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城市废墟综合处理是地震后城市重建工作的首要内容。课题组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研究地震废墟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分析汶川地震后处理废墟的特殊性和目前灾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误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震废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处理的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
详细介绍:
城市废墟综合处理是地震后城市重建工作的首要内容。课题组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研究地震废墟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分析汶川地震后处理废墟的特殊性和目前灾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误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震废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处理的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主要从五大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即:一、地震后城市废墟主要来源与构成;二、地震后汶川废墟处理工作的困难及特殊性;三、国内处理综合处理废墟问题的误区;四、国内外城市灾后废墟处理措施;五、汶川地区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策略建议。

作品图片

  • 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研究
  • 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研究
  • 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研究
  • 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研究地震废墟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分析汶川地震后处理废墟的特殊性和目前灾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误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震废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废墟处理的相关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是在深入调研、研究和取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案例,结合汶川地区具体特点,对汶川地震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汶川地区震后城市废墟的有效处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本作品旨对震后城市废墟的综合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提高,为国内外今后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作品摘要

城市废墟综合处理是地震后城市重建工作的首要内容。课题组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研究地震废墟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分析汶川地震后处理废墟的特殊性和目前灾后城市废墟综合处理的误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震废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处理的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卫华,中国第一个CDM项目前生今世[J], 经济, 2007,(07) [2] 刘春尧, 刘培培, 准好氧填埋场渗滤液COD衰减规律研究[J],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S1) [3] 侯艳雯,垃圾岂能一埋了之[J], 深圳特区科技, 1999,(04) [4] 王刊良, 徐寅峰, 汪应洛, 一个有害物品填埋场选址的决策支持系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11) [5] 杨春梅, 蒋文, 王晓曦,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的治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6) [6] 房怀阳, 吴长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气资源的产量估算及其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9,(06) [7] 刘婵娟,日本发展环保型农业[J], 世界农业, 1994,(02) [8] 李四清 , 胡群芳 , 陈晓双, “垃圾围城”路何在[J], 经济工作导刊, 2001,(15) [9] 北海市白水塘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简况[J],广西市场与价格, 1999,(05) [10] 专家点评[J],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1,(08)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城市废墟清理和垃圾处理是地震后城市重建工作的首要内容。从地震灾害对汶川地区的影响出发,分析震后城市垃圾处理的特殊性,研究城市废墟中垃圾的来源分类与构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震后垃圾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汶川地区自身特点,提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垃圾处理的主要内容及综合处理策略,从而指导灾后的重建工作。 在国外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技术已具有一定基础,国外先进垃圾处理思路一般都为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垃圾。而在我国建筑垃圾几乎全部运往郊区,采取堆放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我国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非常低,相关课题研究数目很少,尤其针对地震的垃圾处理研究更少,结合汶川特定的地理环境做出的课题研究更少之又少,因此这一课题研究对汶川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对于垃圾处理又结合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自然状况;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保护旅游资源,要留下地震保护遗址;在这个基础上,把川西城镇布局统一优先考虑,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城镇规划。将垃圾处理所产生的连带格局最大化,从而优化当地环境,目的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汶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