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特大自然灾害下救灾及灾后重建中人文精神的价值与作用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的个案分析
小类:
哲学
简介:
通过对“汶川大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人文精神展现过程回顾,内容特点及成因分析,从普遍意义上得出人类面对特大自然灾害时,如何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特殊价值几点启示。特别分析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人类战胜特大自然灾害具有的特殊价值,展现了“汶川大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人文精神的表现方式及所发挥的特殊重大作用。
详细介绍: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整个过程中,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从理论的高度对人文精神产生巨大作用的原因、特点、具体内容,以及作用发挥的条件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在把握人文精神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体系的核心内容,分析通常情况下,特大自然灾害下人文精神表现的主要特点。其次在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人文精神展现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梳理人文精神发挥作用的过程、内容和特点。最后,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把握其所产生的特殊价值的前提下,提出我国乃至全人类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时如何充分发挥人文精神作用的五点启示:一是政府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和深切关心、关爱、关怀民众的人文情怀。这是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首要前提。二是需要有相应的社会制度作保证。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三是需要国家强大经济实力作支撑。 “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国家和民间巨大的财力、物力投入,是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物质保障。 四是需要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结合。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整个救灾和重建过程中,都贯穿了科学态度和方法,把“尊重科学”汇入到了“抗震救灾精神”中,融入到了人文精神的价值理念之中。 五是“汶川大地震”救灾和重建中的人文精神应当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保留传承。人文精神在汶川大地震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对人类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时,如何将人文精神转化成全民的共识和统一的行动,提供了成功范例,具有极其宝贵的借鉴意义,应当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而使其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作品图片

  • 特大自然灾害下救灾及灾后重建中人文精神的价值与作用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的个案分析
  • 特大自然灾害下救灾及灾后重建中人文精神的价值与作用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的个案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立足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人文精神产生巨大力量的原因剖析,对今后人类构建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系以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提供有益的启示。在把握人文精神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人文精神发挥作用的过程、内容和特点,深入分析其形成及背后的原因,提出我国乃至全人类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时如何充分发挥人文精神作用的启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文理论,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展开实地和延伸调查,多次访问受灾地灾民、援建者、志愿服务者和各级党政部门和单位,了解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过程,获取调查区域最直接、最前沿的官方统计数据,保证调查对象的全面性、代表性。对国内外主要社科类数据库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检索,并根据检索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梳理。非调查数据均参考国务院、汶川当地政府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保证其权威性和可信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特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时,用什么样的人文精神激励人们斗志,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人文价值,是人类永恒的重大课题。通过从理论高度入手,深入研究“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整个过程中人文精神产生巨大作用的原因、特点、具体内容,以及人文精神产生巨大作用的客观条件,进而提出人类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现实操作中,发挥人文精神作用的有益启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整个过程中,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从理论的高度对人文精神产生巨大作用的原因、特点、具体内容,以及作用发挥的条件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在把握人文精神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体系的核心内容,分析通常情况下,特大自然灾害下人文精神表现的主要特点。其次在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人文精神展现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梳理人文精神发挥作用的过程、内容和特点。最后,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把握其所产生的特殊价值的前提下,提出我国乃至全人类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时如何充分发挥人文精神作用的几点启示。 包括政府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和深切关心、关爱、关怀民众的人文情怀;需要有相应的社会制度作保证;需要国家强大经济实力作支撑;需要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结合;“汶川大地震”救灾和重建中的人文精神应当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保留传承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暂无

参考文献

维普:1.检索条件: 关键词=灾后重建*全部期刊*年=1989-2009查询结果:共找到422条 2.检索条件:关键词=人文价值*全部期刊*年=1989-2009查询结果:共找到2155条 3.检索条件:关键词=北川*全部期刊*年=1989-2009查询结果:共找到1847条 4.检索条件:关键词=抗震救灾* 全部期刊*年=1989-2009查询结果:共找到4095条 5.检索条件:关键词=地震博物馆* 全部期刊*年=1989-2009查询结果:共找到11条 6.检索条件: 关键词=北川*人文价值*全部期刊*年=1989-2009查询结果:共找到25条 7.检索条件: 关键词=北川*灾后重建*全部期刊*年=1989-2009查询结果:共找到319条 CNKI:1.检索条件: 发表时间 between (1981-01-01,2009-01-01) 并且 (关键词=人文价值) (精确匹配);检索方式:跨库检索; 检索到:2352 条记录 2.检索条件: 发表时间 between (1981-01-01,2009-01-01) 并且 (关键词=灾后重建*人文价值) (精确匹配);检索方式:跨库检索; 检索到:18 条记录 3.检索条件: 发表时间 between (1981-01-01,2009-01-01) 并且 (关键词=灾后重建*北川*人文价值)(精确匹配);检索方式:跨库检索; 检索到:8 条记录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特大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汶川大地震”、“日本地震及海啸”等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人类对之的关注度空前强化,并日趋成为研究热点。当前,国内外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应对的研究,论著、报告众多,主要分四个方面,其一,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自然灾害的成因、预防和应对进行实证研究;其二,对救灾的应急机制和组织运行、灾后重建的规划、具体项目的设计实施的对策研究;其三,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记述、事迹汇编;其四,从国家制度、社会经济、舆论引导、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社会建构、生态建设、心理调适、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历史分析等方面探讨人类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特大自然灾害。但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均未将人文精神在人类应对特大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和价值作为专题来研究;第三、四方面的研究,虽然对人文精神的价值有所涉及,但主要是感性直观的事迹记述,缺乏理论支撑和系统分析,难以深度认识和系统把握人文精神对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特殊价值和重大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