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项目以北京市十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的开展实施情况。经调研,统计目前各高校开展灾害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各要素对其影响;教育体系和学生素质在应对灾害中所起的作用;大学生对校方灾害教育的评价和建议,通过社会宣传将灾害求生技能和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并设计灾害应对素质拓展活动于高校相关社团实践,力争探求可行性强的灾害教育模式。
详细介绍:
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精神等许多方面造成的巨大创伤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据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的灾害高发期将持续近30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4.17玉树强震、舟曲特大泥石流,都致使无数的生命死亡和伤残,这对于知识界则突显了灾害教育缺失的现状。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灾害的发生有时是不可抗拒、难以预料,但是否学习过灾害知识,有无防灾减灾技能,却往往能让人在瞬间阴阳两隔。首都大学生的灾害教育水平代表了国民灾害教育的较高水平,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灾害教育现状具有现实意义。本项目以近年来国内关于灾害教育问题研究的学术成果为基础,以北京市十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并配合大量的个案访谈,分析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的开展实施情况。经调研,统计目前各高校开展灾害教育的主要形式,各要素对高校灾害教育开展的影响,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在灾害教育中的所起的作用,大学生对校方灾害教育的评价和建议,力争探求可行性强的灾害教育模式。 研究目的 (1)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在研究之前,通过查阅资料对北京高校的灾害教育现状有一定了解。在理论基础上,设计问卷,对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实践调查。通过调查目前首都部分高校开展灾害教育的主要形式、重视程度及效果,统计分析后得出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的现阶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找出原因。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追根溯源,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面上分析目前问题存在的原因。 (3)提出建议。尝试提出灾害教育开展的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新模式,如“灾害应对技能拓展训练”、“灾害模拟桌面演练”等,并通过实际试验将其完善,以此宣传在高校开展灾害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步打破了与大自然的和谐,由此造成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从而使地震、洪水、雪灾、传染病等灾害频频发生。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大地震、青海玉树7.1级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这些灾害都致使无数的生命死亡和伤残,学校往往是伤亡惨重的重灾区。在灾害中,我们也同样见证了生命奇迹:汶川地震中无一伤亡的安县桑枣中学,在特大地震发生之时,24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青海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全校830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强烈的灾害意识、平日的灾害知识教育加上训练有素的逃生演练,是让全校师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堤坝,灾害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了多次核爆炸,在这场二战后最严重的灾害面前,日本国民表现出令世界敬佩的秩序、意志和能力,这与日本国民从小到大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灾害教育是分不开的,而我国的灾害教育,还仍然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却任重而道远。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先进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完善系统的灾害教育,更有利于灾害应对措施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而高校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又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和传授作用,在灾害多发的今天,首都高校大学生的灾害教育现状值得关注,大学生的防灾自救意识更需提高。 研究意义 大学生灾害意识与应对技能水平代表了国民的较高水平,因此了解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具有现实意义。本项目借助调查分析的相关理论及灾害教育基础知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较为全面、真实的数据可以掌握目前首都高校的灾害教育开展现状,了解学生现有的对于学校灾害教育的认知程度、需求情况和综合评价,建立模型分析各要素对首都大学生灾害教育实施的影响程度。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成果经过整合,制定出符合实际、便于操作、效果显著的高校灾害教育模式和灾害教育具体方法(灾害应对技能拓展训练等),为今后高校灾害教育的普遍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最终减少灾害的发生对大学生带来的人身及精神伤害,减轻灾害对各方造成的损失,并通过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社会宣传等形式使大众能够了解灾害教育,关注防灾减灾,形成良好的连环效应。 项目意义的坐标图示 从个人角度看,团队成员以调查研究为平台,全面锻炼科研综合素质。通过调查研究的具体结果撰写相关论文、培养自身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范围的选定,项目组研究方法主要制定如下: (1)调查方法。项目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在北京本科院校中抽取10所具有代表性且总体性别、专业、年级分布合理的大学,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校内网发布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调查。与此同时,对各高校学生工作处老师及开展灾害教育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学校开展灾害教育的形式和效果,意在了解目前灾害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不足之处。同时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灾害教育的认识、对学校开展情况的评价及建议。 (2)分析方法。在调查资料收集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获取二手数据,了解其发表背景、编写时间,进行分类,以作参考,形成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思路。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审核,取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代表性强的资料,将灾害教育现状的分布特点形象化、科学化。 总结 本项目历时一年,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查阅资料等各种途径,达到了立项所要研究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组亲身实践,深入了解社会。同时,还学习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了一种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

作品图片

  • 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通过调查目前首都部分高校开展灾害教育的主要形式、重视程度及效果、在校大学生对于自我灾害意识及避难技能的评价和对学校灾害教育的需求程度,并对不同高校进行对比研究,统计汇总分析后得出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的现阶段特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在调查中探求灾害教育开展的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新模式,如“灾害应对技能拓展训练”,并力求通过实际试验将其完善。同时宣传在高校开展灾害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项目选择十所首都高校为调查对象,借助调查分析的相关理论及灾害教育基础知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较为全面、真实的数据可以掌握目前首都高校的灾害教育开展现状,了解学生现有的对于学校灾害教育的认知程度、需求情况和综合评价,体现了科学性特点。 创新性: 理论创新本项目旨在对首都高校灾害教育现状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高校开展灾害教育的有效方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 通过调查,得出较为全面、真实的数据掌握目前首都高校的灾害教育现状及灾害教育的需求程度,了解学生现有的对于校园灾害的认知程度和应对能力。 现实指导意义: 大学生灾害意识与应对技能水平代表了国民的较高水平,因此了解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具有现实意义。本调查经过分析整合后将制定出符合实际、便于操作、效果显著的高校灾害教育模式和灾害教育具体方法,为今后高校灾害教育的普遍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作品摘要

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精神等许多方面造成的巨大创伤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而据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的灾害高发期将持续近30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4.17玉树强震、舟曲特大泥石流,都致使无数的生命死亡和伤残,这对于知识界则突显了灾害教育缺失的现状。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灾害的发生有时是不可抗拒、难以预料,但是否学习过灾害知识,有无防灾减灾技能,却往往能让人在瞬间阴阳两隔。首都大学生的灾害教育水平代表了国民灾害教育的较高水平,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灾害教育现状具有现实意义。本项目以近年来国内关于灾害教育问题研究的学术成果为基础,以十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并配合大量的个案访谈,分析首都高校大学生灾害教育的开展实施情况。经调研,统计目前各高校开展灾害教育的主要形式,各要素对高校灾害教育开展的影响,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在灾害教育中的所起的作用,大学生对校方灾害教育的评价和建议,力争探求可行性强的灾害教育模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校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 三等奖 《关于首都高校灾难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在社科类核心期刊《社科纵横》第二期发表

参考文献

论文已取得用稿通知(详见附件),尚未发表。 中国知网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现场采访、个别交谈、社会实践、集体活动、图书、报刊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灾害教育研究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很多针对灾害教育的项目,印度尼西亚也设计了非常实用、简捷的向学生进行灾害教育的学习资源。此外,墨西哥、罗马尼亚、菲律宾、新西兰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也都非常重视减灾教育,将减灾教育积极整合进学校教育内容,并建立起防灾促进系统。各国尽管防灾种类的关注上各有侧重,但都不约而同将提高防灾警觉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学生对社会安全的贡献力作为灾害教育的目标。 我国的灾害几乎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雪灾、地震、泥石流等发生频繁。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逐渐重视起了灾害教育,明白了应对灾害必须未雨绸缪。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灾害教育的形式将会进一步丰富并大范围普及。 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已步入成人阶段,灾害自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欠缺,因此,现阶段对灾害教育的研究主要以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调查研究,但实际上,大学生对灾害自救仅有较为模糊的概念,且在意识中灾害与现实依然是脱离的,忽略了对灾害的警惕与防范,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不知所措。 对大学生灾害教育的研究仅局限在有过震情的地区(如西南地区等),偏重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教育,未提出适合大学生灾害教育的合理化建议,没有考虑到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灾害教育将更有利于灾害知识与应对技巧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