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沧州地区地下水氟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该作品针对沧州地区地下水氟含量超标和地方病(氟中毒)发病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是自然地理形成的特殊地质环境下的先天性水质安全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地方病(氟中毒)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观点。病区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环境中化学元素F含量空间、形态、地域等差异。该作品着重从地学角度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垂直、平面)以及高氟灌溉水对浅、深层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并对此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详细介绍:
沧州市是河北省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之一,地下水严重超采使沧州市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地下水漏斗区,并造成咸水界面下移、海水倒灌、地面沉降等大量地质灾害问题。由于深层地下水含氟量较高,导致该地区环境发生改变,使该地区成为河北省地方病(氟中毒)高发区,居民长期处于水安全低保障的状态,水安全情势不容乐观。 水安全问题是相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与水有关的危害问题,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水安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该作品针对沧州地区地下水氟含量超标和地方病(氟中毒)发病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是自然地理形成的特殊地质环境下的先天性水质安全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地方病(氟中毒)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观点。病区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环境中化学元素F含量空间、形态、地域等差异。 该作品着重从地学角度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包括垂直及平面分布)以及高氟灌溉水对浅层、深层土壤和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并对此研究提出了相应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水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人与水的和谐至关重要。关注用水安全,保障用水安全,竭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型社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沧州地区特定地质背景下地下水氟含量与人体健康问题,为日后深入研究以及科学拟定防控方案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其他高氟水地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响应国家当前科学发展观、创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政策。创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水和谐新局面。 从地学角度分析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高氟水分布规律(垂直、平面)以及高氟灌溉水对浅、深层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作品着重从专业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垂直、平面)以及高氟灌溉水对浅、深层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并结合之前学者的经验,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防治地方病的措施与建议。 对问题进行地学剖析,提出该地区是自然地理条件形成的特殊地质问题。对地下水氟含量对人体健康影响途径进行多样化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空间分布、形态下的高氟水提出防治措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作品初步调研了沧州地区地下水氟含量情况,浅析了该地区高氟水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提出了可实施、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为日后深入研究以及科学拟定防控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我国其他高氟水地区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提出了“关注用水安全,创建人水和谐”的理念,最终创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水和谐的新局面。

学术论文摘要

沧州地区属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病对当地人民的危害由来已久,早在经济不发达、靠天吃饭占统治地位的农耕年代,沧州地区人民就有氟中毒的症状,可见,在没有现代化工厂的催化、环境污染的远古时代,仍存在着饮用水安全的问题。随着近些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水量的不断增加,逐步加重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加之该地区地理自然特点,深层地下水氟含量大部分超标,超标指数在1.1mg/L~8.13mg/L之间(国家饮水标准0.5mg/L~1.0mg/L)。长期饮用浓度大于标准的水就会引起氟中毒, 综上所述沧州地区出现的水质问题可被认为是先天性水质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带有地域性的氟病,地方病大都由环境化学因子所致,其分布主要取决于环境中化学元素含量(氟含量)、水平、形态等地域分异。它的分布规律既与地理地带性因素有关,又与非地带性因素有关。地方性氟中毒不仅给沧州地区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并且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研究沧州市水安全问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成建国,杨小柳等.论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4 [2] 河北省第四水队五年报告,内部资料 [3] 薛冠智.沧州地区水利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社,1994 [4] 林长义,吕庆玉. 2004 年沧州市水资源公报.河北省: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05 [5]熊正为.水资源污染与水安全问题探讨[J].地质勘探安全,2001 [6]洪阳.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J]环境保护.1999 [7]沈照理,薛禹群等.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中国的水安全问题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越来越突出。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要抓紧解决好粮食、水、石油等战略物资问题。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于此,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并从事于水安全问题的研究。洪阳等就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对水安全的定义、内涵、水安全的主要作用层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熊正为探讨了水资源污染与水安全之间的关系;其它如方红松、陈家琦等学者也对中国的水资源安全与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 国外:2000年3月17-22日在荷兰海牙召开了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简称海牙会议),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了“为21世纪提供用水安全”的呼吁。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水资源政策大会,共有来自13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600余位代表参加,世界各国113名部长级以上官员参加了水论坛部长级会议,并一致通过了《21世纪水安全—海牙世界部长级会议宣言》。世界水论坛是由非政府组织世界水理事会举办的定期水资源政策讲坛。世界水理事会向大会提交了《世界水展望—使水成为每个人关注的事情》,非政府网络组织“全球水伙伴”向大会提交了《实现水安全:行动框架》。提交这次会议的两份文件《世界水展望》和《行动框架》,对自1977年马尔德拉普拉塔会议以来的一系列与水有关的国际会议制定的国际水资源政策进行了全面总结。2000年8月斯德哥尔摩第十次世界水论坛讨论会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安全”,提出要用创新的方法解决21世纪的水安全问题,并在此次会议上提出水安全的含义,包括:确保淡水、沿海和相关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得到加强;确保每个人能够以可承受的开支获得足够安全的淡水来保持健康和丰富的生活;确保人们不受与水有关的灾难的侵袭。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