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金融危机背景下灾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5个县23个村的实证调查
小类:
经济
简介:
金融危机冲击下,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灾区返乡农民工而言,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使得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管是选择留在本地务农,选择本地非农就业参与灾后重建还是继续踏上外出务工的道路,由于存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不同的渠道都可能是他们最理性的选择。因而研究他们的就业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基于四川省地震灾区5个县23个村的实地调查,着重分析灾区返乡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返乡后的就业意愿、就业选择,在此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深入探析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影响因素。以此为解决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正逐步冲击着世界实体经济,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风暴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正承受着一波侵袭,大批中小企业停产倒闭,大量农民工被迫失业返乡,形成“返乡潮”。据农业部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大约有两千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很可能导致他们增收渠道变窄,而“返乡潮”的出现,甚至可能会延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其本质意义在于一个城乡收入链条的断裂。这些思想活跃的农民工精英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对于灾区返乡农民工而言,由于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使得灾区返乡农民工面临的再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和复杂。对他们而言,不管是选择留在本地务农,选择本地非农就业参与灾后重建还是继续踏上外出务工的道路,由于存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不同的渠道都可能是他们最理性的选择。但是,据有关部门介绍,按照现在的进度,全省农村永久性住房08年底预计完成70%,明春将接近尾声,届时灾区农村群众会集中产生就业愿望,再加上09年沿海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民工回流,灾区劳务工作压力肯定会很大。同时,值得警惕的是,由于不少返乡农民工带回来的不是现金、消费和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而是再就业的困难和基层稳定的巨大压力。如果灾区大量的农民工回流和收入来源的不确定,不仅会加剧灾区本已严峻就业形势,而且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作品图片

  • 金融危机背景下灾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5个县23个村的实证调查
  • 金融危机背景下灾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5个县23个村的实证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金融危机背景下,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地震的双重影响,使得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何促进他们再就业也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基于四川省地震灾区5个县23个村的实地调查,着重分析了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基本特征、返乡后的就业意愿、就业选择,在此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深入探析了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在保证研究逻辑联系严密、协调、可靠的前提下,本课题遵循哲学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同时,不拘泥于研究手段、固有的结论,而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大胆进行新的探索。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提供了翔实的结论基础和依据,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借鉴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本课题力求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就业意愿以及就业选择影响因素,以此为政府解决灾区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明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各项解决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在某种层面上也会丰富和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作品摘要

金融危机冲击下,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灾区返乡农民工而言,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使得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管是选择留在本地务农,选择本地非农就业参与灾后重建还是继续踏上外出务工的道路,由于存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不同的渠道都可能是他们最理性的选择。因而研究他们的就业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基于四川省地震灾区5个县23个村的实地调查,着重分析灾区返乡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返乡后的就业意愿、就业选择,在此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深入探析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影响因素。以此为解决灾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课题获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基金(CR0803)资助。 1、课题论文《地震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已被《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录用; 2、课题论文《对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已被《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录用; 3、课题论文《金融危机冲击下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5个县23个村的实地调查》已被《改革与战略》(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录用; 4、课题论文《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已被“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家园”高层论坛(由四川省老教授协会和四川农业大学主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收录; 5、课题论文《四川省重灾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现状实证调研》已收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录取通知。

参考文献

[1] Robert E.B.Lucas.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Movers and Stayers:Assimilation, Impacts, Links and Proximity[A].Paper prepared for Conference on African Migra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Johannesburg,South Africa,2003(7):4-7 [2] 张宗益、周勇、卢顺霞等.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4):36-39. [3] 路昌.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成本收益分析[J].消费导刊,2008(10):70. [4] 韩俊、崔传义.从战略高度看待农民工回乡创业[J].农村金融研究, 2008(5):9-11. [5] 王西玉、崔传义等.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7):99-109. [6] 王涛生.中国农民工短缺的实证分析及其趋势预测[J].中国农村经济, 2006(7):11-20,29 [7] 刘铮.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实悖论——“农民工回流”的成因及效应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5-129. [8] 阳立高、廖进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3):56-59.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农民工回流的原因 Lucas(2003)认为导致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有两类,第一类包括在城市没找到工作和一定状况下工作机会丧失;第二类回流基于攒一笔钱的迁移目的已经实现,而家乡是花掉这笔钱或用这笔钱投资最好的地方。李家祥(2007)认为农民进城逆向回流作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农民工回流是农村劳动力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建立在成本与收益分析基础上的一个选择(张宗益,2007)。不管价值评价如何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农民工出现回流行为是因为城市劳动的风险在增加,而投入产出比却在下降(路昌,2008)。 (2)农民工回流的影响 韩俊、崔传义(2008)认为回流农民工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农民工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制度执行的不连续和市民化过程的中断,阻碍城市化进程(王涛生,2006)。农民工返乡后如果选择留在村里重操旧业,很可能使本已稀缺的农村土地再次告急。土地承载劳力的增加,又将参与有限农业产出的过度分配。这种由减负带来的农业增收,很快又会在承载负担加重的情况下重归于原有的水平(刘铮,2006)。 (3)解决回流农民工就业的对策措施 张宗益(2007)认为应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解决回流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吕学静(2007),程伟(2006)等认为应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提高农民工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郭军盈(2006)、阳立高(2008)、韩俊(2008)等认为应利用财政金融政策,积极扶持回流农民工创业,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张辉金(2006)则认为要解决农民工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政策上给予农民工合法的地位和同等的权利,其中农民工身份的市民化是根本。 (4)已有研究述评 上述研究对农民工回流问题作了比较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对本课题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灾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但是,上述研究主要是在“民工潮”和“民工荒”特定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思考,这与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潮”显然不可同一而论,而对灾区返乡农民工而言,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使得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何促进他们再就业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