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镇村同治理念”下革命老区村镇建设规划调查与研究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以落实国家政策、关注社会热点、提出建设思路为目的,综合运用多元调查方法体系,以镇村同治理论为主导,构建科学全面的理论调研体系。作品深入分析了革命老区没有充分借助城镇发展力量,较城镇差距悬殊等方面发展制约因素,从基础设施建设、乡土文化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针对湖南省革命老区“镇村同治”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详细介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自2009年开始,以《“镇村同治理念”下革命老区村镇建设规划研究》为题,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在近24个月的时间里,指导老师及课题组成员走遍湖南省各处革命老区村镇,深入展开各项相关调研活动,认真细致的收集各项调研资料,积极的为当地老区村镇规划建设献计献策,与当地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与探讨,课题组的调研成果受到了各地政府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本调研报告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指导老师与课题组成员深入湖南省各处革命老区村镇开展调查的情况、根据调研成果产生的研究成果,对湖南省革命老区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以“镇村同治理论”为核心,综合“SWOT分析法”、“共生分析法”、“循环经济理念”、“门槛分析法”等的村镇建设理论方法体系,通过主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整治规划项目实践,验证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课题组立足湖南省革命老区村镇的规划建设现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需要,结合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弯道超车”的指导思想,借鉴国内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思想与理念,针对革命老区村镇现状和问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基于“镇村同治”理念,探索湖南省革命老区村镇建设规划对策,内容主要涉及到村镇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乡土文化开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作品图片

  • “镇村同治理念”下革命老区村镇建设规划调查与研究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落实国家政策、关注社会热点、提出建设思路。 撰写思路:从调研步骤看来,第一步,确立研究方向;第二步,深入地方开展研究;第三步,分析当地农村现状;第四步,研究成果。 从调研思路看来,第一部分,在前言中主要描述研究本课题的概要简介;第二部分,在正文部分首先对本课题研究对象进行了现状分析及前期成果简介,然后具体阐述了研究理论体系,最后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提出对策与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课题研究综合运用多元方法体系,以镇村同治理论为主导,构建科学全面的理论调研体系。 先进性:以镇村同治理论为主导、结合先进的理论研究体系,并将其运用到新农村规划建设中。 独特性:第一方面,将“镇村同治”理念运用到湖南省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第二方面,构建科学全面的理论研究体系;第三方面,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项目工程实践。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落实是衡量“三农”问题解决与否的重要标准,是体现社会发展是否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体现政府是否真正为民众着想的重要指标,也是对曾经为国家做出过牺牲和贡献的老区人民的莫大安慰;对湖南省革命老区基于“镇村同治”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不但能够充分借助城镇发展力量,促进乡村发展,防止发展力量的流失,提高老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还能够为维持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公平提出对策和措施。

作品摘要

革命老区极具特殊性质,发展滞后,没有充分借助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发展力量,经济水平低下,基础设施缺乏,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工业及服务业发展无序,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较城镇差距悬殊,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老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进程。课题组结合实地调研,基于科学的研究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总结课题组前期论文成果和实践项目经验积累,加上多次与地方政府及设计单位的交流,提出了针对湖南省革命老区“镇村同治”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可行、科学、创新的对策和措施。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倾向和经济扶持,老区的新农村规划建设逐步得到重视和落实,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和落实老区新农村规划建设还需要老区融入到区域经济建设和各项发展中去,要借助邻近城镇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力量,镇村同治,城乡统筹,城乡公服设施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经济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乡土文化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逐步实现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湖南省“弯道超车”经济持续性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开发。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基于“SWOT”分析探索湖南韶山革命老区新农村整治规划》,发表于《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6期(全国中文核心),作者:冯丕成; 《浏阳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发表于《世界农业》2009年12月(全国中文核心),作者:刘杰;

参考文献

专著: [1]覃永晖,吴晓等.新农村建设整治规划原理(第一版)[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论文: [1]覃永晖,吴晓.门槛分析法及其在环洞庭湖区新农村整治规划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 [2]覃永晖,吴晓. 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3]白云生,覃永晖,吴晓.湖南常德石门县蒙泉镇新农村整治规划的探索[J].世界农业,2008 [4]刘杰.浏阳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世界农业,2009 [5]张程源.循环经济理念下常德市革命老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J].广东农业科学,2010 [6]冯丕成.基于“SWOT”分析探索湖南韶山革命老区新农村整治规划[J].广东农业科学,2010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研究水平:由于国家体制、历史背景、社会构成等方面的不同,革命老区新农村这个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乡村建设只能作为中国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参考。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模式,乡村建设经验丰富,成功案例颇多。德国的农村建设可以归结为“四个阶段,五项措施”。英国贝丁顿生态村号称全球第一个“节能生态村”,其成功意义可以归纳为:充分考虑到村镇各个部分功能的发挥;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亚洲的农村建设以韩国和日本最具代表性。韩国新村运动大致可归纳为“五个阶段,三点成效”。日本自40年前开始,陆续推动4次全国性的农村综合性建设计划,前3次的30年,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成效深受限制。最近10年由地方自治单位与居民,自动自发的主导,而发展出“农村活性化的建设模式”。 国内研究水平:中央在新世纪已连续出台了六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更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加大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研究力度,但是由于国内基于“镇村同治”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研究时间还较短,很多研究只是集中于制度或政策的理论层面。在国内,基于“镇村同治”针对革命老区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研究领域的论文资料及调研报告还不是很多。湖南省革命老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日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在国内各界相关学者的研究调查中把革命老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总结为:建设资金短缺、实施力度不强、精神文明难保证、与城镇发展难协调等。国内现阶段对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可总结为:资金开源节流、加大政府重视、加强法律监管、挖掘地方特色等。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几乎都集中于政策法规、地方特色和经济建设这些方面,忽略了“镇村同治”,以城带乡,城乡结合的和谐发展模式;其次,国内学者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太过于追求经济发展,没有基于前瞻性的问题考察;当前的研究,缺乏对“镇村同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深度探索,太过于追求经济发展,缺少从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的健康、稳定、和谐等层面研究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