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与激励因素调查与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报告以志愿服务的目的和激励为研究对象,探究志愿服务前后心理落差以及现今的激励措施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利用量表方法以及激励保健双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对参与志愿服务与未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志愿者在服务的前后存在落差,且激励措施存在缺陷。针对激励措施缺陷提出解决方法,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详细介绍:
报告以志愿服务的目的和激励为研究对象,探究志愿服务前后心理落差以及现今的激励措施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利用量表方法以及激励保健双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对参与志愿服务与未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志愿者在服务的前后存在落差,且激励措施存在缺陷。针对激励措施缺陷提出解决方法,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作品图片

  • 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与激励因素调查与研究
  • 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与激励因素调查与研究
  • 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与激励因素调查与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报告以志愿服务的目的和激励为研究对象,探究志愿服务前后心理落差以及现今的激励措施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利用量表方法以及激励保健双因素对其进行分析, 对参与志愿服务与未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说明志愿者在服务的前后存在落差,且激励措施存在缺陷。针对激励措施缺陷提出解决方法,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作品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国的志愿服务也在朝前发展。中国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加入志愿服务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我们研究的是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前后有没有存在心理落差,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再进行这些因素的分析。而激励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落差,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但在调查中发现现今的激励措施是存在着缺陷的,我们研究了激励措施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方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广东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 广东金融学院第四届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张乾坤: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激动研究[J] [2] 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 3 [3] 羊晓莹:浅谈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问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5 [4] 余凯成:组织行为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 闪茜符,戴卫义等: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5):48 [6]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7] 王方华,周洁如:非营利组织营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 [8] 吕捷强:激励与激励陷阱[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25. [9] 许慧霞:浅析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82. [10] Steven P. Robbins: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the 9th edition)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2 [11] 张驰:关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 [12] 陈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价值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3 [13] 王静: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商业文化,2009,1:1 [14] 王泓: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2007,7 [15] 郭晓蕾,巩旭彦: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社会化运作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第4卷第3期),2007,8 [16] 赫茨伯格,张湛译: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 [17]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0

调查方式

问卷、个别访谈、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如龚河华(2003)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因素结构的研究》,确立了7因素结构模型: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社会责任、环境影响、交往需要、利他和利己的共7个因素,该研究还编制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问卷》;董海军和倪赤丹(2003)则认为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为亲合动机、结群动机、荣耀动机、成就动机、利他动机和提升动机;殷小川和田惠芬(2004)在《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动机分析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对策》中把大学生志愿者的动机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成就动机,归属需要,权力动机,自我检验、自我提高动机,娱乐、交往动机;吴文琪(2006)在《大学生参与大型运动会志愿者服务的动机研究》认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主要包括自我成长的需要、追求知识与技能、交往的需要、回报社会等4个方面;周启迪(2006)在《奥运会志愿者服务行为和待遇分析—兼论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为和待遇》中认为,根据社会和文化的差异,以及志愿者自身从事工作的性质不同,志愿者的观念会有很大的区别,尽管如此他们都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自愿行为、利他主义、社会贡献;张乾坤(2009)指出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目的有:消磨空闲时间,自我宗教信仰,增加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有助于以后找工作,结识更多朋友,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帮助有需要的人,热心公益,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使我的社会责任,倡导社会文明等;张纪花(2009)也提到了以下几种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为提升自身价值奉献社会而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响应国家号召、承担社会责任而积极参与的,为以后实现就业积累实践经验而主动参与的,为了赚些生活补贴而无奈参加的,学校相关部门为了与社区联动而组织的等。 张纪花(2009)更简要地将激励措施概括为荣誉式激励、有偿式激励和专业实践锻炼激励三种。而存在问题还有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薄弱、志愿服务的支持网络严重缺位、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专业性普遍不足、忽视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心理特征等;羊晓莹(2010)指出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方式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可以来自于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可以是社会组织激励,也可以是个人激励,而志愿服务的类型途径培训评估表彰等都对志愿者的持续性投入度产生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其最终目的都是以成才为核心,激发服务热情提高服务效率培养社会责任感。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