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为分析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广东15所高职院校15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4名学生、1名教师进行个案访谈。结果发现:广东高职生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处于中上水平,挫折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在应付方式对挫折感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详细介绍:
本研究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理论假设;第二部分,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第三部分,研究结果:展示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的现状,三者的关系模型图;第四部分,讨论与分析:深入探讨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相互的影响关系。第五部分,结论:在充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结论;第六部分,教育建议: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应付方式,提高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对策。

作品图片

  • 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 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 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 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生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现状及其关系,同时将深入研究抗挫折心理能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合前人研究和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假设模型与竞争模型,并予以验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研究手段与结果具有科学性、首创性、独特性,是国内第一次对高职生的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三者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从理论假设模型的提出到模型验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比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多重心理压力,属于一个受挫频率较高的群体。本研究成果将为建构提高高职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模式及实施高职生抗挫折心理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起到完善或补充的作用,同时也为改变目前的局面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作品摘要

摘要:为了分析广东高职生的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大学生挫折感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15所高职院校的15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广东高职生的应付方式较为积极,抗挫折心理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挫折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2)广东高职生应付方式与挫折感的多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各因子间普遍呈显著负相关;应付方式与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多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3)心理调节、自我防御是挫折感的重要预测变量,心理调节、疏导宣泄、自我防御等应付方式是抗挫心理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抗挫心理能力的七个因子对挫折感有反向预测作用。(4)抗挫折心理能力在应付方式对挫折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4月,该作品获广东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参考文献

[1]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 34(6):643-650 [3]孙配贞,郑雪,余祖伟.初中生感戴状况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 [4]王红姣,卢家楣.高职生压力源与应付方式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9 32(6):1328-1332 [5]王静琼,张卫,朱祖德,甄霜菊,麦玉娇,李董平.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学报2010 42(2):262-270 [6]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 29(1):67- 74 [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 36(5):614-620 [8]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72-275 [9]张旭东,陈少珍,李志玲,姚少贤.大学生生命智慧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探讨[J].心理科学2008 31(3):725-728 [10]张旭东. 大学生抗挫素质问题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 16(1):107-108

调查方式

本研究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大学生挫折感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15所高职院校的15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4名学生、1名教师进行现场个案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挫折所引起的感受,也有人提出的特定的概念,即挫折感。一般来说,挫折本身的性质越严重,挫折感就会越显著,挫折本身的强度越大,挫折感也就越强烈。张旭东等认为由于挫折认知的存在而使人产生挫折感受,而挫折认知是抗挫折心理能力的一个方面,拥有科学的挫折认知、归因能力,能有限地降低个体的挫折感。通常情况下,抗挫折心理能力好的人,能够忍受重大挫折情境 ,并以理智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待挫折感 ,在挫折情境面前能够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力。 抗挫折心理能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容忍挫折和排解挫折的总水平,与抗挫素质相似。挫折容忍力和复原力都是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共同组成抗挫折心理能力。应对是一个过程,挫折容忍力和挫折复原力分别表现在应对过程的不同阶段,挫折容忍力是应对的前一阶段,挫折复原力是应对的后一阶段。换个角度来说,抗挫折心理能力是一种应付能力,可以在后天中不断地培养与提高的,与应付方式有密切的联系。 应付方式,可简单的理解为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有时又可称为应付策略或应付机制。根据特质论的观点,个体在不同的应激情境中存在着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应付方式。由于特质论主张应付方式的效果是可以预先评价的,可通过评价个体在应激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应付风格来实现对应付方式的了解。应付风格主要受个体人格因素的影响,重在描述一个人在应激状态下经常怎样做或最可能怎样做。根据这个设想,特质论对应付方式的分类作了等级性安排,或者按照应付方式对身心的可能影响,把应付区分为积极性与消极性应付风格。我国学者张旭东等把应付方式分为三种不同风格的机制:心理调节机制、疏导宣泄机制、外部疏导机制。 显而易见,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之间的关系密切。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关于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关系机制的研究报道。张旭东等人在关于生命智慧的系列研究中发现:生命智慧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高相关;大学生生命智慧与抗挫素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生命智慧能显著地预测抗挫素质水平;大学生生命智慧与受挫频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该系列研究说明应付方式、抗挫素质、受挫频率都与生命智慧关系密切,但是没能跳出生命智慧的角度,对应付方式、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挫折感三者的关系机制进行探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