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低碳技术在中国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及推广的分析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低碳建筑技术今后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在建筑领域的低碳技术从20世纪80年发展起来,科研成果显著。但是,当前我国低碳技术在公共建筑中应用及推广中仍存在技术、市场、社会等障碍以及低碳技术向市场转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合适的转化方式。   本论文以此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中国公共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
详细介绍:
我国在建筑领域的低碳技术从20世纪80年开始发展起来,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科研成果显著。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一种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形态。随着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我国低碳建筑技术今后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当前我国低碳技术在公共建筑中应用及推广中仍存在 着一系列的障碍:低碳技术相对发达国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又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低碳市场反战前景不明确,投资风险大缺乏政府的鼓励支持;低碳意识薄弱以及低碳技术向市场转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合适的转化方式。   本论文以此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中国公共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政府建立系统的政策体系(即强制型政策、激励型政策、压力型政策、支持型政策)来综合交叉调节失灵的建筑市场,鼓励低碳技术研发,促成低碳节能的良好社会意识氛围以全面促进低碳技术在我国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及推广。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建筑能耗的重视,挖掘低碳技术在公共建筑中应用及推广的潜力,分析推广障碍,提出解决对策。 基本思路:在阐述了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后,按照“发展状况——问题障碍——解决对策”的思路对低碳技术在公共建筑的应用与推广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以中美合作项目——科技节能示范楼,上海世博伦敦零碳馆作为实证,系统分析低碳技术的运用效果; 2)借助气候预测法来推断未来某一时期内建筑能耗发展趋势,充分说明低碳技术应用及推广的必要性; 3)框架结构图使研究问题更加清晰明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建筑能耗大、能源价格上升、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促使低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走访、调查以及各项文件资料了解中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发现低碳技术应用与低碳管理不足是公共建筑能耗大的主要原因。就此,论文分析了低碳技术的推广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分析全面详实,能够真实反映我国低碳公共建筑发展现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作品摘要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以低碳技术为支撑的“节能、环保、绿色、低排放”的低碳建筑,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被提出。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公共建筑节能越来越被重视。然而新建公共建筑低碳技术得不到普及,现有公共建筑缺乏有效能源管理,就此我们结合中国建筑市场发展,分析低碳技术推广的技术障碍、市场障碍、社会障碍,并提出建立系统的政策体系(即强制型政策、激励型政策、压力型政策、支持型政策)来调节失灵的建筑市场,以全面促进低碳技术的推广。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亚洲企业领袖协会. 建筑节能【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P53-58 【2】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美科技合作项目科技部建筑节能示范楼绿色及智能建设实例【J/OL】 【3】刘涛 基于气候变化下的办公建筑节能设计.【D】 2010年4月 【4】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网站 DDC数据分发中心 【5】高乔明,韩豫,黄有亮,雒燕 . 工程管理学报,大型公共建筑风险特性分析【N】 2010:24(1) 【6】中海地产绿色建筑推行实施办法【S】 2008 年2月 【7】宫鹏,殷永元. 全级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全球绿色建筑发展状况与中国:节 能建筑政策措施评述与政策建议 【D】 2009年7 月 【8】赵锋 我国低碳建筑的市场运行模式研究.【D】 2010年10月 【9】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0【J】 【10】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07-2010【J】

调查方式

该作品调查方式如下: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我国低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集成正处于快速上升和发展的阶段,但缺乏自主核心技术,这一点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由于建筑物对成本和环境有巨大影响,其能源管理及低碳建筑技术的应用意义引起关注。但由于低碳技术起步晚,公众低碳节能意识不强等因素,我国还没有全面有效地相关低碳建筑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出台,即使是引进的LEED认证系统,也只是在中国不同城市的若干建筑中得到应用。 这成为低碳公共建筑无法推广的直接原因。 而同一问题,在国外的许多国家,尤其是环境保护政策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出台: (1)英国统建研究组织(BRE),1990年,BREEAM《建筑研究中心B环R境评E估E法A》; (2)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 1995年,《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 (3)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发起,西方14个主要工业国家参与,1998 ,多国GBC; (4)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协会,2001, CASBEE《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方法; 此外还有荷兰的ECO-Quantum,德国的ECO - PRO,法国的EQUER 等较为著名的建筑评价体系。 除了这些建筑评价体系,一些外国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也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改进节能建筑的主要政策有强制性节能建筑法和标准,电器产品自主节能标签。经济激励和税收扣减。强制性节能建筑法和标准已经比较成熟; 欧盟:节能行动计划(EEAP)欧盟委员会性质组织计划法案。该战略每年必须节约 2.7%能源,而且是绝对性的减少能源使用量。 英国:通过建立节能建筑法规,经济激励,可持续住宅法,促进技术信息传播等方法; 德国:能效政策包括新建筑和现有建筑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的能效投资由补贴和软贷款项目给与经济支持; 加拿大:联邦政府的绿色建筑政策包括控制型/法律约束性标准、能耗标识和经济激励,也有软件、培训和推广支持政策实施; 日本:节能政策的历史悠久。一项众所周知的能源效率工具是竞跑冠军项目,项目涉及到大量消费产品能效的竞争力; 结合这些国家的节能政策,我国可根据本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加以借鉴,推动低碳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及推广。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