行有效改善。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者结合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果,从专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者对教育部门和相关决策部门提出了针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解决建议:建立贯穿始终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援助平台;建立农民工子女与心理志愿者的长效联系机制;建立以农民工子女为服务对象的多层级心理援助网络。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获得2010年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并将此方案应用于湖南省望城县格塘乡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援助之中。 湖南师范大学挑战杯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现场热词.农民工子女入学.新华网, 2 5762件提案:聚焦民生大账本. 新华网, 3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新华网. 4 屈卫国,钟毅平,燕良轼.初中生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589-591 5 何资桥,黄宁,曹中平. 进城农民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的比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2007,15(5):519-521 6 林芝,翁艳燕.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 7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8 杨敏仪,鞠瑞丽.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9 白羽改变心力-团体心理训练与潜能激发[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10 高希庚,孙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2011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时特别指出要解决农民子女受教育问题。对此,学术界也进行了大量的关注。研究者们大多集中在四大内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农民工子女主要心理问题、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因素、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当前,学术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两种对立观点——“严重论”与“无差异论”。“严重论”认为农民工子女与一般家庭的子女相比,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李宝峰,2005);而“无差异论”则认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家庭的子女没有显著差异(岳慧兰,2006)。 2004年新华网向全国人民发出呼吁——关注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认为农民工子女因为缺少关爱容易厌世自闭,社会逆反,自卑等心理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在认知、情绪、意志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极度自卑、厌学、分社会人格等(刘淑云,2008);也有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子女主要存在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人际交往孤独感和焦虑感,形成社会的“边际人格”,即存在社会角色上的冲突、认同上的危机和价值观的茫然状态(熊贵奇,2007)。此外,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已逐渐替代了原先的常住人口中无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而成为了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流(邹泓等,2004)。综合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农民工子女比较突出的有心理健康问题有:自卑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心理问题、逆反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倾向等心理问题,急待解决。 此外,大部分研究者将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因素,而相关的解决策略也多这三个方面出发,家庭方面,应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方式,确保家庭环境的存在;学校方面,须优化环境、科学施教,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工作;社会方面,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保证教育公平,为农民工子女创设良好的环境等。 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当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从专业角度出发,在湖南省新化县两所小学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验干预的量的研究,并结合观察法、访谈法等质的研究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当前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活动寻找新的出发点,探索有效地心理援助模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建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