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傩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傩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重点省区,2006年,南丰傩舞、婺源傩舞、乐安傩舞、湘东区傩面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西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小枧村的傩文化作为考察重点,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就傩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可为相关地区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亦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详细介绍:
傩文化是一项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符合党在十七大所提出的“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发掘和保护,重视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图表分析法、历史文献法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客观地反映了傩文化在乡村地区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傩文化社区居民中人们的意愿。在研究视角上,采用了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傩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文章资料真实可靠、视角新颖独特,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和先进性。 目前,关于傩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论述著作以宏观把握存在现状、横向比较各地差异者居多,选择某个有代表性的点进行纵向跟踪、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言的成果还不多见。笔者长期关注萍乡市小枧村傩文化发展动态,并在春节等特殊庆典日进行重点调查,充分运用历史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客观反映了傩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言。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调查其基本情况,分析其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保护与传承建言,为地区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亦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为构建和谐文化献计献策。 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个案,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式的调查方法,调查傩舞队和傩面具雕刻艺人的基本情况,并从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傩文化保护状况堪忧与傩艺传承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傩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先进性:傩文化是一项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符合党在十七大所提出的文化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研究视角上,采用了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傩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文章资料真实可靠、视角新颖独特,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和先进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萍乡市小枧傩是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其保护与传承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它的认识,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对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示范效应,有利于萍乡市文化产业的经营。另外,加强对小枧村傩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研究,可为当地旅游开发提供借鉴作用。总之,对小枧村傩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研究既可以为相关地区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亦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作品摘要

内容摘要:傩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重点省区,2006年,南丰傩舞、婺源傩舞、乐安傩舞、湘东区傩面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西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小枧村的傩文化作为考察重点,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就傩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可为相关地区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亦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2、肖树美主编:《萍乡傩文化寻踪》,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林河著:《中国巫傩史》,花城出版社,2001年 4、袁支亮著:《傩•萍乡傩》,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增刊,1995年 5、汤一介主编:《中国傩文化》,新华出版社,1991年 6、林河著:《古傩寻踪》,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7、康宝成著:《傩戏艺术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8、余大喜著:《中国傩神谱》,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 9、刘芝凤著:《戴着面具起舞》,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罗勇、凌焰著:《傩文化与乡村社会》,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1、刘洪辟修,李有鋆撰,《昭萍志略》卷二《营建志•坛庙》 12、冯骥才:《灵魂不能下跪-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危远辉著:《古傩萍乡》,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14、(日)广田律子著,王汝澜、安小铁译:《“鬼”之来路—中国的假面与祭祀》,中华书局,2005年。

调查方式

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图表分析法、历史文献法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客观地反映了傩文化在乡村地区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傩文化社区居民中人们的意愿。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傩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新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王文章先生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一书站在历史与文化的总体高度,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全方位地、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提出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日)广田律子所著的《“鬼”之来路—中国的假面与祭祀》一书追述了傩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并通过在中国各地的调查报告介绍傩文化的祭祀、信仰及其在文娱表演时出场的形态,寻找日中之傩比较研究的线索。刘芝凤先生所著的《带着面具起舞》一书在对中国傩文化概述的基础上罗列了中国傩的文化形式,重点指明了傩文化民间传承类型及现存剧目,突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林河先生著《中国巫傩史》一书对巫傩等“野性文化”进行阐释,包括“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存在于野性文化之中”,“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源头”,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基因,提出了加强对巫傩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汤一介先生主编的《中国傩文化》一书深入分析了傩作为一种泛世界文化的“内核”,对傩文化与道、佛、儒等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别阐述,还提出“永恒的傩”的概论。毛礼镁的《江西傩及目连戏》一书立足江西,就江西傩文化、目连文化、道教文化铺陈论述,从而去认识宗教民俗文化。肖树美先生主编的《萍乡傩文化寻踪》一书从傩面具、傩舞蹈、傩音乐、傩庙宇、傩诗联等方面入手,对萍乡傩文化做了广泛的介绍。罗勇教授和凌焰所撰写的《傩文化与乡村社会》一文通过对萍乡市小枧傩庙的历史和相关傩事活动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了傩文化在乡村社会长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傩文化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由以上可知,目前关于傩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论述著作以宏观把握存在现状、横向比较各地差异者居多,选择某个有代表性的点进行纵向跟踪、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言的成果还不多见。笔者长期关注萍乡市小枧村傩文化发展动态,并在春节等特殊庆典日进行重点调查,充分运用历史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客观反映了傩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言,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和可操作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