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建立能够让用户在各个平台无缝交流的环境
小类:
信息技术
简介:
作品挑战传统网络信息交流技术,发明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将各种通信软件和网络服务整合,搭建成一种能够让处于不同平台和终端的用户进行无障碍交流的跨网络服务平台。可应用于所有网络服务和客户端,能及时反馈众联系人的状态,保留服务基本特性,具有可靠的消息收发机制和高效的消息管理方式。方便了处在不同通讯场合的多个联系人进行交流与办公。适用范围广,便捷易用,易维护,拓展性好,市场前景看好。
详细介绍:
针对现有的种类繁多的网络通信服务如微博、SNS、论坛、电子邮箱和即时聊天工具等相互间难以融合交流的现状,作品挑战传统网络信息交流技术,突破网络服务相互间的屏障,探究将所有通信软件和网络服务整合在一起,发明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建立了能够支持各类网络服务,让处于不同平台的各个用户使用统一的方式与联系人进行无障碍交流的环境。 本作品结合现有成熟的技术,使用自行开发的分布式架构运行整个系统,整合主流并开放的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无障碍交流平台。作者充分考虑了此作品应用于实际情况时所遇到的问题,使用灵活的云计算理念和可拓展插件应对增长的用户数量并支持更多的网络服务。系统本身所具备的主题模式的消息处理方式可以兼容几乎所有类型网络服务交流方式,满足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和广播的交流需求。同时系统在保留每个服务特有的基本功能的特性下,用户可以在不登入自己的网络服务的情况下,操控所有的网络服务。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接入所有网络服务和客户端,任何同时使用数种网络服务的用户,或者任何拥有使用不同服务的联系人群者,都适合于作为本系统的客户。本系统对用户设备配置要求不高,在任何具备网络功能的电子产品上您都可以十分方便地使用本系统,能够获得和直接使用相关服务一样好的体验。对于用户的联系人来说,不需要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即可直接和系统用户进行交流。 本系统采用面向“人”的用户联系人列表,能让处在不同通讯场合的多个联系人一起进行交流与办公,能及时反馈众联系人的状态和特性,具有可靠的消息收发机制和高效的消息管理方式。利用这个特性,在医疗信息化和灾害预警等项目中,如果使用我们的服务,就能将实时消息在最便捷、快速的情形中传递到更广泛的地方,无疑有助于政府面临突发事件,迅速执行应急预案、组织起有效的救援,为民众争取到宝贵的逃生时间。本系统集成了多类网络服务,实现一站式的服务,对于需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力,更广传播文明、理念,以及需要及时信息反馈的政府、机构和个人,都能从本系统中获益,节约人力、设备资源和成本。 本系统还提供绘制和发表矢量图像、函数图像和图表等的编辑器,方便了处在不同通讯场合的多个联系人进行交流、学习与办公,提高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 本系统使用Web网络接口,采用云计算构建服务器群,进行后端消息处理,可以动态加载插件来满足系统需求与实施服务拓展。本项目在开发之初就力图设计成能兼容任何设备,利用本发明,可以在短时期内,为当前各主流手机平台开发客户端,随即就能提供给使用这些平台的用户使用。对于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来说,将这个发明集成在自己平台中能增强设备的功能和实用性,从而能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 本作品可大规模推广。本网络服务聚合系统突破性地弥合了不同网络服务割裂互联网的格局所造成的通讯障碍,如果得到良好的推广,市场投放率与占有率都将达到十分高的水平,前景十分可观。推广本系统的服务,可拥有远期可持续、可拓展的服务。 发展、崛起的中国需要新兴技术,需要将技术转化为产业,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本网络服务聚合系统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切合我国的国策,也有助于地球村里的民众加强联系、相互关注、共同提高生活质量。相信有眼光的企业家们会来投资于我们的服务,这个新鲜事物会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

作品图片

  •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建立能够让用户在各个平台无缝交流的环境
  •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建立能够让用户在各个平台无缝交流的环境
  •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建立能够让用户在各个平台无缝交流的环境
  •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建立能够让用户在各个平台无缝交流的环境
  •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建立能够让用户在各个平台无缝交流的环境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发明目的:解决当前互联网各个网络服务间无法相互通用的问题,免除用户需要分别登入和使用不同服务的周折。为此开发一种应用云计算架构的、能将各种通信软件和网络服务彼此良性结合的跨平台网络服务聚合系统,建立能够让用户在各自的平台上无缝交流的环境,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多功能网络服务。 基本思路:首先进行功能规划,然后从系统架构、数据库、服务器端、服务插件和客户端等几大处着手,进行具体设计与部署。考虑到未来用户数量增长和服务拓展等因素,而使用云计算架构,为不同的服务编写服务插件,使用统一接口兼容各类网络服务,实现登入、消息处理、广播消息、服务信息获取与控制。帮助用户实现在一个平台操控各类网络服务的目的。 创新点:建立了跨平台的服务聚合系统,能够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并保持原有服务特性,让使用不同网络服务、不同通讯设备的各个用户利用本系统即可轻松实现与联系人相互间的无障碍交流。用户通过一个平台就能操控自己所拥有的各种网络服务。在不用其它软件支持与转化下,即可在本系统中便捷地绘制矢量图像、函数图像和图表等。方便了处在不同通讯场合的多种人群、多个联系人进行各种交流、办公与学习。 技术关键:系统架构设计及数据库服务器、Web接口服务器、任务调度服务器、消息处理服务器和客户端等5个模块的设计制作。 主要技术指标:不同模块间的协调性、互动性;服务插件的设计与流行网络服务的顺应性与兼容性;支持各种网络服务特性的程度及拓展性等。用户可切身体验的指标是:支持跨平台的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对于用户简便易用。

科学性、先进性

突破了各类网络服务条块分割的瓶颈,开发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理念的网络服务消息聚合系统,整合各种主流并开放的网络服务,不阻碍任何一款服务的发展与特性。结合成熟的技术,自主开发和使用分布式架构运行整个系统,使用Web网络接口,在云端运作程序,为处在不同通讯场合的用户提供方便,实现多功能、无障碍交流。使用灵活的云计算架构,可拓展规模应对增长的用户数量,并可动态加载插件以支持更多的网络服务,兼容所有类型网络服务交流方式,满足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和广播的交流需求。用户只需把自己原先注册好的服务导入到本服务聚合系统中来,就能以统一的使用方式管理各类网络服务,促成使用者与联系人顺利实现互联互通。本软件以人为本,采用用户联系人列表,及时反馈众联系人的状态和特性,具有可靠的消息收发机制和高效的消息管理方式。可以在任何具备网络功能的电子产品上使用,能够获得和直接使用相关服务一样好的体验。将本系统整合到其他用以传播消息的程序产品中可提高它们的使用性能,为机构和个人扩大消息广播的影响面和增加效果。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已申请中国专利  申请日:2010年08月31日  申请号:201010271289.2   本专利申请在27卷02号专利公报上公布,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011年01月26日发文,序号:2011011700295450)。

作品所处阶段

处于中试阶段。目前已经深度融合5类异构,11个国内外不同服务商的网络服务,数量还在增加中。

技术转让方式

拟使用权有限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 磁盘, 现场演示,图片,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使用说明】用户只需把原先注册好的服务导入到本服务聚合系统中来,本系统就能帮助使用者与联系人顺利实现交流通讯。详细使用说明见研发报告。 【技术特点和优势】具有兼容、高效、便捷、实用、广泛、可拓展、易用、易维护性,聚合多种网络服务。 【适应范围】任何同时使用数种网络服务的用户,或者任何拥有使用不同服务的联系人群者。 【推广前景的技术说明】可应用于接入所有网络服务和客户端,实现跨服务平台交流。使用Web网络接口,采用云计算构建服务器群,进行后端消息处理,能动态加载插件来满足系统需求与实施服务拓展。采用用户联系人列表,能及时反馈联系人的状态,有效传播消息至处于不同通讯场合的多个联系人,有利于消息收发和管理。 【市场分析】基于网络的服务大量涌现;到2015年世界人口一半是互联网用户。聚合服务系统必然有市场需求,推广潜力巨大。 【经济效益预测】本系统突破性地弥合了不同网络服务割据造成的通讯障碍,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而且可以不断增值。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已有一些产品,比如eBuddy,整合了全球互联网大部分主流的即时聊天工具;Gwibber(硅博),整合了主流的微博;Outlook聚合了电子邮箱,等等。这些产品只局限在某一个领域,而且它们仅仅做到了把某一个领域的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放在一起,而用户往往不局限于使用某类服务,选择了多类服务后,还需要分别管理不同的账户。这类软件只是让用户省去了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多款通信软件和网络服务,而不能在各类服务之间施行整合,不同的软件相互独立而无法照应,它们使用独立的联系人列表,独立的消息处理方式,独立的软件使用方法,而无法满足无缝衔接的要求,用户依然要颇费周折地选择通过何种方式来与联系人取得联系。 2011年腾讯计划推出Q+开放平台,声称容纳各类互联网服务。笔者研究比对目前的Q+与其前辈WebQQ:其实不过是将不同的服务通过使用WebQQ内置的浏览器并显示出来而已。未来开放API的Q+将允许用户在腾讯的平台使用QQ帐号登入服务,并且可以使用腾讯制定的标准进行QQ消息的收发、视频和语音通讯。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其必须自愿、主动选择接入并运行在Q+的平台上。这就限制了Q+的开放度:服务提供商必须主动支持腾讯的平台方能使自身完全融合其服务,而那些因为没有主动使用腾讯的标准融合的网络服务会让Q+看上去就像一个界面绚丽的网址大全而已。使用腾讯标准的网络服务也只是单方面的连接腾讯的用户。这样会增加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开发成本,对于用户来说使用Q+也只能和腾讯的用户群进行交流。 微软的Windows Live也整合了大量的网络服务。用户可以将自己在其他网络服务上的帐号连接至Windows Live。不过微软的连接方式非常简单,只是让用户能看到及同步自己在该服务的状态,而无法达到深入兼容、让用户只通过一个系统就能管理自己所有网络服务的目的,用户依然需要再次登入其原来连接的服务才能使用主要功能。在服务种类上,微软也尚不具备支持类似PHPBB论坛之类由第三方运营的网络服务。 本作者研发的网络服务聚合系统,为人们提供跨平台的网络服务,实现了各种网络服务的大融合,当有新的服务出现的时候,从理论层次上讲,此系统依然可以跟进和兼容各类网络服务。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