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当代青年农民工婚姻家庭观念变迁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外出务工青年婚姻状况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对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婚姻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着重从当代农民工婚姻质量,婚配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江西省为主体,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婚恋观念、婚姻生活质量、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提高农民工婚姻家庭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寻找对策。
详细介绍:
农民工进城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是,以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造成青年男女异地婚配现象的研究相对要少。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如何?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这正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对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婚姻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着重从当代农民工婚姻质量,婚配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江西省为主体,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婚恋观念、婚姻生活质量、生育观念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我们在进行此次调查研究时,试图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来讨论以下问题: 1.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造成青年男女异地婚配现象,由此带来婚姻家庭观念的巨大变化,造成的留守儿童、农民养老、家庭关系稳定等大量问题。 2.农民工婚姻家庭观念变化引发的系列问题,如对三农问题、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等提出的严峻挑战。 3.引导青年农民工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以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造成青年男女异地婚配现象的研究相对要少。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如何?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这正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婚姻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对任何国家和地区而言,人口的婚姻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体及其家庭生活状态,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本文以研究上述问题为出发点,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为解决上述问题寻找科学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农民工进城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范围涉及农民工的收入、消费、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社会分层、社会保障,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农民工犯罪问题等。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但是,以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造成青年男女异地婚配现象的研究相对要少。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如何?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这正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青年农民工婚姻家庭观念问题是伴随着民工潮的出现而凸现出来的, 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处理起来并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循, 本文对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婚姻状况进行研究,为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些参考。为提高农民工婚姻家庭生活质量,为维护青年农民工合法权益多做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作品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进城务工问题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范围较广,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加以探讨。但是因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造成青年男女异地婚配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与传统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家庭养老、儿童教育、计划生育的影响研究却显得不足;农民异地婚配现象所带来或引发的系列问题既关系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又为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难题;既挑战了传统的养老模式,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我们将采取实证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手段对当代农民婚姻质量、婚配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提高农民工婚姻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寻找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农民-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廖根深.从“民工荒”看务工青年群体的新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3期. [3]彭娟.当代乡村生育观研究—以浙北桐乡市A村为例[D],河海大学.2007. [4]陈胜利,张世琨.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5]卢国显.农民工与市民通婚意愿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统计报表、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研究阐述 19世纪初,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首次对人口问题和生育行为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50年代后,贝克尔(Gary Becker)、伊斯特林(Richard A.Easterlin)、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等学者运用经济学对家庭和人口学进行了经济学的研究。 科尔(Ansley Coale)、弗里德曼(Rcnald Freedman)等人口社会学家强调社会结构和行为规范等环境作用对人口转变对家庭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Andrew Christensen,Neil S. Jacobson《为了永恒的爱-有效地化解夫妻间的分歧》一书对夫妻间的心理和情感差异,以实例分析的方式进行了剖析和研究。法国雅克•萨洛姆的《围城中的自由人》,美国切丽•卡特•斯考特博士的《假如爱情是游戏这就是规则》等书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婚姻中夫妻相处的原则。 众多的国外学者对婚姻、家庭和人口的社会学研究,都是围绕:“一、家庭或个人是理性的决策单位;二、这个决策单位是按照类似于市场或利益的原则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这两个思路进行的。 (二)国内研究概况 社会学界泰斗费孝通在1930年的《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对现代婚姻进行了制度性研究。李景江先生1933年著的《定量社会概况调查》和言心哲先生于1935年著的《中国乡村人口问题分析》等,开启了近代中国农村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先河。 1979年中国社会学热兴起,随后涌现出的由陆书艺主编的《改革中的农民问题》,王春光著的《社会流动与社会重构》等一大批著作后,对中国农村改革,农民生活状况,农村教育,农村经济模式,农村人口,农村社会组织文化等问题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 徐安琪、李银河、周孝正、樊爱国、叶文振等一大批社会学家和学者对中国当代婚姻家庭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描述。 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对“农民”尤其是“农民工”的婚恋观念关注较少,研究的成果也不多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