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金钱往来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研究由“谈钱伤感情”这一俗语出发,探讨了大学生金钱往来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研究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和自编金钱往来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测查了285名北京某大学本科生。结果发现请客行为对大学生之间的友谊质量有积极意义;而借钱情况增多会增加冲突,但不会显著地影响友谊质量。本研究对于大学生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工作都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自身的了解。
详细介绍:
“谈钱伤感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意思是在朋友之间谈到钱的问题时,双方的感情会遭遇到尴尬和挫折。这使得人们都极力避免牵扯到金钱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钱”,到底谈钱伤不伤感情,怎样谈钱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感情的融合性?这也是本研究试图探讨的问题。 大学生处于向社会人过渡的时期,他们一般没有直接经济收入,但是已经初步具备了金钱观,正是这种特点成为我们研究的兴趣和切入点。同时,大学生的友谊观也在逐步成形,我们旨在了解大学生的金钱观与友谊观是否在相互作用,并且希望能得出相关结论以指导大学生对金钱和友谊的思考。 研究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和自编金钱往来问卷,通过随机抽取班级,对285名北京某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并用SPPS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发现:(1)金钱往来中的借钱情况上,男生(14.064±3.375)比女生(13.230±2.542)更多,非独生子女(14.299±3.100)比独生子女(13.182±2.879)更多,农村(14.70±3.446)、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14.21±3.703)更多。(2)请客金额上,男生(2.51±1.034)比女生(2.22±0.837)更多,独生子女(2.47±0.977)比非独生子女(2.23±0.901)更多。(3)请客情况与友谊质量中朋友个数(0.178**)、伙伴关系(0.286**)和帮助(0.251**)三个维度显著相关。请客次数与友谊质量总分显著相关(0.274**)。(4)借钱情况与友谊质量中的冲突显著负相关(-0.140*);还钱时间与友谊质量总分显著相关(0.158*)。 研究得出结论,请客行为对大学生间友谊质量有积极意义,越多的请客行为,他的朋友个数也会比较多。借钱情况增多会增加冲突,但不会显著地影响友谊质量。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谈钱伤感情”和“亲兄弟明算账”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似乎在谈到钱的问题时,亲密的感情会变得尴尬,受到威胁,这使得人们都避免牵扯到金钱的问题。但同时,朋友之间请客借钱又是一种沟通感情和互相帮助的方式。到底谈钱伤不伤感情,这是本研究试图探讨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向成熟高速迈进的时期,在成年后的友谊、人际关系大部分是在大学时期就奠定了基础,因此大学生金钱行为对其自身友谊状况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关于金钱和情感的研究都很多,但是鲜有人对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而对金钱观念及行为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的研究也多见于国外。但对金钱观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国外研究的结果我们很难直接参考,所以本土化的研究非常必要。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北京林业大学311个本科生进行测查,对年级和专业进行匹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抽样,按照统一的程序进行施测。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在金钱交往中行为与心理的探究,试图分析出金钱在大学生友谊中的地位,一方面以此为基础,重视在友谊中的“谈钱”技巧,促进友谊的发展;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友谊观,合理科学的看待金钱和友谊的关系。 另外,本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对惯用的俗语进行批判性思考,重新审视和检验俗语在真实生活中的适用性,并指出在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谈钱伤感情”俗语的适用性。

作品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金钱往来行为与友谊质量的关系,指导大学生的金钱往来行为。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和自编金钱往来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测查了285名北京某大学本科生,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结果:①借钱情况上,男生(14.064±3.375)比女生(13.230±2.542)更多,非独生子女(14.299±3.100)比独生子女(13.182±2.879)更多,农村(14.70±3.446)、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14.21±3.703)更多。②请客金额上,男生(2.51±1.034)比女生(2.22±0.837)更多,独生子女(2.47±0.977)比非独生子女(2.23±0.901)更多。③请客情况与友谊质量中朋友个数(0.178**)、伙伴关系(0.286**)和帮助(0.251**)三个维度显著相关。请客次数与友谊质量总分显著相关(0.274**)。④借钱情况与友谊质量中的冲突显著负相关(-0.140*);还钱时间与友谊质量总分显著相关(0.158*)。结论:请客行为对大学生间友谊质量有积极意义,越多的请客行为,朋友个数也更多。借钱情况增多会增加冲突,但不会显著地影响友谊质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研究论文于2010年获得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梁希杯”学术论文大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DW Krueger. Money meanings and madness: a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Psychoanalytic review. 1992,78:209-224 [2] Belk. W, Wallendof M. The sacred meanings of money.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990, Vol.11 No.1. 35-67 [3] A.Gresham,G. Fontenot. The differing attitudes of the sexes toward money: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erspectiv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 :568-578 [4] Rabow J,Newcomb MD. Gender,socialization and money.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9,29(4):852-869 [5] 杜林致,乐国安,Thomas Li-Ping Tang. 大学生金钱心理特征及其与自我价值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2003,26[5]. [6] 谢超. 当代大学生金钱观结构及特点研究. 硕士论文. 重庆:西南大学,2007. [7] 程志生. 付出”与“报酬”对大学生友谊的影响研究, 硕士论文.2006. [8] 范兴华,方晓义.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中文版信度与效度的初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2[6] [9] 朱海燕等. 大学生金钱社会观的性别差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 [10] 李小青,邹泓,刘艳,杨颖. 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 社会交往目标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36-38

调查方式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友谊质量问卷和通过访谈、初测等环节自编的金钱往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大学生金钱心理 杜林致等人通过自编的金钱心理问卷研究了我国大学生金钱心理特征与其自我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总体上对金钱持积极、认可的态度,但不把金钱视为成功的标志。杜林致之后又研究了金钱心理与不道德行为的关系,用问卷法调查分析了管理人员和大学生的金钱心理类型及其发生不道德工作行为可能性的差异。研究发现,大学生比管理人员在工作压力、从众、组织氛围等情境中更容易发生不道德工作行为。大学生存在与管理人员不同的金钱心理特征。 国内文献与西方研究得出金钱的认知作用和情感效应的结论并不完全相符,也表明东西方在对待金钱的心理上存在较大差异。 2 大学生金钱观 谢超等人发现:大学生金钱观在金钱行为观这一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金钱行为观上功利性更强,非独生子女更为保守。金钱行为观上的差异又主要表现在占有欲望和支配方式两个因素的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金钱方面的占有欲望更为强烈,且支配方式更注重消费。 在关系性价值上,年级与专业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与理科和艺术类大学生差异显著,表现为文科>理科>艺术,文科生更看重金钱在人际关系上的价值。是否为独生子女也存在着差异,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注重金钱的关系性价值,认为金钱在建立、维持、提升及改变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上的价值更大。 3金钱与友谊的关系 直接研究金钱行为与友谊质量的文献很少。程志生在“付出”与“报酬”对大学生友谊的影响研究中提出了金钱的付出和报酬对友谊有一定的影响,付出能较多地预测友谊关系;报酬对友谊关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在交往个体的付出水平上财务因子对友谊有一定的影响,财物因子上的付出对大学生的交往活动中的交往预期、信任度、亲密度都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证明在大学生的友谊形成和保持过程中,财物作为大学生个体本身拥有的一种资源具有一定的价值肯定性,即个体的付出对友谊的形成、维系、发展的协调性、融洽性的肯定;而态度行为因子的付出对友谊关系中的亲密度有影响,说明在大学生的交往中,交往的双方注重对方的行为和态度的现实表现、关注自己在交往过程中平等地位的体现,同时也认可对方的态度行为上的投入,对方的良好的态度、行为表现会增加自己亲近对方的行为,用亲切和谐的交流方式与对方交往,这种行为会反馈给回去,从而增进了在态度行为因子上高付出的个体对亲密程度的感知水平。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