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社工介入医院临终关怀模式的探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医院临终患者的临终关怀,进而形成一种工作理念和模式,从而提高医院临终关怀的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根据社会工作的特点和社会工作者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当前人们对临终关怀的要求,将社会工作引入到医院临终关怀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开展医务社工,也为这一模式的建立以及普及化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所以,建立社工介入医院临终关怀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的撰写总的来说是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依循“先有事实后有概念”的逻辑,然后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从而提出了社工介入医院临终关怀模式这样一种立论。 同时,这一模式对于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并扩大工作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详细介绍:
社会工作被看作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随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工事业也势在必行。社会工作这一助人的方法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临终关怀也逐渐受到重视,为了让临终病人能够安详的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家属亦能减轻亲人离世的痛苦并且尽快的回归到正常生活中,笔者与同伴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进入医院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临终关怀服务。本文主要包括一、问题背景:1.社会工作的背景;2.临终关怀的背景;3.两者的结合处。二、本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1.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2.临终关怀的理论基础。三、涉及到的社会工作、临终关怀、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相关概念。四、本研究所获取的实践资料:1.通过问卷获得的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晚期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需求;2.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个案访谈所获取的资料,进而归纳出这一模式的操作方法和所要注意的问题。五、社工介入的方法与途径探析,该部分主要是结合社会工作和临终关怀的理论与本次实践服务,对社工介入临终关怀这一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探索。并提出了该模式操作的方法:1.个案工作方法;2.小组工作的方法;以及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所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收集资料;2.注意访谈技巧的运用;3.注意改变案主的观念和态度;4.尽力满足家属需求;5.强调心理方面的支持;6.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7.做好结束工作等七方面的问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结合理论与实践,利用社工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其介入到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给与病人及其家属专业的关怀与辅导,让病人能够在安乐中接受死亡,也使家属能够平静地接受家人离世,并协助处理病人离世后的事务,如工伤保险、遗产分配等问题。 基本思路:①研究医务社工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②联系医院,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服务③对介入医院的服务进行评估和总结④提出社工介入医院临终关怀的具体解决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科学性:①立论上实事求是。根据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这一模式是必要的②在论据上保持科学性。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③进行严谨而富有逻辑的论证。本文经过了理论与实践的证实。 二、先进性与独特之处:①将社会工作和临终关怀相结合②提出的措施具体化(运用了社会工作的方法)③促使临终关怀专业化④本文将社会工作的领域具体化(将医务社工具体到临终关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利用社会工作者特有的知识和技术用于医院临终关怀中。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家属尽快回归到正常生活中来。将社会工作运用至医院临终关怀中,对于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社会工作职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社会工作的介入将使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更加平和地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对于提高临终关怀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本文为亟待发展的临终关怀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前车之鉴。

作品摘要

社会工作被看作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随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工作这一助人的方法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临终关怀也逐渐受到重视,为了让临终病人能够安详的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家属亦能减轻亲人离世的痛苦并且尽快的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将社会工作运用至医院临终关怀中,对于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社会工作者技能的要求以及社会工作职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模式的介入将会使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更加平和地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对于提高临终关怀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与同伴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进入医院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临终关怀服务。本文就是结合社会工作和临终关怀的理论与本次实践服务,对社工介入临终关怀这一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探索。并提出该模式操作的方法与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所要注意的问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对比数据: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正式进入医疗机构的社工专业毕业生大约10人左右。这些社工绝大部分都是在沿海发达城市工作。而在那些已设置社会工作部的医疗机构中,社会工作部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和卫生法律人员组成,例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社会工作部由5人组成,其中4名医务人员,此外有1名常年法律顾问。所以就目前状况来讲,是极度缺乏专业的医务社工。 检索目录: 王玉梅,肖适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3):180—183 朱雅萍.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和发展思考[J]. 社区卫生保健,2008年7卷4期:236-239 刘江平,范春梅,张铁山.加强医务社会工作[J].构建和谐医院.中国医院.2008年12卷9期:70-71 成彦.临终关怀工作中的社工介入.社会福利.2007年6期:44-45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2004 高等教育出版174—176,187-189 中英项目办.临终关怀手册[M].2004

调查方式

走访、书报刊物、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的临终关怀水平总体来说比较低,而社工介入医院临终关怀的理论与实践尚属起步探索阶段,国内可查阅的资料文献较少,但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进步与的发展,临终关怀这一精神需求也逐渐被提到日程。因此,相对于国外来讲,我国的临终关怀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据最新统计,我国民政系统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大楼 ——“慈爱大楼”于2009年4月2日才开始启用。“慈爱大楼”是借鉴了香港临终关怀的经验。这栋大楼的“晚成”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临终关怀特别是社工介入的研究相对滞后。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工作理论和临终关怀理论尚未结合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其研究理论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外借理论另一个是实务理论。而临终关怀并不是一门学科,所用到的理论并没有统一。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就是根据临终关怀的需要和社会工作所提供的服务两方面相结合。将社会工作的理论运用至临终关怀。 2.所提出的方法不够具体 以往为数不多的将社会工作方法引入医院临终关怀中提到方法往往是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改变案主对死亡的看法等,虽说这些是运用的方法,倒不如说是它要达到的目的。因此,研究的视角并未提到如何达到实现这些目的的具体手段。而本文就提到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并进行了分别阐述。同时,对运用这两种方法时所采取的技巧、要注意的事项、步骤、社工的价值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临终关怀的工作不够专业 以往临终关怀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医院的护士或者与医院有关的人员的研究结果。所提到的临终关怀并没有明确临终关怀的工作者。常规工作提到的是说医院里的护士要经过培训,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而本文明确地提出由社会工作者来承担此任务。这是由社会工作者所具备的能力与临终关怀的需要所决定的。这两者的结合既能够扩大社会工作的领域又能够提高提高临终关怀的质量、促使其专业化、常规化。 4.本文将社会工作的领域具体化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有社区、学校、民政部门、医务社工、司法社工等等。但是在目前来说,社会工作的领域还相对较小。而本文不仅将社会工作的领域具体到了医务社会工作,更将医务社会工作具体到了医院中的临终关怀。这一模式的提出,使得社会工作的领域更加细化,也更加明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