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2000名老年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在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老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正日益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课题组在江苏5城市的50个社区,对2000名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老人存在的孤独、抑郁、焦虑等突出的精神健康问题,解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设计了专业化的社区老年精神关爱服务方案,并根据服务实践的体会提出了建立社会化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
详细介绍:
我国已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l.77亿,占总人口13.26%。且老年抚养比开始加速上升。 老龄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人口现象,是发展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在解决老人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受生活环境的变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影响,家庭提供的老年精神慰藉功能逐步弱化。而刚刚起步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对满足老人精神关爱的服务需求,还没能有效地回应。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问题正在日益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作品首次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真实的系统性调查,课题组选择江苏南京、常州、无锡、扬州、镇江5个城市的50个社区为调查样本区,选择60岁以上城市老人和社区中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者为调查对象,第一阶段向老人发放问卷共计2000份,此问卷中含有课题组自编问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以及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维度的专业量表,通过测量全面了解城市老年人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二阶段对30余个先前社区的工作者进行访谈,考察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供给情况,挖掘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不足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调研分析基础上,课题组得到了南京市建邺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在xx社区与社区社会工作站共同建立了“友乐坊”—社区长者邻里互助中心,并倡议成立了“夕阳天使”青年志愿者联盟,进入社区,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了名为“携手夕阳,青春有约”的老年关爱服务项目,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加强了认识,总结了一条“政府主导,依托社区,社会协同,专业服务”的社会化老年精神关爱服务路径。

作品图片

  • 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2000名老年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
  • 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2000名老年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
  • 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2000名老年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
  • 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2000名老年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
  • 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2000名老年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把握在现有社会生活环境下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表现和满足状况,并运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评估老年人群中存在的精神健康的突出问题。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读老年人产生精神健康问题的微观和宏观的原因。探索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精神关爱服务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综合人口学、社会学、社会保障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以“精神关爱”的独特视角,对社会转型和老龄化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展开全面调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获得了中国社会报等国家级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作品不局限于纸上谈兵,深入社区开展切实可行的老年精神关爱服务项目,在服务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总结社会化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建设性路径和有效方法,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具有独特性和应用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在客观、全面把握当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积极老龄化”和“社会建设”的理论视野,提出的“政府主导,依托社区,社会协同,专业服务”的老年精神关爱服务路径对和谐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有着积极意义,可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课题组设计的“携手夕阳,青春有约”老年关爱计划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计划中创新性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广大城市社区。

作品摘要

老龄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进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人口现象,是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在解决了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正日益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5座城市50个社区的大量实证调查发现,伴随着城市化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情感需求、娱乐需求、人际交往需求等,精神需求的满足不够导致部分老年人存在孤独、抑郁和焦虑三方面突出的精神健康问题。 产生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双方面的: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规律和老年社会服务建设相对滞后是其产生的社会原因;生理健康、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个体因素亦是影响老年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 精神健康对老年人晚年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养老成本的降低以及促进代际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设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体系。课题组在调研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携手夕阳,青春有约“老年关爱服务计划,并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实践,深刻体会到:“政府主导,依托社区,社会协同,专业服务”是一条积极可行的社会化老年精神关爱服务路径。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中国社会报》、《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公共频道、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晨报》和《扬子晚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对课题给予关注。《中国社会报》纵深版和新闻版分别于2010年9月30日、2011年6月10日和6月28日大篇幅刊登本课题社会调研和服务实践成果;2011年10月16日,《新华日报》A3版刊登课题调研成果;江苏教育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公共频道分别于2011年4月22日和4月28日在江苏教育新闻和“晚霞”栏目中报道课题组的服务实践;2011年4月23日《南京晨报》A06版以“当孤独来敲门,让‘晚年青春’飞”为题整版刊登课题组的服务实践。《扬子晚报》分别于2011年4月25日、5月21日和6月15日报道课题组的服务实践,得到数家网站转载。 2. 原江苏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任彦申同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学部委员、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撰文对本课题高度评价并推荐本课题。 3.江苏省常州人民政府市长王伟成同志对本课题成果做出批示。 4.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等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分别对课题给出积极评价和指导意见。 5.2010年12月课题组所作调研报告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暑期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解登峰、葛明贵等.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 [2]张河川、张晓芬等.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4) [3]宋洁等.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心理、社会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6) [4]伍小兰等.中国老年人口抑郁症状分析[J].人口学刊,2010(5) [5]宋宝安等.《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郭梅华、张灵聪.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借鉴[J].社会工作,2009(1) [7]李娟、吴振云、韩布新.“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 的编制”[J].《心理卫生评估》,2009,9 [8]刘梦.《老年社会工作—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干预和评估》[M].北京:中国人大出版社,2008 [9]梅陈玉婵、齐铱等.《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吴振云.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研究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西方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起便开始关注心理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1977年巴里•卡兰德发展的用于评价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的综合评价量表中就包括了精神健康的内容。80年代初,西方一些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福利国家,提出要反对养老中的“唯设施”主义,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其精神需求的满足,经过几十年探索,西方已形成较完备的老年精神健康服务体系。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则明显有些滞后。这种滞后不仅表现在理论研究上,更重要地表现为实践上的滞后。由于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的担忧,过去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物质保障上。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年增多,而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却越发凸显。《人民日报》2010年曾以一篇题为“让空巢老人不‘空心’”的文章指出,老年精神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已经有所涉及,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以2001-2011年十年时间为界,以“老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关爱”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搜索,搜索到核心期刊论文27篇,非核心期刊87篇。在学术专著方面目前还没有针对老年精神关爱的专门研究成果。虽然一些学者用定量的方法揭示了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相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但是大多数研究研究对象较为狭窄,涉及空巢、离退休、独居等“特殊”老人的研究较多,缺乏针对全体城市老人的普适性研究。另外,大多学者以“问题”视角将研究聚焦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对于解决问题的服务路径的探究,在27篇核心期刊论文中,涉及到老年心理关爱服务的文章仅有2篇。应该看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普遍而强烈的,在现代社会转型浪潮中,受家庭结构小型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老年人无法完全依靠自身资源和努力来满足这种需求,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而现有研究在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建设性的解决对策方面还有待拓展。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择“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展开大规模问卷调研以说明问题,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携手夕阳,青春有约”老年关爱服务方案,对建设可复制的社会化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体系具有参考及推广价值。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