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斜脉暗罗茎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从斜脉暗罗茎中抗癌活性部位得到16个化合物,确定14个结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了化合物8,9,10外,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11,12,1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1,12骨架类型化合物目前全世界仅发现5个,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四种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很明显,IC50达到1.53μM.
详细介绍:
摘要: 目的:斜脉暗罗(Polyalthia. plagioneura)系番荔枝科(Annonaceae)暗罗属(Polyalthia genus)植物,是中国特有植物。在民间治疗梅核气。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发现斜脉暗罗茎的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在浓度为200μg/ml时对人类肺腺癌细胞(SPCA-1)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斜脉暗罗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鲜见报道。为了确定斜脉暗罗茎中主要活性成分,寻找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本课题对斜脉暗罗茎的抗癌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这将为斜脉暗罗的临床应用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将斜脉暗罗茎用75%的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至浸膏后,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部位分离,得到不同极性部位,采用色谱等方法对各极性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结合化合物质的理化性质对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斜脉暗罗茎中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文献对照法,确定其中14个结构,分别为:marcanineA(1), isoevodionol(2),cinnamic anhydride(3),乌苏酸(4), 木栓酮(5), 胆甾醇(6) ,豆甾-4-烯-3-酮(7),β-daucsosterol(8),鹅掌楸碱(9) ,1,2,3-三甲氧基氧化阿扑芬生物碱(10),Telisatin A(11),Telisatin B(12),香草醛(13), 4-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除了化合物8,9,10外,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11,12,1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1,12骨架类型化合物目前全世界仅发现5个,化合物15,16结构待定。 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2,7,9,10,11,12对四种癌细胞BEL-7402, K562, SPCA-1,GSC-7409的抑制作用,发现上述化合物对这四种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化合物1对GSC-7409细胞的抑制作用很明显,IC50达到1.53μM.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海南岛药用植物多达3100余种,占我国现存药用植物的1/3。海南民间植物药对恶性肿瘤、肿痛溃疡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目前,斜脉暗罗化学成分的研究鲜见报道,基于我们地处海南的特有优势,对斜脉暗罗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活性单体,并进行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筛选出有前景的新的活性先导化合物。从民族草药中发掘抗癌药物无论是对民族医药的现代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斜脉暗罗是我国特有药用植物,为海南优势种。斜脉暗罗在民间广泛用作治疗梅核气等疾病,斜脉暗罗茎的乙醇提取物对人类肺癌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根据活性指导,我们从斜脉暗罗茎抗癌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8种单体化合物,分离得到该种,该属,该科植物首次得到的化合物以及新骨架和新天然产物。并且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化合物1是一个具有很好开发抗胃癌潜力的活性化合物。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斜脉暗罗化学成分在国内外鲜见报道。海南岛是一个物种丰富的热带海岛,基于利用我们地处海南的地理优势,开发利用海南的自然药物资源,本项目拟对我省丰富的药用植物-斜脉暗罗活性成分研究,根据活性追踪,旨在寻找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这也为下一步研究药理活性,以此作为活性先导物合成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植物保护与开发提供新理念,为利用海南当地的自然药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从斜脉暗罗茎抗癌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确定14个结构,确定其中14个结构,分别为:marcanineA(1), isoevodionol(2),cinnamic anhydride(3),乌苏酸(4), 木栓酮(5), 胆甾醇(6) ,豆甾-4-烯-3-酮(7),β-daucsosterol(8),鹅掌楸碱(9) ,1,2,3-三甲氧基氧化阿扑芬生物碱(10),Telisatin A(11),Telisatin B(12),香草醛(13), 4-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除了化合物8,9,10外,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11,12,1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1,12骨架类型化合物目前全世界仅发现5个.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肝癌、胃癌、肺癌、白血病四种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化合物1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好,IC50为1.53μM.

获奖情况

1. 简蓝,翟明君,获海南省第五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特等奖 2. 简蓝(3),翟明君(4).斜脉暗罗茎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中文核心,中药类杂志排名第一,已录用) 3.简蓝(1),翟明君(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斜脉暗罗叶和枝总三萜的含量. [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3(4) : 410- 418 4.翟明君(1),简蓝(3).海南暗罗和枝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4) : 407- 409 5.简蓝(3),翟明君(4). 斜脉暗罗茎脂溶性成分研究[A]海南省药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会议论 文.海口,2010(省级会议)

鉴定结果

斜脉暗罗为我国特有种,海南优势种,其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活性成分研究鲜见报道,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新颖,部分活性较好,对斜脉暗罗抗癌活性成分研究有助于现代化开发该植物。

参考文献

[1]吴德邻主编.海南及广东沿海岛屿植物名录[M].科学出版社,1994:9-10.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30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0. [3]ChoudhuryM.Hasan,Mohammad A.Hossain Andmohammad A.Rashid, Clerodane Diterpenoids from Polyalthia Iongifolia var. Pendulla[J]. Biochem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1995, 23(3) : 331-332. [4]Padmaa. M. Paarakh,R L Khosa.Phytoconstituents from the genus Polyalthia–a review[J]. J Pharmacy Res 2009, 2(4):594-605 [5].郑祥慈,杨仁洲,徐任生,秦国伟.斜脉暗罗素甲——具有C5-OH的单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J].植物学报.1994,36(7):557—560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抗癌药物研究现状 2007年,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200万患者被诊断患有癌症,死亡人数将达760万,全球每天癌症死亡人数在20000左右。美国癌症协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会出现2700万新的癌症患者,同时死亡病例也将高达1750万,对全人类的健康、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抗癌药物约有160余个品种,这些药物大都是化疗药品,不良反应较大、易产生耐药性且价格昂贵,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由于天然药物具有多靶点作用、低毒、有效、可长期服用,并且价格低廉,能满足大众消费等特点。因此,国内外有关抗癌中药和天然药物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有效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癌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二、海南民族医药博大精深, 但开发甚微海南岛是一个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据海南植物志记载,海南现有植物种类46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就多达3100余种,占我国现存药用植物的1/3。岛上的黎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结合岛上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医药理论—黎医黎药。黎族医药主要以草药为主,海南民间黎药对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疗效。曾有癌症患者在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后改用黎药治疗而延长生命数年之久的病例。然而,黎药并没得到有规模、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发掘、整理与开发。随着我国民族传统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海南省政府十分关心黎药的发展,将其列入科技卫生十一五发展计划。因此,从黎药中发掘抗癌药物无论是对黎药的现代化发展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的意义。斜脉暗罗化学成分鲜见报道 斜脉暗罗(P.plagioneura)隶属番荔枝科(Annonaceae)暗罗属(Polyalthia genus) 植物,系我国特有种,为海南优势种。在海南岛黎族地区长期用作治疗气滞腹痛、痛经、梅核气等疾病。国内外学者从暗罗属的20多种植物中得到了多种生物碱、二萜类化合物等多种类型化合物。目前, 斜脉暗罗化学成分研究仅见报道从其种子中分离得到howiicinA 和aplagionicinA 2个化合物。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