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客家传统民居--基于广东梅州的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此项目将各种型制的客家传统民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先阐述了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型制多元化的成因,进而着重介绍了客家方楼、圆楼、四角楼、围龙屋、西化的围龙屋等几种典型的客家民居型制,在大量调查事实的基础上挖掘它们之间深层次的联系和共同特点,比较系统和客观地阐述了“客家传统民居”的构成要素,帮助人们在深入了解“客家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详细介绍:
客家民系是汉族支系,在流徙中形成,人口庞大,英才辈出,是汉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颇具传奇色彩的一派。而客家传统民居作为客家民系的时代产物,深刻记录了客家民系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社会环境和相应人文特征的变化,其型制之多,变化之大,如龙生九子,堪称一奇。目前对传统客家民居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角度多方位,涉及美学、设计思想、建筑物理功能、文化、渊源、风水,甚至易学等等方面,成果丰硕,但其中针对梅州地区的客家民居或者以梅州地区为例的研究、专著和调查报告屈指可数;且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客家民居的圆楼和围龙屋两种型制,而对其他型制的客家民居研究较少。此项目紧扣客家建筑文化不言自明的延续性和继承性,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了客家方楼、圆楼、四角楼、围龙屋、西化的围龙屋等几种典型的民居型制,获得第一手材料,并注重从调查事实进行合理分析,挖掘它们之间深层次的联系和共同特点,深入分析了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条件、空间设计、功能构成特点、装饰工艺、文化内涵等内容,有助于人们深刻地了解客家传统民居、客家人、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将客家传统民居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品图片

  • 客家传统民居--基于广东梅州的研究
  • 客家传统民居--基于广东梅州的研究
  • 客家传统民居--基于广东梅州的研究
  • 客家传统民居--基于广东梅州的研究
  • 客家传统民居--基于广东梅州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挖掘广东梅州客家方楼、圆楼和围龙屋等不同型制的客家传统民居之间深层次的联系和共同特点,比较完整和客观地阐述客家传统民居作为客家民系的独特建筑所具有的构成要素,帮助人们在深入了解“客家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研究地区具有代表性。梅州地区是客家传统聚居地和文化核心地区,有着成熟的建筑文化和丰富的建筑型制。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讨论析; 3.研究方向的独特性。本文特色是全面系统地解析各种型制的客家传统民居所具有的物理和文化特点,有别于当前相关专著、论文、论述对针对客家圆楼和围龙屋进行研究的状况。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自20世纪以来,客家民系受到了极大关注,对其研究有逐渐深入的趋势和要求,“客家学”方兴未艾。而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时代的产物,具有耐久性,是各时代劳动人民创造力的真实证据,本篇调查报告充分展示了客家传统民居的典型型制,深入分析了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条件、建筑工艺和人文特征,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客家传统民居、客家文化,对客家传统民居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本文将各种型制的客家传统民居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研究,着重调查了客家方楼、圆楼、四角楼、围龙屋、西化的围龙屋等几种典型型制的传统民居,在大量调查事实的基础上挖掘它们之间深层次的联系和共同特点,分析了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条件、建筑特征、装饰工艺、文化内涵等内容。 作品大纲: 一、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型制多元化的成因简述 二、客家传统民居基本型制 (一)“返祖”的四角楼 (二)“规天矩地”的土楼 (三)具有里程意义的围龙屋 三、客家传统民居形成条件分析 四、客家传统民居共同建筑特点分析 (一)客家传统民居的空间设计和功能构成 (二)具有客家特色的建筑部件 (三)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分析 五、客家传统民居共同人文特征分析 (一)文化和谐的人文特征 (二)生态和谐的人文特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9年5月,在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挑战杯”聚晖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5 [2]《客家学研究》编委会编; 吴泽主编. 《客家学研究》第二辑[C].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12 [3]叶小华等.客都梅州[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1 [4]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1.9 [5]黄崇岳,杨耀林.客家围屋[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1 [6]高友谦.中国风水文化[M].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04.6 [7] 陆烁, 秦倞.中国经典古建筑之旅[M]. 北京: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6.4 [8] 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8 [9] 肖苑,刘管平.梅州客家民居探索 [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 [C];2001.8 [10] 邱国锋.梅州市客家民居建筑的初步研究[J].南方建筑, 1995,(3):17-19

调查方式

1、实地考察。赴梅州市各市县区进行实地调查;2、整理、归类、分析。第一时间整理图文材料,分类存档、比较,归结问题;3、翻阅经典。求证观点,求解考察中发现的问题;4、报告撰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对传统客家民居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角度多方位,涉及美学、设计思想、建筑物理功能、文化、渊源、风水,甚至易学等等方面,成果丰硕,但尚未达到饱和圆满的程度。现列举目前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一个是对闽西客家民居研究较多,几乎过半的研究都是围绕闽西客住地区进行的,很多人误以为传统客家民居就是闽西土楼,相对之下,对粤东地区的客家民居研究较少,至于专门针对梅州地区的客家民居或者以梅州地区为例的研究、专著和调查报告更是屈指可数;另一个是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客家民居的圆楼和围龙屋两种型制,而对其他型制的客家民居研究较少,对客家传统民居的多样化缺乏认识;还有一个是部分研究的结论失真,客家研究勃兴,客家民居的学术价值也水涨船高,但不乏强行使之增值的做法,如在从生殖崇拜、易学、设计思想等角度分析客家民居时,很多刨根究底的分析理解无止境地深奥化、完美化,难脱以今度古之嫌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