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目的:了解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分两次对全国部分地区及成渝地区农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500份,用SPSS16.0对有效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受到经济水平、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国家政策、性别、文化水平等的影响。2成都与重庆两地农民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3积累性研究得出:成渝地区与其他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
详细介绍:
研究目的:了解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背景:提升国民幸福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幸福”已经跃升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关键词。在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研究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社会领悟支持量表,分两次对全国部分地区(2000份)及成渝地区(1500份)农民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计3500份,并用SPSS16.0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研究假设: 假设一 成渝地区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受到经济水平、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国家政策以及性别、年龄、来源、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假设二 成渝地区与其它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体验存在显著的差异。 假设三 成都和重庆两地的农民在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研究意义 社会及实践意义: 1、“主观幸福感”是十二五规划的热门词汇之一,如何将人们的幸福感尤其是农民的主观幸福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以及如何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立足于此,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土地政策、健康水平、经济水平、宗教信仰、社会支持系统、婚姻状况等方面对农民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分析,深刻的剖析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这对于如何帮助成渝地区农民提高主观幸福感以及提高农民整体生活质量水平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2、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国家也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有关提高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尚未充分展开。此次研究为成渝两地制定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数据支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利开展“十二五规划”以及促进成渝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3、本调查的被试以成渝地区农民为主,以其他地区城乡居民为辅,为其他研究者进行区域比较提供了资料和依据。目前国内关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数量很有限,本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和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 心理学专业意义: 本调查通过对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一系列影响因素的调查,不仅了解到在诸如:社会支持、经济水平、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与农民(成渝地区)主观体验尤其是幸福感体验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心理学研究农民主观幸福感提供了方向,同时也向人内心深处的幸福感体验打开了一扇窗,丰富和深化了对主观幸福感的认识。同时为完善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研究结果:1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土地政策、健康水平、经济水平、宗教信仰、社会支持水平、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2成都和重庆两地的农民在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3第一次数据(全国大部分地区)与第二次数据(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研究结论:1成渝地区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受到经济水平、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国家政策以及性别、年龄、来源、文化水平等因素重要影响。2同属于城乡一体进程中的成都与重庆两地的农民主观幸福感体验存着很大的差异,而且重庆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要高于成都地区农民。3两次不同时段积累性调查研究得出:成渝地区与其他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不存在相关性。

作品图片

  • 《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 《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 《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 《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 《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了解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 基本思路: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资料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目的及价值。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及成渝地区近3500名农民进行历时一年半的积累性抽样问卷调查,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予以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调查分别于2009年寒假及2010年暑假,对全国部分地区城乡2000名居民及成渝地区的1500名农民进行了积累性问卷调查。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SPSS16.0对有效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的有效性及精确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调查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土地政策、健康水平、经济水平、宗教信仰、社会支持系统、婚姻状况等方面深刻的剖析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对于如何帮助成渝地区农民提高主观幸福感以及提高农民整体生活质量水平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2本调查为成渝两地制定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其他研究者进行区域比较提供了资料和依据。

作品摘要

调查目的:了解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社会领悟支持量表,分两次对全国部分地区及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计3500份,并采用SPSS16.0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土地政策、健康水平、经济水平、宗教信仰、社会支持水平、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2成都和重庆两地的农民在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3第一次数据(全国大部分地区居民)与第二次数据(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之间不存在差异。结论:1成渝地区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受到经济水平、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国家政策以及性别、年龄、来源、文化水平等因素重要影响。2成都与重庆两地的农民主观幸福感体验存着很大的差异,并且重庆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要高于成都地区农民。3两次不同时段的积累性研究调查得出:成渝地区与其他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不存在相关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本调查采用主观幸福感感量表(SWB)对全国部分地区及成渝地区近3500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有效数据采用先进的统计工具SPSS16.0,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1成渝地区农民主观幸福感在性别(P=0.001)、年龄(P=0.001)、文化程度(P=0.034)、是否外出务工(P=0.001),不同健康水平(P=0.001)、不同家庭月收入(P=0.001)、是否借贷(P=0.001)、否享受社保(P=0.001)、不同社会满意度(P=0.001)、不同法律保障满意度(P=0.001)、不同医疗保障满意度(P=0.001)、不同就业保障满意度(P=0.001)、不同社会服务满意度(P=0.001)不同婚姻状况(P=0.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第一次与第二次调查的数据经平均数差异检验P=0.848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3成都与重庆两地人民幸福感比较(p=0.001)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资料来源检索目录: 1、 Diener, E., Wirtz, D., Tov, W., Kim-Prieto, C., Choi, DW., Oishi, S., & Biswas-Diener, R. (2010). New well-being measures: Short scales to assess flourishing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 97, 143-156. 2、 Haring M J , Stock W A , Okun M A, Research synthesis of gender and socialclass as correlates of subjective Well -being1 Human Relations , 1984 , 37 ,645 – 6571。 3、 吴静、其木格:居民幸福感的测量与研究.北方经济•2007•4) 4、王文龙.再论农民的幸福感问题[J].西南大学学报,2007(1).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为保障问卷得到充分、科学利用,指导老师于2009年寒假和2010年暑假前对96名调查成员进行培训,并签署社会实践承诺书,于假期进行入镇、入乡、入村、入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关丰富,大致状况如下: 1、研究者们对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性别、宗教信仰、教育、职业等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探讨,这些都可视为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来说是相对于成熟的。 2、随着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希望找到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也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然而迄今为止,这一目标似乎还十分遥远。人们所揭示的这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相关关系。究竟谁影响谁还不确定。 目前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不及国外那样丰富,但也在做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属于国外理论和量表的引进阶段,主要表现为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零散于各个年份,成果较少。 2、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期,属于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阶段,主要表现为这一阶段几乎每年都有研究成果发表,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教师和老年人的调查研究,样本都在400人以下,同时这一阶段也介绍了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 3、本世纪初至今,属于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突飞猛现,研究者不仅探讨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对象也扩展到了中学生、研究生和城镇居民,一些学者还开始了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探讨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的研究工具和理论,而且也出现了不少总结性的研究和学术专著,跨文化研究主观幸福感初现端倪。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