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疆三工河流域油料作物的农户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27个行政村(连队)240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PRA)获取相关数据,结合定性分析与Logistic模型,建立农户种植油料作物意愿和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家庭特征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四方面分析了农户对油料作物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
详细介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而农户的微观行为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27个行政村(连队)240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PRA)获取相关数据,结合定性分析与Logistic模型,建立农户种植油料作物意愿和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家庭特征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四方面分析了农户对油料作物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初步总结三工河流域农户的基本特点为:三工河流域农户大多数以男性中年人为主,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人口规模以3-4人居多;地块规模在20亩以内的农户居多,土地质量基本属于良和中,样本地块属于地方的和下游的地块较多;2010年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和种植业收入一般,非农收入和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内的农户占多数;2010年样本农户中没有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较多,认为“需要”农业技术服务的农户最多。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家庭总人口、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态度与种植意愿成正相关;常年从事农业劳动人数、户主文化水平和地块位置与之成反相关关系。文章最后探讨了兵地差异对农户种植意愿的影响及研究展望。

作品图片

  • 新疆三工河流域油料作物的农户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新疆三工河流域油料作物的农户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分析三工河流域油料作物的农户种植意愿驱动机制,深入了解我国干旱绿洲区油料作物的农户种植决策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为三工河流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结构良性调整提供个案研究。 基本思路:通过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PRA),获取三工河流域农户种植油料作物的相关数据资料,利用定性分析和Logistic二元回归法,分析农户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到三工河流域农户油料作物种植的决策机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区域农户的微观行为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有重要影响,因此以农户这一微观主体为研究视角,研究人类个体微观行为对LUCC的作用机制。 选择新疆三工河流域农户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以油料作物为例,对其种植决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农户视角的作物种植决策机制在过去未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多学科视角提供典型的个案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于农户视角的作物种植决策机制在过去未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多学科视角提供典型的个案研究; 通过研究结论,可以进一步了解干旱绿洲区土地覆被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判断干旱区乡村地域的人地关系是否协调,据此引导干旱区农户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结构良性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27个行政村(连队)240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PRA)获取相关数据,结合定性分析与Logistic模型,建立农户种植油料作物意愿和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家庭特征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四方面分析了农户对油料作物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初步总结三工河流域农户的基本特点为:三工河流域农户大多数以男性中年人为主,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人口规模以3-4人居多;地块规模在20亩以内的农户居多,土地质量基本属于良和中,样本地块属于地方的和下游的地块较多;2010年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和种植业收入一般,非农收入和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内的农户占多数;2010年样本农户中没有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较多,认为“需要”农业技术服务的农户最多。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家庭总人口、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态度与种植意愿成正相关;常年从事农业劳动人数、户主文化水平和地块位置与之成反相关关系。文章最后探讨了兵地差异对农户种植意愿的影响及研究展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自然资源学报》待刊; 2、校级挑战杯选拔赛"校级一等奖”; 3、省级挑战杯选拔赛“自治区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吴秀芹,蒙吉军.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环境效应[J].干旱区研究,2004,21(1):38-43. [2]常娟,王根绪,王一博.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5,27(1):117-123. [3]张雪艳,吴世新.天山北麓绿洲荒漠典型地区土地荒漠化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06,26(2):208-214. [4]罗格平,周成虎,陈曦.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J].地理学报,2003,58(1):63-72. [5]罗格平,周成虎,陈曦.从景观格局分析人为驱动的绿洲时空变化――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J].生态学报,2005,25(9):2197-2205. [6]汤发树,陈曦,罗格平,等.新疆三工河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仿真[J].中国沙漠,2007,27(4):593-599. [7]刘承芳.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行为研究——江苏省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8]胡豹,卫新,王美青.影响农户农业结构调整决策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的实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0-56. [9]Cramb R A,Purcell T,Ho T C S.Participatory assessment of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Central Highlands of Vietanam.Agricultural System,2004,81:255-272. [10]黄意,黄贤金.农地流转中的妇女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泰州市农村调查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6):12-l5.

调查方式

本次研究采取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小型会议、统计报表以及自发方式采取数据及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对微观主体——农户层面上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已初具规模,且国外对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非常重视,研究方法既包括统计分析方法,也包括系统模拟的方法,其获取数据的手段也不仅限于遥感图像,所以对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相对深入、具体。但是仍然缺少对作物种植决策机制的研究。 在我国,相对宏观角度的研究,从农户层面对土地利用变化及主要作物种植决策机制的研究要少的多。研究内容较浅且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多为遥感数据或统计资料数据。与基于遥感手段的分析相比较,基于农户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有研究认为,从分类的需要来看,由于受制于遥感图像和可解译精度,基于卫星图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的分类能力要比通过农户调查获得数据的分类能力低;而且,由于人文信息的差异,基于农户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在人文信息获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对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以及主要作物种植决策机制的研究有待进 一步深入。 另一方面,农户微观行为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以往诸多学者多采用“驱动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这一常规的因果关系模式,本论文通过“农户经济行为——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土地覆被变化”这一研究思路,对干旱绿洲区油料作物的农户种植决策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以小见大,希望可以窥见“人类微观行为如何影响土地覆被宏观变化这一科学问题”的冰山一角。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