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研究——基于江苏省21个县市的调研
小类:
法律
简介:
本作品反映了新型粮食补贴政策实施十年以来的成效与不足,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借鉴美国先进经验,草拟立法建议,为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提供参考。 课题组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展开实证研究,覆盖21个县市2395人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远赴美国与富乐顿大学的教授以及世界多国大学生交流各国粮食补贴政策;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赴江苏南通如皋挂职体验村官一周,参与粮食补贴政策的施行。
详细介绍:
近年来,气候异常,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影响粮食增收,危及粮食安全,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我国粮食补贴法制化程度低,给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 从2002年十六大开始,我国施行了一系列新型粮食补贴政策,到2011年正是10年回首总结之际。而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地情况正好对应全国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全国概况。并且,在“三农”问题的处理上,江苏处于全国前列,对于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鉴于此,课题组成员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展开实证研究,覆盖21个县市2395人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远赴美国与富乐顿大学的教授以及世界多国大学生交流各国粮食补贴政策;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赴江苏南通如皋挂职体验村官一周,参与粮食补贴政策的施行;本着交流探讨的思路,参加了2011年江苏“全省春季农业生产会议”。 课题组成员根据实证研究得来的真实客观的数据,运用体系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出完善粮食补贴法制的构想。突破从管理层面思考粮食补贴政策的局限,将粮食补贴法制化;突破理论探讨的限制,以实践引导理论完善。 课题组成员系统梳理了十大以来我国粮食补贴有关政策的具体内容和举措,并进行了分类研究,揭示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围绕提高我国粮食补贴法制化水平,建议江苏省率先制定粮食补贴条例,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的六个方面的对策,提出的立法建议得到了江苏省人大常委的积极回应,对推进江苏完善粮食补贴地方性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课题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最高院副院长江必新以及江苏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支持。课题还获得了许多农民的好评,吸引了国内外30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作品图片

  • 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研究——基于江苏省21个县市的调研
  • 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研究——基于江苏省21个县市的调研
  • 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研究——基于江苏省21个县市的调研
  • 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研究——基于江苏省21个县市的调研
  • 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研究——基于江苏省21个县市的调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反映新型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的具体效果,宣传优秀经验,反思不足,分析存在问题;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制度层面,草拟立法建议,为完善我国粮食补贴制度提供参考。 首先搜集有关新型粮食补贴政策的法律法规,加以体系分析。继而实证考察江苏省21个县市粮食补贴政策施行的实际情况,从补贴制度、监督检查、救济制度等方面总结经验。最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立法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科学性:运用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探讨。2.先进性:突破从管理层面思考粮食补贴的局限,首次从法学角度考虑粮食补贴问题。3.独特之处:(1)从2002年十六大开始,我国施行了一系列新型粮食补贴政策,到2011年正是10年回首总结之际。(2)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地正好对应全国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3)在“三农”问题的处理上,江苏的情况对于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反映新型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处理数据,从民生出发,结合法理和行政法的相关知识,提出《江苏省粮食补贴条例》建议稿、《江苏省关于加强粮食补贴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议稿,对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从而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作品摘要

粮食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粮食补贴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制度,现实中,旱涝灾害频繁,而粮食补贴法制化程度低,这给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我国近十年来出台了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最低价收购等粮食补贴政策,对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政策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补贴目标不易实现、补贴方式不当、补贴力度不足与不及时、配套措施不完善、存在地区分异、法制化程度不高等。本作品经过分析认为:粮食补贴法制化程度低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明确补贴目标、增加补贴种类、创新补贴方式、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国家责任、加强补贴宣传。这些建议都在《江苏省粮食补贴条例》建议稿、《江苏省关于加强粮食补贴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议稿中有所体现。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该作品前期调研报告《江苏省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及问题分析》获得2010年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2.作品的阶段性学术论文成果在《中国商界》2011年第5期、《科教导刊》2011年第5期、《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5期刊发。 3.调研过程以及成果在《现代快报》等报纸刊登,并被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网站转载。引起了国内外30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参考文献

1.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八年聚焦“三农”,粮食补贴问题是其中热点问题。2.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定粮食补贴的法律法规。检索目录:1.穆月英.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及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沈淑霞,佟大新.吉林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8).3.穆月英,王艺璇.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模拟分析[J].经济问题,2008(11).4.侯明利,傅贤治.国内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2008(3).5.朱艳春.农业协定与国外农业补贴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2).6.郑志冰.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12).7.袁晖. WTO农业协定下中国农业补贴现状与法律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4).8.程杰.粮食综合性收入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9.杜 辉 张美文 陈池波. 中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困惑与出路: 六年实践的理性反思[J]. 战略与决策,2010(7).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际上,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粮食补贴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国家已经通过研究制定粮食补贴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帮助科学决策。例如,美国的《2008年农业法》中就有很大篇幅规定美国的粮食补贴制度,其中的粮食补贴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涉及粮食生产、贮存、销售等多个环节,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补贴。 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末,形成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2002年中央十六大以前的粮食补贴是在征收较大量农业税基础上的粮食补贴,农民负担依然很重。从2002年十六大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型粮食补贴政策,此时,粮食补贴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目前,我国学界对于粮食补贴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管理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从法学角度考虑的并不多。 研究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管理学层面。从政府工作思路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管理方面的建议,例如:《关于如何进一步做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工作的探讨》。 第二,经济学层面。以数据的定量分析,探讨粮食补贴措施与收效的关系。例如:《补贴政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第三,公共管理层面。以具体数据为支撑,深入研究粮食安全与政府调控的关系。例如:《公共财政视角下的粮食补贴政策评析及其建议——基于湖南省湘阴县的调研数据》。 目前,我国各地都有关于粮食补贴具体做法的细则,但是尚无一部法律法规专门调整以粮食补贴为核心的权利义务关系。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关于粮食补贴的规定过于分散,不能较好的满足粮食补贴的实际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仍然存在法制化程度低的缺陷,导致本来数量就不足的粮食补贴难以释放其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