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国郊区大学城建设对师生的影响——基于山东长清、章丘,上海松江等5所大学城及市区高校的案例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大学城的蓬勃和繁荣背后是较大的问题与隐患,大学城建设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基于大学城的使用主体是师生这一事实,研究者从师生的角度出发,对大学城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师生造成的利弊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将大学城宏观上的缺失落实于师生个体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细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以进一步改善和促进大学城的建设。
详细介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校扩张的需求,大学城建设得到兴起和发展。然而在大学城的蓬勃和繁荣背后是较大的问题与隐患,大学城建设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基于大学城的使用主体是生活工作于其中的师生这一事实,研究者从师生的角度出发,对大学城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师生造成的利弊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将大学城宏观上的缺失落实于师生个体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细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以进一步改善和促进大学城的建设。为此,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济南长清大学城、济南章丘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南京江宁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济南市区、北京海淀区等7处不同地区的高校聚集地进行调查,并针对希望能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大学城对师生的影响现状,进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对大学城的建设有所裨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大学城的蓬勃和繁荣背后是较大的问题与隐患,大学城建设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基于大学城的使用主体是师生这一事实,研究者从师生的角度出发,对大学城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师生造成的利弊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将大学城宏观上的缺失落实于师生个体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细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以进一步改善和促进大学城的建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从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度看大学城建设,探索大学城建设对师生的利弊影响,是在前人对大学城理念基础之上所做的一定探讨。在我国,对大学城建设的探讨多集中于理论研究领域,从大学城的主体——师生的角度对其实施条件或现状的调查分析相对欠缺,本文则可为大学城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促进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参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师生的角度分析了大学城的现状,为大学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对中国大学城建设的完善和探索正确的大学城发展道路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品摘要

在政府政策、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大学自身需求等多方外力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大学城建设的热潮。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对大学城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和分析,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对师生的影响。为此,研究者抽取了全国范围内济南长清、章丘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南京江宁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及济南市区,北京海淀区等市区高校为样本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者探究了大学城对师生的利弊影响,进而针对大学城现状进行思考与研究,为大学城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性化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珩、石建和 .“大学城”建设的分析、梳理和建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季松磊、郑军华、朱跃钊、汪霄.大学城建设与运作的反思.特区经济.2008(8) [3]李莎.浅谈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中国集体经济.2009 [4]胡超.大学城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大学城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国外,并得到广泛支持与应用。在政府政策、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大学自身需求等多方外力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大学城建设的热潮。在我国,对大学城建设的认识、大学城建设对师生的利弊的理解还不尽一致,对大学城建设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分歧。当前,我国对大学城利弊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针对在大学城中学习和教书的大学生及大学教师的实地调查与研究更为欠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