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撤点并校”背景下小学寄宿制对农村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基于山西临县的实证调查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文关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后,农民所承担的教育费用的变化、对家庭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以及农民对此的态度和行为选择。在对山西临县44个贫困家庭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子女教育负担进行了全面的解析。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详细介绍:
本课题以农村实行“撤点并校”为政策背景,探究在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寄宿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进而为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减贫提出政策建议

作品图片

  • “撤点并校”背景下小学寄宿制对农村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基于山西临县的实证调查
  • “撤点并校”背景下小学寄宿制对农村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基于山西临县的实证调查
  • “撤点并校”背景下小学寄宿制对农村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基于山西临县的实证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在探究新阶段如何将农村地区的减贫、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有机结合,在推进义务教育中也推进减贫做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寻找有效途径,使农村贫困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基本思路:本课题按照寄宿制学校作用于家庭经济负担的机制及影响,农民家庭应对措施以及配套政策的影响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即按照“现象---作用机制---影响---衍生效应”的逻辑进行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在详实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全面客观的把握寄宿制学校给贫困地区农民家庭带来的负担,为深入研究贫困地区农民的负担变化提供理论上的数据。 独特之处:以往研究大都集中在学校、学生和教师这三大群体身上的探讨上,很少有专门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对于农民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民经济负担的影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试图专门对此开展实证研究,最后提出我们的建设性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于帮助解决因寄宿制导致的农民“负担重”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比较寄宿前和寄宿后农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变化,衡量建立寄宿制小学后,贫困地区子女寄宿学校对家庭教育支出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关乎农民生活水平、农村消费、内需扩大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在实际应用上,文章对于指导贫困地区的教育补贴政策及配套措施制定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作品摘要

摘要: 本文关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后,农民所承担的教育费用的变化、对家庭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以及农民对此的态度和行为选择。在对山西临县44个贫困家庭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知识对农村家庭子女教育负担进行了全面的解析。调查显示,寄宿制实行后农村教育开支有显著增加,加重了农村家庭教育负担,使得贫困农民家庭经济状况愈加艰难,同时寄宿制小学条件尚有诸多缺陷,农民承担教育负担的能力低下,政策补贴存在较大缺口等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3月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举办的“新农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总成绩第三,并荣获二等奖。 2011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创新杯”课外学术竞赛上荣获特等奖。

参考文献

1[1] 白振飞.刘冬梅. 农村寄宿至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 榆林学院学报,2010 20(5) [2] 东梅,常芳,白媛媛.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J].南方经济,2008,(09):42-48 [3]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的通知[J].2004,(05):30-34 [4] 国务院办公厅.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Z1):65-69 [5]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J].青海政报,2005,(15):9-11 [6] 郭清扬.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成效——基于中西部6省区的实证研究[J].教育经济,2007,(02):45-49 [7] 侯佳.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权衡[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04):242-243 [8] 惠罗平 沈国友. 小学生寄宿要过“四关”[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3(1) [9] 吕天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革新,2007,(01):17 [10] 刘欣.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J]. 教育与经济,2006(1)

调查方式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实地问卷调查,对于政策的了解、村镇干部领导和农民主观态度等难以量化的数据主要采用了深入访谈调查的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积极肯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倡导适度调整,大力推进 郭清扬学者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存在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通过布局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者侯佳关注较多,认为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利弊权衡的问题,但利大于弊,积极肯定了其在对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和谐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其带来的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对农村文化功能的弱化、地方财政压力加大以及农民负担加重的问题。不过侯佳认为国家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中推行寄宿制学校的方式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寄宿学生进行生活费、寄宿费和交通费补贴,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利于消除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二、质疑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质效果,提出重新审视 周楠楠学者注意到了撤点并校后推行农村寄宿制学校给学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认为需要政策有所调整。作为对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的补充,东梅等学者通过陕西实证研究发现集中办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并没有明显提升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农村推行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抱怀疑态度。与此同时,徐永生学者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负担重,生活苦不堪言,健康状况糟糕的现状,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师没有得到基本保障,需要反思农村实行寄宿制学校的道路。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在转嫁教育成本,农民成为买单者 目前,关于在农村集中办学,推行农村寄宿制学校对于农民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不幸这一问题尚有争议。学者宋洲经过实地访谈发现,由于推行寄宿制农民要承担更多的学生生活费、住宿费、交通费还有其它学校衍生出来的费用,有的不放心年幼子女,让年迈的父母陪读,这都极大地加重了农民负担。而实在无法住宿的家庭,学生四五点早起上学,家长接送,也极大的加重了这部分人的负担。学者赵丽还从教育公平性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寄宿制学校其实并没有增加生均教育资源,反而让家长和学生承担更多负担,与城市相比显得极不公平。除此之外,学者王桂臣认为,尽管资源有整合,国家在农村教育上负担有所减轻,但实质是国家将成本转移到了弱势的农民身上,加剧了农民贫困,虽然国家推行了“两免一补”,但实际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最后因农民负担过重,部分孩子辍学或者前三年无法上学。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