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的物流系统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1摘要 2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2.1 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特点 2.2 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3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趋势 3.1 企业自营物流 3.2 第三方物流 3.3 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 3.4 物流一体化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 4.1我国逆向物流现状 4.2逆向物流的特征 4.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模式
详细介绍:
2.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2.1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特点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有了一系列新特点: (1)服务化。现代物流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2)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3)自动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提高作业能力,提高物流效率。 (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 (5)网络化。网络化也是信息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计算机通迅网络系统;二是组织网络化。网络化也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 (6)柔性化。柔性化是指根据顾客的需求灵活变化生产工艺,是以实现“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来的。 (7)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内部、供应链之间以及企业与外界的物流联系更加紧密,更趋一体化。 (8)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物流必然迅速发展,也使企业物流的发展日趋国际化。 2.2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具有新的特点,将对企业物流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代企业如何应用,建立一套适应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传统物流观念的影响。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务活动,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 (2)对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由于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获得个性化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将逐步淡出。 ②是由于网上时空的“零距离”特点与现实世界的反差增大,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心理预期加大,导致企业在交货速度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物流系统中的港、站、库、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设施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将面临较大的调整。 ③是信息共享的即时性使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故其组织结构将趋于分散并逐步虚拟化。当然,这主要是那些拥有品牌和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功能模块化及质量标准化的企业。 ④是大规模的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将使那些能够在网上直接传输的有形产品的物流系统隐形化。这类产品主要包括书报、音乐、软件等,即已经数字化的产品的物流系统将逐步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网络系统取代。 (3)对物流运作方式的影响。首先,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不管是以生产为中心,还是以成本或利润为中心,其实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从属于商流活动,因而物流的运动方式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作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计算机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单个的运作方式来进行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 (4)对物料采购的影响。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从理论上讲具有无限的选择性,这种无限选择的可能性将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并带来供货价格降低的好处。但是,频繁地更换供应商将增加资质认证的成本支出,并面临较大的采购风险。所以,从供应商的立场来看,应对竞争的必然对策是积极地寻求与制造商建立稳定的渠道关系,并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制造商结成更稳固的战略联盟。同样,制造商也会从物流的理念出发来寻求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一体化供应链。作为利益交换条件,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对接,使供应商与制造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5)对客户服务的影响。要求实现客户服务的个性化,只有当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对称时,企业才能获得更多商机。这就要求企业网站的主页设计要个性化,要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要求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服务营销组合,实现企业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企业对客户追踪服务的个性化。网络时代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增大了市场预测的离散度,故发现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统计特征将主要依赖对客户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追踪等。 (6)对运输的影响。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速度已上升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物流系统要提高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水平,在仓库等设施布局确定的情况下,运输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7)对存货的影响。一般认为,由于电子商务增加了物流系统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可减少库存,节约成本,相应的技术手段也由看板管理(QIT)和物料需求计划 (MRP)等转向配送需求计划(DPR)、重新订货计划(ROP)和自动补货计划(ARP)等基于对需求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的决策系统。但从物流的观点来看,这实际是借助于信息分配对存货在供应链中进行了重新安排。存货在供应链中总量是减少的,但结构上将沿供应链向下游企业移动,即经销商的库存向制造商转移,制造商的库存向供应商转移,成品的库存变成零部件的库存,而零部件的库存变成原材料的库存等等。 3.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趋势 3.1 企业自营物流 (1)自营物流的发展 企业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组建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对于已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销售商务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资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拥有完善流通渠道包括物流渠道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比ISP、ICP或Internet经营者为从事电子商务而开辟销售渠道和物流系统更加方便。 国内从事普通销售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制造商进行销售的倾向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比较明显,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制造商的核心业务是商品开发、设计、制造,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不仅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还有覆盖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国内大型制造商的生产人员可能只有3000-4000人,但营销人员却有一万多人,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普遍要比专业物流公司的物流设施先进。这些制造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电子商务不需要新增物流、配送投资。对这些企业来讲,比投资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资源的合理规划。 (2)企业自营物流的优缺点 ①优点 企业自营物流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易与生产和其他业务环节密切配合,全力服务于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润。对于竞争激烈的产业,有利于企业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可以合理地规划管理流程,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对于规模较大、产品单一的企业而言,自营物流可以使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大大提南物流作业乃至今方价的工作效率。 可以使原材料和零配件采购、配送以及生产支持从战略上一体化,实现准时采购,增加批次。减少批量,调控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成本降低,从而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军营运资本。如多数汽车工业拥有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和营销服务网络系统。   企业自营物流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为了自营物流,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其他员要环节的投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收,其至会出现对物流的投资比重过大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   ②缺点 企业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难于控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个后勤部门,物流活动也并非企业所擅长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白营物流就等于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助性的工作。结果足辅助性的上作没有抓起来,关键件业务也无法发探出核心作用、 规模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成本较高。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其产佩数量有限,采用白营物流,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局,产品也:市场亡的竞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出于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根据以上所述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来选择经营企业自己的自营物流。同时,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实行企业自营物流对外业务扩展(既自营物流外包),使企业自营物流既承担企业内部物流职责,也可以通过外包拓展业务,成为企业利润的新的增长点。 3.2 第三方物流 (1)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 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 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企业。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 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 条块分割严重, 企业规模偏小。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由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 企业缺乏整合, 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 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② 缺少综合代理性的物流企业。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大于求, 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 在质量上有所欠缺, 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 物流网络资源丰富, 利用和管理水平低; 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 专门性物流商多, 综合代理性的物流企业少。 ③物流的品牌效应被第三方物流企业忽视。由于物流服务相对运输来讲, 具有更明显的长期性, 物流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有更强的相互依赖性。更换物流服务提供者对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造成的影响将远大于更换运输服务提供者。 ④ 服务功能不全。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 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 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 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⑤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发达国家经验证明, 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 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物流人才教育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目前相当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 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具体研究 ①电子商务下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Ⅰ信息化趋势明显。物流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将被有效的利用起来。如前所述EDI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使用令物流信息从获取、存储到开发、利用的效率都大大提高。信息化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物流行业的面貌。 Ⅱ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将成为第三方物流的核心服务内容。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更加注重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迅速发展仅仅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未必科学和经济。因此企业必须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联盟的力量获得竞争优势。通过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和货主企业共同构建的物流平台对企业的供应链加以整合和持续改进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终端客户满意度保持市场占有率。 Ⅲ网络化与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重要特征。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把物流企业和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广泛地联系到一起。各种信息化技术给物流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现在已经实现了客户对订购商品的实时查询功能。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货物正在哪个运输环节上、还有多长时间能够交付等问题。智能化是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化之上的更高层次运用。物流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决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智能化工具在物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仓库的选址、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智能化的工具来实现。物流智能化正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一个新趋势。 3.3 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比较 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希望通过高效的物流管理来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国内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针对我国国情,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选择适合的物流运作模式——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和混合模式 可以看到,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各有利弊,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你和你的企业,我们可以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这些因素,来审度到底是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    可以看到,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各有利弊,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你和你的企业,我们可以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这些因素,来审度到底是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 影响因素 类型 自营物流 第三方物流 企业规模和实力 大 √ 小 √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 强 √ 弱 √ 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 强 √ 弱 √ 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强 √ 弱 √ 产品自身特点 食品类产业 √ 市场或地域跨度大的产品 √ 技术性强的额物流服务 √ 产品规格统一的产品 √ 物流系统总成本 高 √ 3.4 物流一体化 1)物流一体化的产生 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这种集成模式的发展,来自电子商务成功的经验,并加快了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广泛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物流一体化模式的标准。 (2)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物流自身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 ②微观物流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 ③宏观物流一体化: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物流一体化的优势 ①消除利益冲突。传统地,物流活动被分散在不同部门,各部门有各自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往往相互冲突,难以形成统一的目标,为物流一体化克服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发达国家的企业将各种物流活动集成在一个部门诸如物流部,对物流进行统一运作与管理,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 ②成本的交替损益。物流活动各项成本间存在交替损益关系。如:减少商品储存的数量可以降低储存成本,但由于储存数量减少,在市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同样的需求,势必要频繁进货,增加了运输次数,从而导致运输成本的上升。也就是在追求库存合理性时又牺牲了运输的合理性。如采用分项物流管理,各个部门追求自身的最优化,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优化性。只有通过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把相关的物流成本放在一起考虑,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实现最低总成本物流。 ③提高运作效率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一项活动的变化,会影响到其它要素相应地发生变化。如运输越集成,包装越简单,反之,杂货运输对包装要求就很严格。再者,商品储存数量和仓库地点的改变,会影响到运输次数、运输距离甚至运输方式的改变等,因此,只有对系统各功能进行统一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 4.1我国逆向物流现状 尽管逆向物流反映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和生态思想, 对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国内, 由于逆向物流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自律机制, 消费者自身环保意识薄弱、专业化技术水平较低、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导致业和公众对逆向物流的兴趣不大, 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可回收利而没有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高达300 多亿元, 每年大约有500 万吨废钢铁、20 多万吨废属、1 400 万吨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没有被有效、无害地回收利用。而每年货、过量生产、不合格品退回、报废和损坏等产生的损失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果能够通过逆向物流将这些“废物” 重新利用, 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是: 现在的废旧产品回收主要由一些街头小贩和回收企业承担, 他们追求的都是短期利益, 有时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利, 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而不能也不应成为逆向物流的实施主体; 另一方面,主动实施逆向物流的生产企业更是微乎其微。因此, 开展逆向物流对遭遇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制约的中国而言, 前景诱人。伴随着循环型社会的建立,逆向物流服务需求将会大大增加, 逆向物流业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产业界, 随着资源环境观和经济观的演变, 一些知名企业已经注意到逆向物流所蕴含的商机并将其作为强化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如惠普(HP)、通用汽车(GE) 、IBM、3M 等纷纷启动逆向物流发展战略, 促进了逆向业务的快速增长。 4.2逆向物流的特征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相比,又具有如下特征: ①缓慢性。逆向物流的缓慢性主要体现在逆向物流量积累速度的缓慢、处理过程的复杂和回收物品价值恢复的缓慢。逆向物流涉及的物品起初数量少,种类多,要通过不断汇集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流动。同时,废旧物资的收集和整理也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而且废旧物资的产生也需要经过加工、改制等环节,并不能立即满足人们对它的价值恢复的要求,这一系列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②不确定性。逆向物流的来源是很分散的,涉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次逆向物流的需求时间和需求数量不确定,预测十分困难,另外有时候逆向物流的目的地也是不确定的,导致逆向运输等的不确定性。 ③混杂性。回收的产品在进入逆向物流系统时往往难以划分,因为不同种类、不同状况的废旧物资常常是混杂在一起的。另外由于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处理手段对恢复资源价值的贡献也有显著的差异等。 ④高成本性。由于回收或退回物品的来源地的不确定性,难以充分利用运输和仓储的规模效益。另外许多回收商品需要人工的检测、判断和处理,极大地增加了人工的费用。 ⑤价值的非单调性。一方面由于回收或退回的商品在逆向物流中需要产生一系列的作业活动,作业成本将逐步抵消回收物的价值,使其价值逐步递减。另一方面,物品通过逆向物流后,经过翻新、修整、改制、再循环等,物品又重新获得价值,使其价值又逐步递增。 4.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模式 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的研究,高凤民(2003)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自营和第三方物流模式进行了重点的研究;董兴林(2004)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四种物流模式:自建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物流一体化模式、共同配送模式。DennisW.Krumwiede,ChwenSheu(2002)提出了企业采用第三方逆向物流的判断模型,以帮助公司将是否追求逆向物流作为他们的一个新的市场;姚卫新(2004)用定量的方法在再制造条件下对逆向物流的三种回收模式即第三方负责回收、零售商负责回收、生产商负责回收分别建模计算比较各回收模式的优劣。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有多种模式,并且各个模式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企业只有在考虑自身资源与运营逆向物流的匹配度的条件下,作出合理的选择。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总结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影响,找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企业采取的经营方式,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逆向物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项目重点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形式,并且还总结了电子商务下的逆向物流,独具特色。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电子商务在交易中占着越来越重的比重,而其中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重要环节之一的物流,其现代体系能否建立并得到完善,目前不仅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主要障碍,也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术论文摘要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有关方得网络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能通过电子现金、软件钱包、智能卡或信用卡等手段实现货款付讫,并按照客户的要求信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数量的正确物品送到正确地点。当代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其中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重要环节之一的物流,其现代体系能否建立并得到完善,目前不仅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主要障碍,也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物流是指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由于现代物流业及其体系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各方面条件仍未成熟具备,致使我国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的后劲和进一步拓展受到严重的“瓶颈”效应限制的重要因素。只有打通物流信息化“瓶颈”,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才能带动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网络物流》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的物流企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由于现代物流业及其体系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各方面条件仍未成熟具备,致使我国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的后劲和进一步拓展受到严重的“瓶颈”效应限制的重要因素。只有打通物流信息化“瓶颈”,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才能带动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