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农村粮食补贴政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项目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下,通过对农村粮食补贴政策中信息不对称的两种表现、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两种行为及信息不对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粮食补贴政策实施的影响。希望指导政府采取措施减少这两种行为的发生,并尽量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实施效果,为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详细介绍:
国家粮食补贴政策是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重大举措,它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国家粮食供应顺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粮食补贴政策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科学决策,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了利益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与逆向选择行为。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下,通过对农村粮食补贴政策中信息不对称的两种表现、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两种行为及信息不对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粮食补贴政策实施的影响。作品的应用价值在于指导政府采取措施减少这两种行为的发生,并尽量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实施效果,为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作品图片

  • 基于农村粮食补贴政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 基于农村粮食补贴政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 基于农村粮食补贴政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 基于农村粮食补贴政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 基于农村粮食补贴政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写作目的: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暑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的经历,通过对农村粮食补贴政策的分析,以期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对政策实施的影响,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实施效果。 基本思路: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下,分析粮食补贴政策中信息不对称的两种表现和两种行为及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粮食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具体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结合信息经济学的知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原理分析了粮食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进性:在学者李振名提出农民的道德风险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的道德风险行为,分析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并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提出了解决方案。独到之处: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粮食补贴政策,与其他学者使用的方法不同;着重点不同,作品重分析了农村的粮食补贴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行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农村粮食补贴政策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科学决策,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了利益主体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行为。作品的应用价值在于指导政府采取措施减少这两种行为的发生,并尽量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实施效果,为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作品摘要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粮食补贴政策执行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它通常干扰着粮食补贴政策的顺利执行,对这种干扰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提前采取若干措施来抑制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下,通过对农村粮食补贴政策中信息不对称的两种表现、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两种行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及信息不对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粮食补贴政策实施的影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0月,论文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的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科研论文类)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10年10月,论文在第二届湖北高校“新农村 新希望”主题实践征文活动中获得学术论文类三等奖; 2010年11月,论文在湖北经济学院主办的《藏龙学刊》总第26期上发表。

参考文献

[1] 丁煌,李晓飞,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1). [2] 李振名,政府与农户的监督博弈:粮食直接补贴中政府的最优抽查比率[J],世界经济情况,2009.12. [3] 任荣华,逆向选择行为与粮食流通[N],中国粮食经济,2003.7. [4] 乌家培,谢康等,信息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第二版.

调查方式

走访,调查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 有图片、照片和影视资料,属于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吴雄周、袁隆平(2008)认为,按土地面积补贴,种一亩地给多少钱,会导致种好种坏一个样,应该按农民卖给国家的粮食数量进行补贴,才能调动积极性。杨秀琴(2007)认为,直接补贴不能代替保护价,应将其与价格挂钩的不固定补贴相结合,并把粮食补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等。还有,应拓宽粮食补贴资金来源,加大补贴力度。农业部长孙政才(2008)指出,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应在现有基础上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种粮的补贴规模;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理顺粮食价格,使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使粮农能够获得较多收益;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王娇、肖海峰(2006)认为按计税面积补贴对农户粮食产量没有任何影响;按播种面积比按商品粮数量补贴的增产效果好;补贴方式在当前补贴标准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大。任荣华(2003)认为,受逆向选择行为的影响,粮食流通市场失灵,无法有效的配置资源,应加强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监管。李振名(2009)通过政府与农户的监督博弈分析,提出政府的最优抽查比例和农户的最优违约比例。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