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藏地区门巴族、珞巴族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居住在喜马拉雅山林的门巴族和珞巴族社会发展缓慢,直至20世纪50年代,门巴族社会还处于封建农奴制与原始村社相结合的社会形态,珞巴族则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隶制社会阶段。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门巴族、珞巴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文旨在通过了解门巴族、珞巴族媒介接触情况,探究媒介以及媒介信息给两个民族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为媒介在两个民族地区发展提出建议。
详细介绍:
此次调研活动在两名门巴族、珞巴族同学的协助下,历时两个多月,调查走访了三大西藏地区主要门巴族、珞巴族主要聚居地,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当前门巴族、珞巴族独特的媒介接触总体面貌,为后期论文撰写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来源。

作品图片

  • 西藏地区门巴族、珞巴族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 西藏地区门巴族、珞巴族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 西藏地区门巴族、珞巴族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 西藏地区门巴族、珞巴族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问卷统计,得出门巴族、珞巴族媒介接触的现状,分析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论述两个民族积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资源的意义,并就未来如何深化体制改革,推进门巴族、珞巴族地区大众媒介发展提供了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取材独特,选择了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门巴族、珞巴族为研究对象,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展示了门巴族、珞巴族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尤其是大众媒介的接触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快门巴族、珞巴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点建议,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展示了门巴族、珞巴族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尤其是大众媒介的接触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快门巴族、珞巴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点建议,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媒介是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和机构, 是传者与受者之间进行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多民族文化繁荣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门巴族、珞巴族聚居地媒介接触情况,把握该地区受众的收视特点、习惯及现存问题, 并对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了探寻。论述两个民族积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资源的意义,并就未来如何深化体制改革,推进门巴族、珞巴族地区大众媒介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立明.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与当代社会变迁[J].中国藏学,2010(2). [2]陈立明.藏族与门巴族珞巴族历史关系简论.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立明.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与当代社会变迁[J].中国藏学,2010(2). [5]黄蓉、滕朋.我国媒体接触困难的理性分析[J].新闻知识,2006(5). [6]罗布次仁.略论电视剧的汉藏翻译[D].西藏:西藏大学,2009. [7]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四川大学,2006. [8]施榆蓉.传播媒介如何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以德宏州传播媒介为例[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9]朱玉福. 人口较少民族特色经济初探——以西藏门巴、珞巴族为例[J].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主要是随机抽样调查, 结合深度访谈,全面了解门巴族珞巴族主要居住地区媒介接触情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民族新闻学乃我国新闻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民族新闻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传播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研究具有开拓意义,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拓民族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填补了中国新闻史的空白,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史料依据,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主题。本文总结有关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对传媒进行性别视角的审读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普遍趋势,这也给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一个参考;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其中有关门巴族、珞巴族媒介接触的研究文章很少,这也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