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联保体”新型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博兴县案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地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民对资金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由于许多农民不能提供担保品等原因,过去主要的几种担保贷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状。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博兴县八个具有产业特色的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所收集到的数据及对当地农村合作银行、政府所提供的资料、信息的分析,分析了“大联保体”的优势及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以探析“大联保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高农户贷款的覆盖面。
详细介绍: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不断地向着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民对资金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是由于许多农民不能提供担保品等原因,农民“贷款难”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过去主要的几种担保贷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状。 联贷联保的信贷模式是一种小额信贷,它源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联保小组,从1997年被我国政府作为扶贫项目开始试点和推广以来,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及2004年银监会《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引》的相继出台,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将这种信贷模式本地化。 山东省博兴农村合作银行于2008年在该县开展了“大联保体”贷款。本调研小组对山东省博兴县八个具有不同产业模式(农业、水产、手工业)的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在当地开展“大联保体”业务的农村合作银行、调查所在地政府。本文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及资料、信息的分析,寻找“大联保体”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探究当地“大联保体”的适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 通过对博兴县 “大联保体”贷款模式及发展的研究,发现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 “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这一困扰农村多年的问题,联系博兴县地方性特点,针对农户需求及需求的变化趋势,研究其发展方向及创新方式,建立能使政府、金融机构、农户产生良性互动的农户联保信贷模式。为提供 “大联保体”农贷的银行提供改良的参考、有利于了解新型农贷运作模式摸索未来道路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对策。

作品图片

  • “大联保体”新型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博兴县案例
  • “大联保体”新型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博兴县案例
  • “大联保体”新型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博兴县案例
  • “大联保体”新型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博兴县案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是通过调研和研究来探析大联保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变更好的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首先,通过收集相关背景资料、相关理论提出和分析问题,然后到田地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银行进行实地调研进而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获取数据,最后通过对数据整理得到模型并通过对“大联保体”运作模式的相关分析得到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研究课题的时代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联保贷款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 2.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调研地有许多特色产业,通过对具有典型产业模式的不同乡镇大联保体的研究,可从中获得产业差异化对大联保体的实施方案以及效果的影响,进而探寻其中的普遍规律,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由于当地开展年限短,模式并不很成熟,有些潜在问题也亟待在可控时期解决。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博兴县 “大联保体”贷款模式及发展的研究,发现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 “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这一困扰农村多年的问题,联系博兴县地方性特点,针对农户需求及需求的变化趋势,研究其发展方向及创新方式,建立能使政府、金融机构、农户产生良性互动的农户联保信贷模式。为提供 “大联保体”农贷的银行提供改良的参考、有利于了解新型农贷运作模式摸索未来道路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对策。

作品摘要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不断地向着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民对资金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是由于许多农民不能提供担保品等原因,农民“贷款难”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过去主要的几种担保贷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状。联贷联保的信贷模式是一种小额信贷,它源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联保小组,从1997年被我国政府作为扶贫项目开始试点和推广以来,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及2004年银监会《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指引》的相继出台,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将这种信贷模式本地化。山东省博兴农村合作银行于2008年在该县开展了“大联保体”贷款。本调研小组对山东省博兴县八个具有不同产业模式(农业、水产、手工业)的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在当地开展“大联保体”业务的农村合作银行、调查所在地政府。本文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及资料、信息的分析,寻找“大联保体”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探究当地“大联保体”的适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11年4月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优秀项目 2、2011年4月 中国农业大学“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特等奖

参考文献

[1]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M].上海文艺社出版,2000 [2]陈玲.北京邮电大学学报[N].农户联保贷款模式中影响还款因素的博弈分析一兼议对邮政银行的意义,2008(4):51-54 [3]戴明祥.对中国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探讨.合作金融,2004,(7):14-15 [4]丁洲锋,孙习祥,聂鸣.小额信贷支农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06,(1) [5]杜丽群,曹斌.农村信贷市场联保贷款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9-13 [6]杜晓山等.中国小额信贷十年[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杜晓山,刘文璞等.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8]何广文.农村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9]江能.组员规模对联保贷款信货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3)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拉美和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了专门为穷人和小型经营活动提供贷款和储蓄服务的项目试验。孟加拉国农业经济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76年最先实施小额贷款试验计划;随后, 一些国家金融机构纷纷进行了这种形式的探索或试验。国外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有如下特点:(1)政府的适当参与和引导。2)农户贷款渠道的多样化。(3)实现小额信贷的市场化。(4)降低农户贷款的门槛,让小额信贷真正普及农户。 小额信贷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在中国进行试点,联保制度的起步较晚,且存在着许多问题。 联保贷款制度实施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对联保贷款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赵岩青、何广文在《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中考察了联保贷款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联保小组的形成、借贷双方重复博弈机制的形成、信用社对于风险的甄别与控制、法律能否有效发挥惩罚作用等前提条件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并不能够得到满足,张婷 《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管理探析》中研究提出,我国农信社在管理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措施方面过于简单,没有利用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这两个杠杆去进行风险评级,为此设计了利率和连带责任共同考虑下的贷款合同菜单,为联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大联保体”模式属于联保贷款中特殊的一种,国内开展得较晚,大部分在2009年之后,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关志勇在《大联保体贷款模式的经济解释:广饶案例》中得出广饶县杨庙村实行的大联保体贷款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问题,其实质是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基于地缘、血缘关系的熟人社会,解决了农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提高了监督效率。利用了政府信用介入,扩大了信用担保边界,决定了大联保体贷款模式的有效运行。 李秀琴在《以大联保体贷款创新助推特色农业发展——对荣成市“花生收购信用联盟”破解农户融资难的调查与思考》中从山东荣成市通过成立“花生收购信自、联盟”的案例中的出大联保体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农户担保贷款模式存在融资额度小、违约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弊端,实现了农户贷款担保机制的创新,对促进其他农村特色产业加强合作、更好地发挥信贷支农作用具有借鉴推广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