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谁动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奶酪?--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的非制度因素分析
小类:
管理
简介:
通过对广东省四个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流向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并未严格按照政策规范与制度安排办事,财政支农资金运作受非制度因素影响明显,导致财政支农政策失灵。随着中央财政投入的逐年加大,缺乏公正的评判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则直接导致了非制度因素影响的产生。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之间并不相关。非制度因素消解了现有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度刚性,导致支农支出的不合理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对此,本文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性建议。
详细介绍: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巨幅增加,特别是在中央制订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三农”投入3700亿元,财政支农资金成为一块巨大的利益奶酪。那么,这块奶酪怎么分?谁会得到和怎样得到一片奶酪?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广东省四个城市地方政府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补贴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并未严格按照政策规范与制度安排办事,财政支农资金分配明显受到地缘主义、宗族主义、悲情主义、机会主义等非制度因素影响,导致财政支农政策失灵。随着中央财政投入的逐年加大,缺乏公正的评判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则直接导致了非制度因素影响的产生。非制度因素消解了现有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度刚性,导致财政支农支出的不合理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到底谁动了财政支农资金这块奶酪?国家审计报告表明,地方政府大量违规挪用和挤占中央转移支付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当正式的政策规范与制度安排遭遇地方特殊政治行政生态,“财政奶酪”并不能实行公平而有效的配置,而是在非制度因素的影响下被随意切割,加剧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问题的严峻性。如何破解难题?本文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性建议。

作品图片

  • 谁动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奶酪?--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的非制度因素分析
  • 谁动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奶酪?--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的非制度因素分析
  • 谁动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奶酪?--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的非制度因素分析
  • 谁动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奶酪?--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的非制度因素分析
  • 谁动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奶酪?--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的非制度因素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巨幅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成为一块巨大的利益奶酪。那么,这块奶酪怎么分?谁会得到和怎样得到一片奶酪?这是本作品要回答的首要问题。作品通过梳理文件政策、调查所得数据和现有研究成果,找到研究切入点;通过广东省四市村庄案例的分析,归结出影响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的各种非制度因素,并对这些非制度因素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原因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最后据此提出了四点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作品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资料翔实,研究方法科学,分析深入细致,推论严谨。 2. 研究的问题既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3. 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独特,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政策执行过程中非制度因素的影响为具体对象,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合理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揭示了非制度因素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运作的影响及其原因,从制度、体制和机制方面提出了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性建议。本研究成果对于加强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管理、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具有直接的参考借鉴作用,对于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监督和保障地方政府落实财政支农政策、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具有建设性指导作用。

作品摘要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巨幅增加,中央制订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三农”投入3700亿元,财政支农资金成为一块巨大的利益奶酪。那么,这块奶酪怎么分?谁会得到和怎样得到一片奶酪?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广东省四个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补贴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并未严格按照政策规范与制度安排办事,财政支农资金分配明显受到地缘主义、宗族主义、悲情主义、机会主义等非制度因素影响,导致财政支农政策失灵。随着中央财政投入的逐年加大,缺乏公正的评判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则直接导致了非制度因素影响的产生。非制度因素消解了现有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度刚性,导致财政支农支出的不合理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到底谁动了财政支农资金这块奶酪?国家审计报告表明,地方政府大量违规挪用和挤占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当正式的政策规范与制度安排遭遇地方特殊政治行政生态,“财政奶酪”并不能实行公平而有效的配置,而是在非制度因素的影响下被随意切割,加剧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问题的严峻性。如何破解难题?本文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性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09年获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2008年获第三届“挑战杯”校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3.2007年获校学生课外科研课题校级重点立项课题。 4.2006年5月获《南风窗》杂志社“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招标课题立项资助。2006年11月,调研成果在《南风窗》杂志社同我校联合举办的专场报告会上报告。调研成果及调研报告会被《广州日报》、《新快报》、《信息时报》、新浪新闻、广州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本作品中所引用之关于村庄案例的各项数据皆来源于实地调查所得,为第一手材料; 2.本作品中所引用之关于全国、广东全省的经济数据及M市、S市、G市和D市的经济数据分别来源于权威媒体报道、国家审计署审计公告、广东省统计局2008年统计年鉴,或由以上资料整理所得; 3.本作品中所引用之政策条文及研究成果出处分别见于作品附录一:规范性文件和学术文献与媒体报道部分;相关政策综述详见作品附录二; 4.本作品有图片资料及媒体对本作品的报道附后(详见作品附录三、四),另准备有作品相关图片和访谈录音资料备索。

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访谈、数据采集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而言,2009年4月10日在中国期刊网以篇名为“财政支农”、时间“由1979至2009年”为条件进行精确搜索,共发现有1306篇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1979年至2009年这段时间内,学界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研究焦点大多集中于财政支出规模、支出效益与政策评价几方面,特别是对财政支农资金额度的增减调整状况研究和财政支农规模与农业发展效益的相关性研究这两个方面的主题,学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当前学界却忽视了对财政支农资金分配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中非制度因素影响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对财政支农资金运作过程中什么因素在发挥实际作用?这些因素产生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它们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对这些关乎财政支农资金何以得到全面落实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切实的解决。 在研究的学科方面,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经济学(财政学)领域,大多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对中国或国内某个地区的财政支农资金状况进行简单套用,缺乏对中国本土经验的归纳和分析;此外,既有的研究成果还缺乏对财政支农政策的微观透视和分析,进而缺乏对中国财政支农体系和制度的全面认识和整体判读,结论也只能是片面的。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统计数据的量化研究,本作品首次在此主题上引入定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并辅以对数据的定量分析,既有对案例的深入刻画和理论分析,也有精确的数量比较和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准确定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