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
小类:
教育
简介:
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此,本文拟从职业选择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及心理素质分析。
详细介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高等院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又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十年来,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著与调查报告相继面世,但从教育学尤其是高校价值观教育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及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此,本文拟从职业选择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因此,好的心理素质与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两者缺一不可。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总之, 人类素质就是人类的未来, 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状况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疆土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文化大国, 我们要在未来世界中有所作为, 担当起负责任大国的角色, 我们要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实现13 亿人口的现代化、实现祖国的完整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定要拥有和它们相匹配的国民素质。因此, 迅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不仅仅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也是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分析, 让大学生明白自身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一个多元化职业价值观挑战一元主导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大多数人的理想,一名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对以后职业团队中队员关系的处理以及作为一个团体应该保持团结积极的心态。 基本思路:如何去做一名讲诚信心理素质良好的大学生,做好一切的准备去面对社会以及当代高校如何去教育大学生, 培育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坚持竞争与合作并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有相关的理论和例子来进一步的证实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让各个高校更加的注重大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大学生应该有有价值观,在校学习成绩只是辅助未来就业发展的一部分,现代大学生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好的心理素质。

作品摘要

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此,本文拟从职业选择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及心理素质分析。首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改变:一是择业途径从“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二是择业目标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三是择业标准从“内在精神型”到“外在功利型。四是择业取向从“一元”到“多元。其次,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二是功利性职业观挑战诚信价值观。三是竞争性职业观挑战以和为贵价值观。四是多元化职业价值观挑战一元主导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集合体。然后,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新任务:一是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择业观是大学生职业的基本评价和看法,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坚持“做人”与“做事”同步。三是培育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坚持竞争与合作并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教育探索》 《职业时空》

调查方式

通过书报刊物和统计报表中的一些客观数字来论证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近年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心理学界引起研究热潮。在对国内外近年有关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进行综述,展现现在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心理健康素质”是个新概念,以前很少有人使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的定义: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身体特点。这些心理品质和身体特点影响或决定着个体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国内外专家一般也会从就业大学生和在校学校进行测试,他们在就业后的心理健康素质与在校也有明显的不一样。以及在校大学生与就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改变的问题。我们可以拿美国做例子,一个开放的国家,但是他们的信仰很坚定,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会很贴近实际生活。东西方教育体制和方法的大相径庭想必大家早有耳闻。在慕尼黑的德国同事很多“80后”,他们在很多方面却很不“80后”,难道“80后”还没有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概念?至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父母口中常常夸赞的“好孩子”的影子。相信有些优秀的素质是不区分文化的。    德国的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娇气,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钻”劲儿。当一个问题发生时,他们第一想到的是如何最快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他们总是会自己主动地去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很多事情是在我们眼中孩子通常都不喜欢做的,或者是让人一看就觉得难度很大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整个德国基础教育的成果。在德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16—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如果孩子不自觉执行,父母有权通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将派专门的执法人员监督孩子执行法律条例。 在我觉得现在我们大学生现在再来与国外的孩子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与其责怪别人、推卸责任,不如现在给自己一个机会问问自己你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你能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吗?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