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农民自组织能力的培育--以安溪县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民间组织在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以农民组织建设为研究起点,围绕如何培育农民的自组织能力、发展农村民间组织以及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这些关键问题展开实地调研。课题选取福建省首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安溪县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从农民自组织能力培育的角度深入地剖析了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培育和动员农民自组织能力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蓝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详细介绍:
自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迅速推进,成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宏观的宣传和动员阶段,还未深入农村的实际生活之中,许多地方对于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还未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作为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的安溪县,茶产业是该县最重要的民生产业。其中长坑乡珍田村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茶产业竞争,克服小农经济的缺陷,于2006年成立了福建省首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本课题通过对该个案的深入剖析,分析其产生背景、培育农民自组织能力的过程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试图探索出一条极具借鉴价值的新农村建设的道路。 本课题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了课题背景,着重探讨了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以及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 第二部分针对研究背景,结合研究思路,提出了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三部分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同时对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四部分深入剖析了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的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希望通过对珍田经验的研究,探索培育农民自组织能力的机制,总结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在整合农民自身的资源、调动农民集体力量方面的经验,以期为具有同质性的农村合作社提供借鉴,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尽微薄之力。 第五部分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作品图片

  •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农民自组织能力的培育--以安溪县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为例
  •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农民自组织能力的培育--以安溪县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珍田合作社自组织能力培育过程的实证分析,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如何以农村民间组织为载体来实现农民利益,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本思路:本课题以农民组织建设为研究起点,围绕如何培育农民的自组织能力,发展农村民间组织,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这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珍田合作社的深入剖析,探索其培育农民自组织能力的成功机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选题具有科学性,本课题是在中央连续六年锁定“三农”问题这一具有时代意义背景下确定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珍田合作社是福建省成立的首家也是省内运行最好的合作社;研究资料翔实可信,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先进性与独特之处:课题研究视角新颖。以农民组织建设为出发点,从农民自组织能力培育角度来研究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这是前人的研究甚少涉及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从农民自组织能力培育的视角出发,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如何以农村民间组织为载体来实现农民的利益。通过剖析珍田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将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视眼聚焦于乡村内部,寻求农村的内生发展机制,把珍田经验带出安溪县,带出福建省,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 现实指导意义: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贺雪峰等研究中国农村的权威专家的肯定,以及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的推荐。

作品摘要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民间组织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选取安溪县珍田合作社,以农民组织建设为研究出发点,从农民自组织能力培育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珍田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培育和动员农民自组织能力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全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了课题背景,着重探讨了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以及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 第二部分针对研究背景,结合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提出了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三部分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框架,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对主要概念进行界定。 第四部分深入剖析了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的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希望通过对珍田经验的研究,探索培育农民自组织能力的机制,总结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在整合农民自身的资源、调动农民集体力量方面的经验启示,以期为具有同质性的农村民间组织提供借鉴,为新农村建设尽微薄之力。 第五部分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课题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的社区建设研究》的资助。 2009年6月,获得第九届“挑战杯”某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09年4月,获某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09年6月,获某大学某学院第六届学术论文大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Haken H. 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s [M]. MD: Springer-Ver-Lag,1988. [2]Basil G. Coley. Econom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J]. 10 S. J. Agric. L. Rev,2000. [3]Jean-Mari Peltier. Farmer Cooperative Responses to the Changing Market Structures [J]. Agricultural Outlook Forum ,2004,(02). [4]Robert D. Putnam,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5]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J].开放导报,2004,(06). [6]王名,刘培峰.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7]于建嵘.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农民组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01). [8]贺雪峰.一位学者对农村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乡村的前途》[J].乡镇论坛,2008,(14). [9]徐勇.农村微观组织再造与社区自我整合——湖北省杨林桥镇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06,(05). [10]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在社会科学领域,对农村民间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在理论层次上,顾昕、王旭、许婷和李熠煜等学者分别从“国家——社会”关系、法团主义、善治、非政府(NGO)的角度,对农村民间组织的定义、内涵、分类、特征这些基本概念进行探讨并对其出现及发展进行分析;在实证层次上,徐勇、俞可平等针对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和生长成因进行探讨。温铁军、郭红东、方文豪等通过实地调查指出了农业专业协会等类似组织的功能;还有些学者如贺雪峰、赵慧峰、喻国华等通过实践调研考察了当代影响农村民间组织的因素。 由此可见,目前对于农村民间组织进行的理论研究旨在解释其宏观发展趋势。而在实证层面上,从“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角度研究农村民间组织的学者很少,于建嵘是这些少数学者中的一个代表。他提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要建设新农村,保证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就需要对农村的基层组织进行创新。但是,于建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维权组织等体制外的组织建设上,而对于体制内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民间组织的研究较少。 在自组织的研究方面,陈伟东和李雪萍等学者通过运用社会结构的自组织理论,建构新公共管理模式;刘剑康、曾望军、吕耀怀和杨贵华等学者将自组织理论应用于社区层面,从社区自组织的要素、价值、机制以及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困境出发,探讨促进社区自组织发展的对策启示;张艳玲和张爱丽等学者则通过自组织理论来探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的文献回顾中不难看出:从自组织能力培育角度出发的农村合作组织实证研究甚少。自组织强调“依靠愿意合作和参加组织的农民自己形成的共同规则来维持合作及组织的延续和存在”。提升农民自组织的能力,更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进农民的共识,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在提高组织效率的同时也能降低组织成本。这与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而建,由农民来建,以农民为主体”的要求不谋而合。可见,培育农民自组织能力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的农村地区,培育农民自组织能力,发挥农民的内源性力量,建设新型农村民间组织已成为其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