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南充民间美术数字化开发研究
小类:
哲学
简介:
南充民间数字化的研究在二十一世纪的艺术文化背景下,开拓了民间艺术的研究方式,尝试用哪个数字化的方法发展、继承和开发民间美术形式。在始终保持着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地方区域化的美术研究。将灯戏与木偶置身于南充民间美术的研究,突破局域化,用数字化的方式走入现代课堂教学。
详细介绍:
国内外关于民间美术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涉及到其艺术创作的所有领域,可谓成果累累。 在民间美术的数字化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是“数据库”的建立,用“数字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较少,用数字化的方式研究南充美术的“灯戏与木偶”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和川北大木偶,因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充满生活真实内容的巴蜀地方戏,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全球文化日渐相互影响、冲突、融合的今天,同时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了国外,为国内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品图片

  • 南充民间美术数字化开发研究
  • 南充民间美术数字化开发研究
  • 南充民间美术数字化开发研究
  • 南充民间美术数字化开发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与我们日常生活着的民间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灯彩、木偶戏、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曾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要真正保护和发展巴蜀地方民间艺术,打破传统的地方戏功能观念,用新的视觉审视巴蜀地方戏的社会功能,不为旧的雅俗观念所迷惑,进而敢于保护优秀的南充民间美术,打破地域限制,开拓发展南充民间美术生存空间,使其成为川北大地更加迷人的风景线。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视角的创新:从“数字化”的角度探索灯戏与木偶的发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眼光与视觉来探索木偶与灯戏艺术的本源。激发国民的意识。 研究内容的创新:将灯戏与木偶置身于南充民间美术的研究,突破局域化,用数字化的方式走入现代课堂教学。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与我们日夜生活着的民间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灯彩、木偶戏、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曾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但随着当代流行艺术的盛行,这些宝贵的民族传统艺术却日渐被人们淡忘,有的甚至濒临着失传的危机,南充木偶和灯彩就是其中之一。 对南充民间美术的数字化保存,是研究民间美术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品摘要

《南充木偶的数字化保护》:探索南充木偶艺术的起源于发展,深入研究木偶艺术对数字化开发与研究的影响,深刻体会中国民间艺术特色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让民间艺术与数字化紧密结合,运用数字化方法对南充木偶艺术进行研究与开发。 《南充灯戏的数字化开发意义》:将灯戏置身于数字化开发的意义的研究,在保护民族民间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突破局域化,从数字化与多媒体技术的角度打开灯戏的旅游开发市场。用数字化的方式将南充民间美术走近现代教学是南充灯戏开发的新思路。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王燕,南充木偶的数字化保护,【J】,当代艺术,2010,(04). 高小妮,南充灯戏的数字化开发意义,【J】,当代艺术,2010,(04)

参考文献

1. 徐寒,《中国百科全书》,J12-61 2830第十一卷,2006年。 2. 李东风,《中国民间美术时空观》,陕西出版集团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3. 孙建军,《中国民间美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 尤曌颖,王家民. 元宵灯俗与中国民间灯彩艺术[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12)。 5. 吕品田, 流光溢彩——中国民间灯彩艺术[J]. 东南文化, 2001, (02)。 6. 李凌虹, 透过五色看中华民间灯彩的美学意蕴[J]. 装饰, 2005, (12)。 7.赵心宪, 区域花灯传承发展的民族民间问题——试论独山花灯文化生态研究的切入点[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5) 。 8. 丁言昭, 与木偶、皮影的不解之缘[J]. 档案春秋, 2010, (03) :48-50。 9. 梁军,谈木偶艺术的多元化[J]. 当代戏剧, 2007, (05)。 10,江玉祥, 中国木偶戏论稿(一)[J]. 四川文物, 2007, (02) .

调查方式

书报刊物、图片、人员介绍、照片、影视资料、文件、问卷、会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高度的重视,比如,韩国把端午节申报为韩国的节日,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国内有研究“张大千”山水、皮影研究、及中国传统节日等一系列进行保护。把一些剪纸等引入课堂教学。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