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棉花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国产棉品质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显得愈加突出,而棉花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是影响国产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博弈的角度,探究国产棉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的症结,提出保障棉花流通环节质量的管理策略;并运用模型证明了该管理策略可使流通环节质量管理进入良性循环;通过案例分析文章得出了实现策略的主要原则。作品从现实出发,通过模型论证与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对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详细介绍:
国产棉品质问题多年来困扰着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而流通环节棉花品质问题尤其突出。通过参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与植棉农户的交流,本文认为解决棉花流通环节品质问题应从棉花的质量管理策略入手。 以棉花供应链为背景,在总结经典博弈模型的基础上, 文章以供应链上各主体对质量管理的投入为决策变量从博弈的角度研究了棉花流通环节质量管理问题。本文首先建立链上主体对质量管理投入与各自收益关系的静态博弈模型,找出质量水平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之后建立动态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出管理策略在长期上的有效性;文章最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实施管理策略的主要原则。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棉花供应链上质量管理应以流通企业为核心;为实现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流通企业应以链上整体利益为决策目标(如何具体实现仍有待研究);在具体实施质量管理时流通企业要注重保障棉农利益,并努力提升关键环节的管理水平。 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数学模型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结论,对进一步推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品图片

  • 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棉花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国产棉品质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显得愈加突出。本文从流通环节质量管理入手,探究国产棉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的症结,并提出保障棉花流通环节质量的管理策略以及实施策略的主要原则。 文章建立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描述棉花供应链上主体对流通环节质量管理投入的格局;确定棉花供应链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的策略;并运用动态模型证明了管理策略可使质量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文章最后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出实施管理策略的主要原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在总结经典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主体对质量管理投入与自身收益的静态博弈模型,找出质量水平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出管理策略在长期上的有效性;文章采取案例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从博弈的角度研究棉花流通质量管理问题;棉花供应链博弈模型决策变量多是价格或产量,本文的决策变量是主体对质量管理的投入。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在模型论证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棉花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策略及具体实施的原则。这对我国棉花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国产棉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国产棉的品质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显得愈加突出,而棉花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是影响国产棉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博弈的角度结合案例分析,探究国产棉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的症结,并提出保障棉花流通环节质量的管理策略以及实现策略的主要原则。文章首先建立供应链主体对流通环节质量管理投入与自身收益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出质量管理水平低的原因是主体的分散决策,并提出了以流通企业为核心的棉花供应链管理策略;进一步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发现流通企业以链上整体利益为决策目标时,棉花质量将在重复博弈中不断提升,棉花流通环节质量管理将进入良性循环。 最后,文章通过对湖北银丰集团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实现管理策略的主要原则:保障棉农利益是进行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的基础;关键环节的高水平管理是质量管理效果的保障;品牌化、产业化是质量管理的长远出路和发展目标。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文章获得2009年首都挑战杯特等奖,在首都挑战杯特等奖答辩中,作品得到了答辩评委的肯定; 本文作者中有多人参与过数学建模相关比赛,其中两人曾分获2008年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2008年全国数学建模北京赛区一等奖,2009年全美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团队具有较丰富的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项时康,余楠等. 论我国棉花质量现状[J].棉花学报,1999(1). [2]刘从九.供应链管理在棉花产业链中的应用[J].中国棉花加工,2004(2):38-40. [3]刘建文.如何抓好棉花采摘、晒存与运输的质量管理[J].中国棉花,2004(11). [4] 马贻文.产业化经营是供销社棉花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主要途径[J].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6(1):8-11. [5]杨伟华. 棉花质量安全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2007(5). [6]蒋逸民,王凯. 基于产业链的棉花质量问题探讨[J].中国棉花,2008(8). [7]杨伟华,许红霞等.我国棉花质量调查报告[A].杨伟华.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C].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2006-08-01. [8]毛树春.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2006[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杨伟华.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C] [8]毛树春.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2006[M]

调查方式

主要调查方式有:电话采访、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相关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对棉花流通环节质量问题的研究大致从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措施两个方面入手,这两个方面多数文章都会同时涉及,但不同的文章研究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找原因,有的侧重于提对策。 研究棉花流通环节的质量问题在方法上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统计的方法结合比较分析将我国棉花品质与进口棉进行比较,以找出品质上的差距,并通过对棉花生产体制的比较找到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项时康等(1999)通过对国内外棉花品质抽样测试和广泛调研,认为我国棉花在遗传品质上不输进口棉花,但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着等级混杂、异性纤维污染等状况,造成棉花流通环节质量较低,严重影响国产棉品质,作者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修订棉花国家标准,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棉业集团等建议;尹素琴(2007)在分析美国棉花产业政策特点和政策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棉花风险基金和最低保护价,对农技推广站提供充足经费以利其提供非商业服务等政策建议。另一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实证分析具体找出流通环节中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一类中比较典型的是刘建文(2004)的《如何抓好棉花采摘、晒存与运输的质量管理》,文章中对棉花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博弈论已广泛应用于解决主体利益分配等棉花供应链上的问题,但直接应用于解决棉花供应链上流通环节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现有将博弈论应用于棉花供应链的研究如曹兵(2007)提出新疆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约束,并且在如何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提高的问题上,用博弈论思想来梳理利益冲突问题;严广全、吴清烈和何勇(2008)运用重复博弈原理分析上游企业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下的供需双方策略选择问题,指出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供应链协同对营造供应链竞争力的意义。此外,在具体的博弈模型构建上,目前棉花供应链上的博弈研究中决策变量多是价格或者产量,并以收益为目标函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