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围堰式淤泥沼泽救援井装置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沼泽救援是目前公安消防担负的一项特殊类型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救援方案与工具,由于环境条件的局限性,使得救援难度大大增加,对救援人员和遇险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威胁,新型围堰式沼泽救援装置是专门针对这一情况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可组装式设备,是首次对这一救援任务的深入研究,使得救援变的人性化、安全化和简易化。
详细介绍:
沼泽救援是目前公安消防部队担负的一项新型救援任务。人误入泥潭、沼泽时有发生,而且很难脱困。目前还没有专门救援方案与工具,一般都采用现场设计救援方案。这样有两大隐患:一、救援时,救援人员可能同时被陷淤泥中;二、泥中吸力大,不能直接拉出被困人,只能挖走四周淤泥,但淤泥具有流动性,使挖泥速度大大降低,耽误更多时间使得救援人员与被救者同时面临危险。 沼泽救援井是专门针对此类问题研制的一种新型可组装式设备。救援井由8块竖板组成,具有防回流竖井、减压外工作平台、连接及救援绳索。救援时,可用该装备连接成救援通道迅速到达人员被困处,然后快速组装设备插在被困人周围实施救援。 救援方案:1、将板前后连接组成救援通道; 2、收起通道组成救援井,打开外平台后将救援井插在被困人四周; 3、给被困者加救援绳索,防止继续下沉,戴氧气罩。调低水枪水压将水射向井内淤泥,让其稀释、打散淤泥,泥水自动从井口溢出再将被困者救出。 泥沼救援井具有以下特点: 1、 轻巧便携 该器材可拆装折叠,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迅速高效 到现场可组装成救援通道、救援井,在短时间内组装完毕实施救援,提高效率,降低危险性; 3、安全性高 器材采用抗高压结构,内置碳钢圈,外置减压平台充分保证救援 与被救人员安全。

作品图片

  • 围堰式淤泥沼泽救援井装置
  • 围堰式淤泥沼泽救援井装置
  • 围堰式淤泥沼泽救援井装置
  • 围堰式淤泥沼泽救援井装置
  • 围堰式淤泥沼泽救援井装置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沼泽救援是目前公安消防担负的一项特殊类型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救援方案与工具,由于环境条件的局限性,使得救援难度大大增加,对救援人员和遇险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威胁,新型围堰式沼泽救援装置是专门针对这一情况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可组装式设备,是首次对这一救援任务的深入研究,使得救援变的人性化、安全化和简易化。 基本思路:研制救援设备主要是以设备的简易、安全、高效为主线进行设计,并依靠这一装置设计出合理的救援方案。设计中包含了进入时的通道设计,救援时淤泥回流有效防止,还有防止装置及救援人员下沉设计,使救援过程变得安全、可靠。 新型围堰式沼泽救援装置是专门针对沼泽(泥潭)救援此类问题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可组装式设备。该设备主要有8块组合板拼接,构成防回流竖井、减压外工作平台两个功能单元。该装备可连接成救援通道迅速到达人员被困处,然后收起通道组成抗压救援围堰,打开减压外工作平台,对困人周围实施救援。它有效解决了淤泥具有流动性而导致的不断回流问题,使得救援难度大大减小。同时也降低救援人员在行动中也面临着陷入淤泥的危险,对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该装置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填补了我国在针对沼泽(泥潭)救援此类问题上救援工具的空白。其具有轻巧便携、迅速高效、安全性高的特点,有良好的推广性。

科学性、先进性

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新型围堰式沼泽救援装置可拆分。可组装构成救援通道,防回流竖井,具有减压外工作平台,内部抗压圈。通过稀释、打散淤泥,使淤泥自动溢出救援。本装置弥补了挖掘救援方案的缺陷,抢救时间短,最有效的保证救援与被救人员安全 特点为:轻巧便携、迅速高效、安全性高。该设备是全国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使用说明: 1将板前后连接组成救援通道,通过通道达到待救援人员身边; 2、收起通道组成救援围堰,组装时装入抗压碳钢圈,打开减压外工作平台后将救援井插在待救援人员四周; 3、给待救援人员加救援绳索,防止继续下沉,戴氧气罩。调低水枪水压将水射向井内淤泥,让其稀释、打散淤泥,泥水自动溢出再将被困者救出。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该作品于2010年第五届《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奖》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模型 现场演示 图片 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操作过程: 一、形成进入救援地点的救援通道。 到达现场后,将装置首尾相连平铺到泥面上,组成一条救援通道,救援人员可通过救援通道到达待救援人员身边。 二、组装救援装置。 救援人员携带着救生圈进入到待救援人员身边,再踩着救生圈将装置现场进行组装。 三、使用救援装置进行救援。 在救援时将装置插入淤泥中,使装置围住被救人,将外工作平台卡在泥面上,防止装置下沉,救援人员站在外工作平台上实施救援操作,再用D字钩上的救援绳索将待救援人员拴住,保证在救援过程中待救援人员不会继续下沉产生危险。 四、清除淤泥。 第一种情况:遇险人员陷入淤泥不深时,先调低消防水枪的水压,将水打向遇险人员身体两侧的淤泥,让其稀释,再把待救援人员拉出; 第二种情况:遇险人员陷入淤泥比较深时,首先给遇险人员戴上氧气罩,在调低水枪的水压后将水打向遇险人员腿部两侧的淤泥,打散淤泥,使其稀释后自动溢出装置,再将遇险人员救出。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国内外并没有对此课题的研究。该装置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填补了我国在针对沼泽(泥潭)救援此类问题上救援工具的空白。新型围堰式沼泽救援装置是专门针对这一情况而研制的一种新型可组装式设备,是首次对这一救援任务的深入研究,使得救援变的人性化、安全化和简易化。 下面用两个实际救援中发生的案例来说明此装置在我国公安消防部队淤泥沼泽救援中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案例一:2010年4月4日上午,武汉一名39岁的安徽籍孕妇因迷失方向,不小心身陷泥潭,被困淤泥中四天三夜,武汉江夏警方接到报警后,数十名民警、消防、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实施救援,消防队员为此次救援特制了一个长方形的木箱,把被困孕妇罩在里面,防止外界泥沙流入,消防队员用饭碗一碗一碗往外挖稀泥,经过14小时的紧张营救,最终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 案例二:2010年2月6日上午11时许,海沧古楼上瑶村一头耕牛误入沼泽地,无法脱身,消防官兵赶到时,这头耕牛近四分之一的身体陷在一片沼泽地中。“用救援绳索拉出‘泥牛’!”方案确定后,耕牛的两主人下到沼泽中,徒手开挖牛身旁的淤泥,由于沼泽下沉积了很厚的淤泥,表层又长满了一层杂草,人踩在上面稍一用力也有陷入的危险,救援工作进展缓慢。救援人员又利用铁锹挖开牛肚子周围的淤泥。再拉救援绳,泥牛拉被救出。 事实证明,消防救援人员在沼泽救援的情况下只能临时就地寻找阻止淤泥回流物并进行简易的类似拼凑,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很低,同时对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正是看到了国内外在这类课题研究的空白,我们研究团队经过认真地探讨和研究才创新出这种装备。 沼泽救援装置有以下特点: 1、轻巧便携 该装置可拆装折叠,结构简单,体积小。 2、迅速高效 到达现场后可在短时间内组装成救援通道、救援井,继而实施救援,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3、抗压性好 装置采用抗高压结构,内置碳钢圈,最大程度的增强了装置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 4、安全性高 由于装置设计了外工作平台,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安全、可靠、稳定的工作空间,保证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5、制式化 该装置配合着一套完整的救援方案,使整个救援过程程序化,增加了救援的成功率,可推广普遍使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