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儿童时期成长经历对大学生恋爱影响的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挑战杯竞赛作品简介 作品全称:儿童时期成长经历对大学生恋爱影响的研究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应用依恋模式开展大学生儿童时期成长经历与恋爱相关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采用国际通用量表(CTQ、ECR-R、IPPA量表),严格遵循目前国际通用量表翻译修订方法(即翻译-逆向翻译-文化调适-预试验),在信度效度检验的基础上,以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667名大学生,结果显示: 1. 儿童时期创伤经历的程度与性别、城乡、家庭经济、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相关; 2. 儿童时期所受情感虐待严重者对恋爱关系的焦虑心理亦较重,但并不影响大学生对恋爱的参与; 3. 恋爱亲密关系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心理的主要预测因素为情感虐待、青少年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安全性及性别。 本研究的后续工作将重点筛选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研究,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介绍:
挑战杯竞赛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儿童时期成长经历对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影响 本研究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首次在国内应用依恋模式开展较大规模的大学生儿童期个人成长经历与恋爱相关心理问题之间关系的研究,该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择偶、建立家庭等重大的人生事件,并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筛查出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恋爱心理问题的个体,提出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控制的措施与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偶观、人生观。 研究目的、意义:探讨儿童时期经历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儿童时期情感上、躯体上、性侵犯方面的经历,以及儿童时期不同的家庭背景与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恋爱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心理的影响作用及相关关系;筛选不良恋爱心理的高危人群,并采取适当的心理指导办法及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高危人群进行跟踪指导,减少及控制儿童时期创伤性经历对成年期恋爱关系及以后家庭关系所导致的不良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儿童的科学培养提供参考资料和指导,提示针对有恋爱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应早期给予干预,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研究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量表(CTQ、ECR-R、IPPA量表),对其进行英汉-汉英双向翻译及适当调整,并经过3次预调查,进行调整完善量表。采用无记名现场问卷调查方式。使用Foxpro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 15.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结论。 研究结果: 1.综述:国内学者对于这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大学生身处的环境因素,(学校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也有部分学者提到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心理生理、自身阅历、自身教育),却并未涉及个人在儿童时期的成长的环境与经历的影响作用。国外的相关研究则已涉及与依附模式相关的因素的研究,从多角度、多因素着手,特别是在对儿童时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如何影响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进而对日后恋爱关系的处理的影响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年人的依附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在对待恋爱关系的态度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行为。而不同依附模式的形成则与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情感满足、所处文化背景、特殊经历直接相关。 2.效度结果: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 3.问卷调查方式的比较:现场问卷调查相对于留置问卷调查更有效,回收率更高,收集到的资料更加完整。 4.结论 (1)男性、家在农村、经济状况越差,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家庭结构越不健全,则儿童时期所受的虐待、忽视越严重。 (2)儿童期的创伤经历及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的程度与恋爱经历并无显著相关性,即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并不影响大学生对恋爱的参与。 (3)儿童时期经历情感虐待较严重的学生,他们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及维持存在的焦虑心理较严重,但他们还是愿意去建立某种亲密关系而非回避。 (4)城市学生受到性侵犯较农村学生严重,而农村学生躯体忽视的情况较严重,男生所受躯体虐待、躯体忽视也较女生严重;在恋爱方面,城乡学生对恋爱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的程度相当,但男生对依恋回避程度更严重,而城市学生的恋爱经验较多。 5.后续研究 (1)筛选高危人群:存在高焦虑、高回避恋爱心理的学生,有不良儿童经历的学生,特别是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的学生。 (2)开展干预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相关心理的讲座;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同时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及恋爱相关心理问题的复杂性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不健康恋爱心理对大学生的生活及以后人生的负面影响较大。本研究探讨儿童时期情感、躯体、性侵犯方面的经历及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恋爱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心理的影响及相关关系,寻找主要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分析筛选出存在不良恋爱心理的问题学生,采取适合的心理疏导办法及干预措施,减少儿童时期创伤经历的不良影响,控制不良恋爱心理的产生。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首次在国内应用国际公认的依恋模式,开展较大规模的大学生儿童期成长经历与恋爱相关心理问题关系的研究;所采用的问卷由国际通用的ECR-R、CTQ、IPPA量表组成,通过英汉-汉英双向翻译,经3次预调查后调整完善,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及可读性。该研究成果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可为指导下一代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外研究显示,童年时期受到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恋爱观的形成会产生很大影响。当前国内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结合国内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恋爱择偶,减少恋爱相关心理问题对个人、家庭、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群体愈来愈庞大的中国社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品摘要

目的:探索儿童时期成长经历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作用,为今后如何有效控制恋爱相关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ECR-R、CTQ 、IPPA量表对南方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667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00%受调查的大学生儿童时期均有受情感、躯体忽视的经历,而有轻度或以上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侵犯不良经历的大学生分别占全部受调查者的50%以下;亲密关系经历中所出现的焦虑程度与情感虐待、性侵犯的程度成正相关;儿童时期创伤经历与大学生有无恋爱经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儿童时期创伤经历的程度与性别、城乡、家庭经济、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相关;恋爱关系中出现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心理的主要预测因素为性别、儿童时期情感虐待经历、青少年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安全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待发表

参考文献

[1]李荫华,姜东海.21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9. [2]朱孔香等,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冲突的家庭因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月第21卷第一期. [3]樊俊苹,论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形成的因素,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9卷第6期. [4]LIN SHI,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31;143-157,2003 [5]LIN SHI,Into the mind of a Juvenile Sex Offender:A Clinical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 form an Attachment Perspectiv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35;395-402,2007. [6]KAREN S.WAMPLER,LIN SHI,BRIANA S.NELSON,THOMAS G.IMBALL The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and Observed Couple Interaction: Implications for an Intergenerational Perspective on Couple Therapy [7]Lin Shi,Facilitating Constructive Parent-Child Play Family Therapy with Young Children,journal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8]Lin shi,PHD.J.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31.143-157,2003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研究现状:大学生恋爱在中国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出现相关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也较多。而国内对于此方面问题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大学生身处的环境因素,如马忠丽等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成因及对策的分析中提到,大学生恋爱观偏离的成因,主要是学校周边环境日趋恶化、学校管理手段相对软化、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与人文精神的失落等。樊俊苹还提到社会环境、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有部分学者提到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如生理和心理因素、自身学识不高、社会阅历相对肤浅等,但在个人于儿童时期的成长的环境与经历的影响作用方面就鲜有人探究。而且国内至今仍未应用国际通用的依附模式开展系统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依附模式与恋爱关系的研究。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多因素着手,特别是在对儿童时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如何影响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进而对日后恋爱关系的处理的影响方面早有一定的研究。Ainsworth根据依附理论提出三种依附模式,即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不同依附模式的形成则与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情感满足、所处文化背景、特殊经历等不同的经历直接相关,而这种分类并也已用于分析成年人的恋爱关系。成年人的依附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在对待恋爱关系的态度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行为。不同的依附模式影响到个体面对恋爱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见个人在恋爱问题上的处理方法以及其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Madsen等人(2007年)通过跟踪调查64名被调查者,结果显示:童年时期与家人相处过程中建立比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的儿童,成年以后在恋爱、社交等各种社会关系当中,更擅于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更好地与他人协作。但由于此次研究样本太小,且研究对象并没有亚洲人参与,所以其研究结果能否适用于中国人或亚洲人群值得进一步探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