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满意度研究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农村征地拆迁、集中安置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本作品以维护安置区农民切身利益为切入点,协调政府与安置区农民的利益分歧。以成都市拆迁安置区农民为调查对象,运用logistics模型回归及层次分析,三圈对比分析及加权综合指数等方法寻找影响农民对折迁安置满意度的因素,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 “G-E-P-F四项一体循环”模型,为提高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工作的满意度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成都市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随着近年来成都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征收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农村拆迁安置问题日渐成为政府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当前农民对政府农村拆迁集中安置工作的看法,找出对农民拆迁安置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本作品特在成都市选择了7个区市的部分集中安置区进行抽样调查。通过logistics模型回归及AHP法分析发现,能否获得社保、社区生活是否丰富、是否有恶势力介入、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是影响农民能否同意拆迁、集中安置的重要因素。采用三个圈层对比分析,发现一圈层农民拆迁后的满意效果明显高于二、三圈层农民;三个圈层农民在拆迁过程中均反映赔偿金太少和社保不合理以及就业等问题。在安置方面,超过40%的人对新居表示满意,公共设施需求度和社区文化生活是人们体会最深的安置区好处,而生活成本增高、收益减少使得进入安置区后的大多数农民生活压力加大。再运用综合加权指数的方法分析发现,村民对当地政府在“拆迁安置”中是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原则的满意度最低,其中对政府信息不透明反应最多。本报告针对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设计了政府、企业、农民、资金4个基本角色,并根据这四个基本角色设计出“G-E-P-F四项一体循环”模型,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提高农民对拆迁安置工作的满意度,实现政府与安置区农民双赢以及有力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作品图片

  •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满意度研究报告
  •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满意度研究报告
  •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满意度研究报告
  •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满意度研究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旨在分析成都市征地拆迁、集中安置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为成都市城乡一体化战略提供可行性建议。本作品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利用logistics模型回归和层次分析法分析的结果,结合相关二手资料,多角度、多方法从农民对拆迁工作、集中安置工作、政府执行力及政策实施效果中找出不足及其原因。创新性地提出“G-E-P-F四项一体循环”模型,为解决成都市拆迁安置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采用层次抽样方法,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使样本数据真实而又具代表性;基于城乡统筹的基础上从农民的视野将拆迁与集中安置问题结合起来分析,以农民的利益为着眼点,视角新颖;通过创建满意度效果指数M、政府执行力评价指数GEI和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PEI直观科学的量化各项内容;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G-E-P-F四项一体循环”模型解决方案,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本作品的研究,不仅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了解成都市农村拆迁与安置的状况,同时通过分析并找出了成都市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满意度及影响满意度的突出因素。并以民本思想为主导,着力提出可行性方案解决各个圈城拆迁集中安置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拆迁集中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好被征地范围内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确保社会稳定。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作品摘要

农村征地拆迁、集中安置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随着近年来成都经济的发展,农村拆迁安置问题日渐成为政府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本作品选择了成都市7个区市的部分集中安置区农民进行分圈层抽样调查,通过logistics模型回归及AHP法分析影响农民拆迁集中居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运用综合加权指数的方法分析各圈层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满意度的状况,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设计了政府、企业、农民、资金4个基本角色,并根据这四个基本角色设计出“G-E-P-F四项一体循环”模型,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提高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工作的满意度,实现政府与集中安置区农民双赢以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李鹏 瞿忠琼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民集中居住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常州、镇江为例, 2010,38(10) . [2]李天阁 高鹏 张亚冉 王涛 西南丘陵区农民生计多样性研究。 [3]汪会 和吉章 张丽君 新农村建设房屋拆迁中农民权利保护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2010,4(中). [4]王峰 赵凌云 浙江省农村征地拆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考查,2010,3. [5]成谢军 农民还是市民——农民就业问题的二元结构分析,生产力研究No.1.2010. [6]买晓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经济分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 2008. [7]孙宇杰 瞿忠琼 发达地区农民对于集中居住的积极性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2009. [8]孙晓中 杨凤灵 高淳县农民集中居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案例分析,2010. [9]罗桂华 林德萍 伍嘉裕 梁忠诚 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失地农民住房安置现状、问题与建议, 2005.

调查方式

调查数据采用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入户调查为主,个别采访为辅。按照成都市的一、二、三圈层进行分层抽样,具体每个圈层则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关于农村拆迁和集中安置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中安置现状和集中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如,李鹏,瞿忠琼教授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民集中居住满意度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农户集中居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计算了各因素的影响权重。《新农村建设房屋拆迁中农民权利保护问题研究》中汪会、吉章、张丽君从保护农民在征地折迁中权益的法律条例入手,提出在实践中拆迁农民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问题,主张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教育。孙宇杰,瞿忠琼在《发达地区农民对于集中居住的积极性调查与研究》中以江阴市农民为调查基础,分析了农民集中居住积极性的现状及影响农民积极性的主要内、外在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可行性建议。成谢军在《农民还是市民—农民就业问题的二元结构分析》中根据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和乔根森模型提出以农村相对剩余的劳动力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完成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孙晓中、杨凤玲在《高淳县农民集中居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案例分析》中以及罗桂华在《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失地农民住房安置现状、问题与建议》中均以安置现状出发,从主观方面提出安置区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总的来说,我国对拆迁安置区农民满意度的研究比较零散,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较少,更多的是从政府的角度对安置区居民就业、补偿等物质基础方面进行分析,而未从农民的角度把拆迁与集中安置结合起来分析。因此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出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的满意度就显得很有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