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风雨沧桑相思埭——桂柳运河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历史现状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是在就读学校“创新杯”论文竞赛的基础上形成的。从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从文献收集到实地调查,历时两年多而成文。行文大体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注重对桂柳运河的历史考察,第二部分阐释了运河的路线及其沿岸经济状况,第三部分将值得深思的问题提出并进行讨论,第四部分提出我们的建议,第五部分对全文加以总结。文章通过这五个部分,对古运河进行了古今追溯,还通过图文解说了古运河的大致走向,对前人著述中有关桂柳运河的状况描述进行了补充。同时,对如何利用运河丰富的文化及自然资源为当地居民谋福利,加快桂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详细介绍:
桂柳运河在中国西南边疆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除《新唐书》、《清实录》以及地方志对该运河有一些记载外,专题性的研究成果,只有区区几篇论文: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日]卢崎哲彦著,莫道才译、廖国一校:《唐代古桂柳运河——相思埭水系的实地勘访与新编地方志的记载校正》(载《广西地方志》 2000年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79级南陡河调查组:《临桂南陡河的历史和现状—南陡河的初步调查》(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缪钟灵、王力峰、宗凤书:《桂林三大古水利工程的历史功能及现状》(载《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年 第4期),钟珂:《试析古桂柳运河旅游开发》(载《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第3期)等,它们所引用的史料来源几乎是一致的。本文的创作除了借鉴引用上述所列的史料、著作外,还是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从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本课题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桂柳运河地区调查共15次,遍访运河沿线的山尾村、旧村、兰家村、冯家村、社门岭村、睦洞村、莫家村、坠尾村、高桥村等十几个村落,采访沿线居民50余人,收集石碑近30块。此外,在山尾村获得一份毛氏家族字辈份簿;分别在坠尾村、社门岭村获得一份守陡家族的族谱。这些散落于民间的珍贵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丰富了广西地方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古籍资料中有关桂柳运河的某些空缺。据此达到了资料的创新。 本文是在综合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社会学的调查实证分析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自始至终,我们都重在还原历史、考证历史,在逐段考察的基础上,将文献与口碑资料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状况相对照,力图用具体的事实来展现桂柳运河的历史,并对如何利用其丰富的文化及自然资源为当地居民谋福利,加快桂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 行文大体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注重对桂柳运河的历史考察,第二部分阐释了运河的路线及其沿岸经济状况,第三部分将值得深思的问题提出并进行讨论,第四部分提出我们的建议,第五部分对全文加以总结。文章通过这五个部分,对古运河进行了古今追溯,还通过图文解说了古运河的大致走向,对前人著述中有关桂柳运河的状况描述进行了补充。同时,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供研究者思考,以实现部分观点的创新。 综上所述,本文对桂柳运河的研究通过实现资料搜集方法的创新(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资料的创新(通过田野调查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口碑资料、族谱等)达到了观点的创新(以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弥补了传统史料对古运河走向等情况的记载),最后与时俱进,对当前古运河流域的乡镇村落如何利用古运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建设新农村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增添了本文的社会运用价值。

作品图片

  • 风雨沧桑相思埭——桂柳运河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历史现状调查报告
  • 风雨沧桑相思埭——桂柳运河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历史现状调查报告
  • 风雨沧桑相思埭——桂柳运河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历史现状调查报告
  • 风雨沧桑相思埭——桂柳运河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历史现状调查报告
  • 风雨沧桑相思埭——桂柳运河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历史现状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从古至今追溯古运河,展示其辉煌、衰落以及令人担忧的一面,对古运河沿线的人口、田地、风俗习惯、副业、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以及近几年沿线工业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试图找出一条符合其情况的发展路子,反思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为临桂县会仙镇政府发展运河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定借鉴;同时,为与该运河相类似的古农业文明地区或其他古运河沿岸地区地开发提供个案经验。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资料"去伪存真"地处理,用事实说话。 •创新性: 1.通过开展社会历史调查进行一些新的发掘,收集地方的一些档案资料、口碑及实物资料,力求实现资料的创新。 2.探讨古运河沿岸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变迁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力求实现研究视点的创新。 3.在资料以及研究视点创新的基础上,力求实现部分观点的创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的状况,当地人民才能从中受益。本课题即针对这一情况,对桂柳运河流域进行考察,总结历史经验,试图为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并为其他古农业文明、古运河地区地开发与发展提供借鉴。

作品摘要

桂柳运河始建于唐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历史上曾对广西的经济、军事、政治起过重要作用。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获得的口碑等资料,陈述了桂柳运河的历史沿革,对运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供研究者讨论。本文力图用具体的事实,还原桂柳运河的历史,并对如何利用其丰富的文化及自然资源为当地居民谋福利,加快桂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该作品已被收入教学改革论文集《从“小历史”走进“大历史”——中国近现代国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2.该作品作为课题指导老师精品课程(自治区级)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媒体上已经引起一定的关注: 网址: 3.2008年6月在所就读高校第九届“创新杯”大学生科技和创业计划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4.2008年6月参加在河池东兰举行的广西历史学会第11届年会暨桂西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参考文献

1.该作品已被收入教学改革论文集《从“小历史”走进“大历史”——中国近现代国情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第123-165页。 2.该作品作为课题指导老师精品课程(自治区级)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媒体上已经引起一定的关注: 网址: 3.该作品已被收入广西历史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汇编,第280-292页。

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多样,有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或照片、书报刊物、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自发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桂柳运河在中国西南边疆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到目前为止,除《新唐书》、《清实录》以及地方志、《广西航运史》、《桂林交通发展史略》对该运河有一些记载外,专题性的研究成果,只有区区几篇论文: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日]卢崎哲彦著:《唐代古桂柳运河——相思埭水系的实地勘访与新编地方志的记载校正》(载《广西地方志》 2000年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79级南陡河调查组:《临桂南陡河的历史和现状—南陡河的初步调查》(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缪钟灵等:《桂林三大古水利工程的历史功能及现状》(载《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年 第4期),这些论文大多是有关桂柳运河历史变迁以及运河本身的工程建设问题。在开发运河资源方面,代表作有钟珂:《试析古桂柳运河旅游开发》(载《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这篇论文的关注点主要放在桂柳运河的旅游开发方面。在桂柳运河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 2. 湿地素有 “地球之肾”的称誉,桂柳运河沿岸是一个岩溶湿地集中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地区的资源,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及媒体的关注,如(广西“十一五”规划信息网)、( 广西水利信息网)、(临桂乐途旅游网)、(临桂县网站)。有关会仙岩溶湿地的开发还有一篇相关论文:吴应科等.《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中国岩溶》2006年第3期)。虽然政府部门已意识到保护和开发桂柳运河湿地的重要性,但具体该怎么做,却没有太多论述。 3.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2006年5月18日—20日,广西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在临桂召开;在《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的发展战略,这些对桂柳运河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加强对桂柳运河沿岸经济的历史考察,寻找桂柳运河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以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