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临盆的民主:半熟人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影响--基于晋东南A村的田野考察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半熟人社会”成为转型期乡村社会结构的基本面相。作为当前村级治理的重要策略,村民自治的运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半熟人社会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村庄为考察样本,在对该村庄的社会结构及村民选举情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半熟人社会对村民选举的产生的各种影响,并最终指出,正是半熟人的社会结构为民主制度在乡土社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孕育的土壤和平台。
详细介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期,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业以表明,从彼此相熟的村落社会走向彼此陌生的制度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城乡二元体制分割的影响下,这种转型对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来说,其影响是尤为明显和巨大的。“半熟人社会”成为理解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社会学表达,从社会结构的层次看,半熟人社会构成转型期农村各种复杂现象运作的重要场域。村民自治作为国家自上而下输入到农村的一项政治体制改革,旨在贯彻民主法制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民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农村政治经济的现代化。但由于半熟人社会自身的结构特征,村民自治的推行受到来自半熟人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半熟人的社会结构中,村民自治呈现出相应的运作特征。本文以晋东南A村为研究对象,在对A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广泛取证的前提下对半熟人社会中的村民自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半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对村民选举运行所产生各种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半熟人社会结构的信息不对称为贿选等形式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易于导致村级模化权力结构的形成,但从更广泛的范围看,非组织活动的开展、戏剧化选举的出现,不仅不能作为中国农村无民主成就的依据,反而应该被看作是民主正式入驻乡村的一次次“彩排”,正是这一次次的“彩排”,最终会酝酿为民主制度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正式上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半熟人社会结构对村民选举产生影响的分析,揭示当前农村社会村民自治策略的运行现状和民主制度发展情况,以期为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和规范化深入寻找到努力的方向。基本思路:首先从理论层次上界定“半熟人社会”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其次通过对晋东南A村的实地考察,论证其半熟人社会的特性,最后通过对A村近几年选举情况的说明来解读半熟人的社会性质对村民选举的运行所产生的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研究视角的把握。将半熟人社会作为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不仅可以理解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村级治理方案在转型期背景下的运行状态,而且可以以此为窗口来眺望民主制度在农村社会的发展情况。二、研究对象的选取。对晋东南A村作为半熟人社会予以考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与贺雪峰等学者的研究相比,有利于开展北方农村半熟人社会结构下村民自治的区域性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晋东南A村的考察,揭示了在半熟人社会语境中运转的村民自治现状,分析了半熟人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影响及民主制度在乡村社会的深入情况。在了解了半熟人社会对村民选举带来的相关影响后,我们可以以此为参照,在以后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弱化半熟人社会对村民自治的负面影响,积极张扬半熟人社会的对村民自治的正面效应,从而实现村民自治策略及民主制度在当前广大农村社会中的协调发展和持续深入。

作品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期,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业以表明,从彼此相熟的村落社会走向彼此陌生的制度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城乡二元体制分割的影响下,这种转型对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来说,其影响是尤为明显和巨大的。“半熟人社会”成为理解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社会学表达,从社会结构的层次看,半熟人社会构成转型期农村各种复杂现象运作的重要场域。村民自治作为国家自上而下输入到农村的一项政治体制改革,旨在贯彻民主法制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民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农村政治经济的现代化但由于半熟人社会自身的结构特征,村民自治的推行受到来自半熟人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半熟人的社会结构中,村民自治呈现出相应的运作特征。本文以晋东南A村为研究对象,在对A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广泛取证的前提下对半熟人社会中的村民自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半熟人的社会构对村民选举运行所产生各种的影响,指出了正是半熟人的社会结构孕育了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及民主制度的深入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获山西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哲学社会调查类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贺雪峰,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贺雪峰,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J],政治学研究,2000,3:61 [4]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张柠,土地的黄昏——中国乡村经验微观权力分析[M],东方出版社,2005[7]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9](法)涂尔干,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 [10](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调查方式

走访、半结构式访谈、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即半熟人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影响,主要是贺雪峰、徐勇、吴毅、仝志辉等国内学者做出的,他们考察选举的样本主要是南方村庄。其中贺雪峰的作品《新乡土中国》在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但他们的研究尚停留在感性和经验的层次,没有从学理角度深入到问题的核心。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角度是独特的,半熟人社会的推出,为把握当前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变化提供了有效地分析工具,为研究当前民主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目前国外尚无相关的研究成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