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聆听城市主人的声音--关于“限塑令”实施后济南市居民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以2008年6月1日我国实施的“限塑令”为背景,探寻“限塑令”实施后济南市消费者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层剖析。在“限塑令”实施后,调查组成员进行了历时近一年的跟踪调研,采用定点观测、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报表等调研方式,深入济南市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及时追踪消费者在“限塑令”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利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分析总结“限塑令”对居民消费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挖掘“限塑令”实施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源。同时作品结合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的议案,对其观点进行补充与完善。最后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建议,力求通过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合理的引导措施和技术手段来保障“限塑令”在济南市的实施,并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建议。该报告得到了山东省政协、省统计局、省环保局以及省计划经济研究院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与肯定。
详细介绍:
1.作品研究背景: 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意味着人们将不再免费享用塑料袋带来的便利,这必将引起一场法规与人们生活习惯的博弈。针对这一现象,作为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从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入手,对“限塑令”实施过程中济南市居民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展开了此项社会调查。 2.作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品立足于“人”自身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济南市“限塑令”的实施成效,探寻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深入分析“限塑令”实施遇到阻碍的原因,进而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力求提出更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方法、合理的引导措施和技术手段来保障“限塑令”在济南市的实施,并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建议。这对促进人、社会与政策性法规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作品成文思路: 详细阐述调研的基本情况,深入观察消费者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层剖析,继而阐述我们的观点,最后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建议。 4.作品独特之处: (1)选题上,选取能反映社会现象的微观角度——体现个体“人”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 (2)本文调研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既有翔实的数据支持,又有先进的理论指导,研究结论真实可信,对策现实可行。调研过程中以问卷调查、统计资料和定点观测的数据作为依据进行推理。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关于济南市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原始数据。① 对近3000名消费者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调查。② 实地重点走访济南市三处农贸市场:自由大街农贸市场、舜玉小区农贸市场、朝山街自由集贸区及两家大型购物超市:历下大润发超市、华联超市舜耕店,并发放调查问卷,真实的反映“限塑令”在济南市的实施状况。③ 在舜玉小区农贸市场设点观测。 (3)提出的建议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突出人文关怀。 本文独辟蹊径,从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角度入手,解读“限塑令”,跟踪其实施过程,为促进“限塑令”的有效实施建言献策,并对城市管理模式的探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品图片

  • 聆听城市主人的声音--关于“限塑令”实施后济南市居民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调查报告
  • 聆听城市主人的声音--关于“限塑令”实施后济南市居民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调查报告
  • 聆听城市主人的声音--关于“限塑令”实施后济南市居民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分析“限塑令”实施后济南市居民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上产生的变化,挖掘“限塑令”实施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源。最后从城市管理更具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保障“限塑令”在济南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有效实施。 基本思路:详细阐述调研的基本情况,总结消费者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层剖析,继而阐述我们的观点,最后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科学性: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关于济南市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原始数据,调研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既有翔实的数据支持,又有先进的理论指导,研究结论真实可信。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选题上选取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变化这一微观角度,进而分析“限塑令”实施的宏观效果;建议的提出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突出人文关怀,为城市管理模式的探究提供新的思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本文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调查分析,探寻济南市消费者在“限塑令”实施后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深入挖掘“限塑令”实施受阻原因,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措施,对促进人、社会与政策性法规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借鉴意义:为全国其他城市研究如何有效实施“限塑令”提供借鉴。前瞻意义:本文为研究一般政策性法规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提供新思路,促进城市管理向人性化过渡。

作品摘要

本文从城市管理更趋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限塑令”的实施为背景进行调查,探寻“限塑令”实施后济南市消费者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如何反作用于“限塑令”。同时结合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的议案,解析“限塑令”实施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源。最后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建议,力求通过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合理的引导措施和技术手段来保障“限塑令”在济南市的实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所获奖励:第十一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挑战杯”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评定意见: 山东省统计局能源统计处(2009年5月10日): 本文选题新颖,调查方法先进,数据挖掘与处理严密,分析详实准确,对当前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消费,有积极作用。 山东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2009年5月13日): 该报告站在环保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探索基本规律,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和符合实际要求的办法,对于指导和提高该方面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立意准确,思路清晰,成果可借鉴和推广,给予充分肯定。 山东省计划经济研究所(2009年5月12日): 本文选题新颖,技术与方法创新性强,研究范围与使用范围适中,针对性强,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分析《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近10年数据统计资料,筛选有用部分。 2.在农贸市场设立观测点,并发放调查问卷,记录“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使用数量的变化。(参见附录)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4.《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5.罗子明.消费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1 6.杨宏山.市政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 7.夏燕.“限塑令”引发大震荡[J].观察与思考, 2008-5 8.陈昌杰.有关限塑令的思考[J].上海包装, 2008-2 9.张琦 赵相忠.“限塑令”引发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博弈[J]. 消费导刊,2008-10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亲临 √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全球资源紧缺的形势下,联合国呼吁全球对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使用应采取零容忍态度,以保护我们脆弱的环境,由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法规以限制或抵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当中,从全球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并不是研究“限塑”的重点,真正的重点在于研究通过以经济刺激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强化国民资源有价和环境保护意识。事实表明,在成功推行“限塑令”的国家,国民的环保意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从实践层面印证了推行“限塑令”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据调查,在我国“限塑令”实施前,对塑料袋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环保层面,统计表明我国在“限塑令”实施前每天塑料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超市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包装袋价值高达5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塑料购物袋为主,更可怕的是,商场赠送的塑料袋几乎都为不可降解型塑料袋,如被用作垃圾袋,将严重破环我们现有的环境。“限塑令”实施之后,我国一些学者对“限塑”的研究,开始由单一环保领域延伸到经济和社会领域,有学者提出:“限塑令”的背后,潜藏着商家利益的身影,同时更是一场消费者观念与行为习惯的较量。另外,不少学者从立法角度对“限塑令”进行了相关解读,用立法来强行改变人们使用塑料袋这一生活习惯,最终结果将对指导今后立法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纵观国内外对“限塑”问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大部分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实践和可操作性,研究角度均是从宏观层面来解读“限塑”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或是从经济和环保层面分析“限塑令”的利弊。当然,也有研究认为,推行“限塑”应当从转变公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入手,但并没有从根本角度研究“限塑令”的实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且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来促进“限塑令”的实施。我们的调查研究在根本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